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明

作品数:6 被引量:9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貌
  • 3篇构造地貌
  • 2篇地貌图
  • 1篇地表
  • 1篇地貌系统
  • 1篇地貌学
  • 1篇地图
  • 1篇地震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地貌学
  • 1篇圈层
  • 1篇全图
  • 1篇专题地图
  • 1篇汶川地震
  • 1篇系统结构
  • 1篇环境地貌
  • 1篇环境地貌学
  • 1篇构造地貌学
  • 1篇大陆地震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作者

  • 6篇陈志明
  • 2篇刘振东
  • 1篇张伟强
  • 1篇林钧枢
  • 1篇施少华
  • 1篇蔡福祥
  • 1篇黄镇国
  • 1篇赵锐
  • 1篇于秀波
  • 1篇李国胜
  • 1篇徐乃煌
  • 1篇刘晓玫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图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江苏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现代专题地图图例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被引量:13
1992年
专题地图的图例设计和研究,是编制专题地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设计和编制专题地图的实际出发,探讨了现代专题地图图例系统的一般概念,设计原则和常用的方法,用系统论的观点阐述了专题地图图例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并介绍了综合型图例、分解型图例和组合型图例设计的特点和方法,以及采用遥感、机助图例设计的可能性。
刘振东陈志明赵锐
关键词:专题地图地图
论中国地貌图的研制原则、内容与方法——以1:4000000全国地貌图为例被引量:57
1993年
该图以多层次表示法和表列式分解型图例,着重表现构造地貌为基础的内外力地貌成因、形态及其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内力方面,采用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表现了构造地貌;外力方面,除表现传统的堆积成因形态类型外,辅以气候地貌的地带分异;而形态分类则利用DTM,对国土地形进行了基本形态要素的机助分析与制图,并引进地形起伏度概念,调整了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案。通过项目研制,作者力求探讨一种符合现代地貌学理论,服务于科研、教学和国土整治的新型国家地貌图。
陈志明
关键词:构造地貌地貌图
中国地貌全图研制被引量:20
1995年
中国地貌全图研制陈志明,刘振东,于秀波(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400万中国与邻区地貌图由地理、地质和海洋等专业的九个单位共同合作,在开展全国性卫星影象和地学图件资料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础信息图、中间过渡图等程序最后编制而成。本图属基础研...
陈志明刘振东于秀波
关键词:地貌图构造地貌
试论地貌圈概念、属性及其与其它地表圈层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地貌圈作为地表圈层中的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直接发生关系的圈层。它具有三维形态、物质结构及其运动与演化的四大属性,并在全球充分连续的基本圈层。主要以亚洲与邻区海陆地貌为例,通过地貌圈大中地貌以内动力为主而微地貌以外动力为主的成因概念及其形态、物质、运动与演化四大属性的基本事实,论证地貌圈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在全球的连续性。论文在探讨地貌圈运动特征时,首次用岩石圈构造分层的现代概念,解析了现代板块边缘及其毗邻广大地区GPS所测试的地壳运动速度,普遍慢于以热点为参考架而确定的板块运动速度。最后,论文以地貌圈与其它地表圈层互相关系的简表,及其与内外环境圈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等示意图,来呼吁加强地貌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这对推动地球科学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志明D.A.季莫菲耶夫V.V.勃朗古里耶夫黄镇国林钧枢李国胜徐乃煌施少华刘晓玫蔡福祥张伟强
汶川地震成因及其大陆地震动力源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面对汶川大地震千百万受灾群众的苦难,以及未来亚洲地震灾害的研究和防治,作者通过多年研制的亚洲与邻海有关地学基础图件的基本信息,就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成因及其大陆地震动力源等问题作出客观解释。
陈志明
关键词:大陆地震
试论地貌学的系统结构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
1985年
本文运用系统论科学学的观点阐述地貌学的现代结构,进而探讨学科发展的未来结构。
陈志明
关键词:地貌学系统结构地貌系统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环境地貌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