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岭
-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抽吸联合比伐卢定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比伐卢定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入我院经冠脉造影证实有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10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比伐卢定+PCI组(52例,血栓抽吸组),PCI+肝素组(50例,常规PCI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血流率、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峰值时间,术后1周及1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血栓抽吸组术后TMPG 3级率(56.00%比88.46%)、TIMI 3级率(58.00%比88.46%)以及ST段回落率(52.00%比76.92%)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常规PCI组比较,术后1个月血栓抽吸组的LVEF[(53.76±5.24)%比(57.95±5.51)%]显著升高,LVEDd[(53.70±3.39)mm比(50.63±1.24)mm]、cTnI峰值[(16.00±4.28)μg/L比(13.81±4.00)μg/L]及cTnI峰值时间[(14.00±2.80)h比(13.00±2.23)h]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栓抽吸组术后轻度出血发生率(1.9%比16.0%)显著低于常规PCI组(P<0.05),两组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EMI急诊PCI中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和比伐卢定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出血发生率,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而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郑玉水宋伟崔惠康陈振岭方勇朱坤
-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栓塞比伐卢定
- HSP70表达上调对兔快速心房起搏致房颤心肌K_(Ca)3.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热应激诱导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上调,对兔快速心房起搏致房颤心肌钙激活钾通道(K_(Ca))3.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仅植入电极而不起博)、起搏组(n=8,以600次/min快速起搏右心房6h)和热应激起搏组(热应激组,n=8,先行热应激预处理,再行与起搏组一样的快速起搏)。结果:与假手术组和起搏组比较,热应激组心脏各部位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HSP70蛋白,左房:(39.00±3.21)比(39.75±2.82)比(69.75±3.45),右房:(38.38±2.92)比(39.50±3.89)比(69.00±2.93),左心耳:(37.75±3.28)比(39.00±3.89)比(68.63±3.23),右心耳:(37.00±3.85)比(38.38±3.74)比(68.75±2.82)],P均<0.01,而起搏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起搏组K_(Ca)3.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比较,热应激组心脏各部位K_(Ca)3.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K_(Ca)3.1蛋白,左房:(21.25±1.67)比(24.00±2.62),右房:(21.13±1.96)比(23.75±1.83),左心耳:(21.00±2.07)比(23.75±1.67),右心耳:(20.88±2.03)比(23.50±2.45)],P均<0.05,且热应激组与假手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应激可诱导心房起搏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上调,抑制K_(Ca)3.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
- 宋伟崔惠康郑玉水陈振岭徐欣唐亮朱坤
- 关键词: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 2例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分析
- 2010年
- 李铁枫陈振岭杨雯静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及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和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CH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未发生心肌缺血的32例患者纳入非心肌缺血组,发生心肌缺血的80例患者纳入心肌缺血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CTRP3水平和TIB,并分析CTRP3与TIB之间的相关性。分析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及CTRP3、TIB对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心肌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患者CTRP3较低,TIB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血清CTRP3水平与TIB呈负相关(r=-0.665,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TRP3、TIB均可能是导致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知,CTRP3、TIB预测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0.913,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TRP3和TIB与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对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李为朱坤郑玉水陈振岭方勇
-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缺血
- 厄贝沙坦联合心宝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心宝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宿州市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心宝丸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和心电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每搏量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除LVEDD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和血清H-FABP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4 hDCG改善的程度和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心宝丸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心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陈振岭郑玉水李为芦伟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动过缓心宝丸厄贝沙坦
- 替格瑞洛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血清Gal-3与CD40L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研究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半乳糖凝集素3(Gal-3)、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NO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SD、LVEDD、cTnT、CK-MB、NT-proBNP、TNF-ɑ、hs-CRP、IL-6、Gal-3、CD40L、ET-1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治疗,可改善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加速恢复,疗效较显著。
- 王成陈振岭张翠翠
- 关键词:心律失常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半乳糖凝集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