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润花

作品数:68 被引量:46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中医
  • 24篇酒精
  • 24篇酒精性
  • 23篇脂肪
  • 22篇脂肪性
  • 22篇非酒精性
  • 2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0篇肝病
  • 19篇脂肪性肝病
  • 19篇酒精性脂肪性...
  • 19篇非酒精性脂肪...
  • 16篇中医证
  • 15篇证候
  • 14篇胃炎
  • 13篇中医药
  • 13篇慢性
  • 12篇中医证候
  • 9篇医药治疗

机构

  • 62篇北京中医药大...
  • 3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延吉市中医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 1篇北京市羊坊店...

作者

  • 66篇陈润花
  • 26篇李军祥
  • 13篇丁霞
  • 11篇张海鹏
  • 10篇张厂
  • 8篇苏泽琦
  • 7篇余轶群
  • 7篇陈亮
  • 7篇李培彩
  • 6篇胡立明
  • 6篇师宁
  • 5篇王林恒
  • 5篇姚玉璞
  • 5篇刘福生
  • 5篇刘敏
  • 4篇李立
  • 4篇杭海燕
  • 4篇刘婷
  • 4篇谢春娥
  • 4篇韩海啸

传媒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世界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医史杂志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光明中医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家庭健康(医...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茵陈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细胞IRS-1^ser307、PKB^ser47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茵陈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细胞内IRS-1^(ser307)、PKB^(ser47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游离脂肪酸500umol/L(棕榈酸:油酸摩尔比例为1:2)刺激干预HepG2细胞,干预24h建立细胞模型,采用茵陈二陈汤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细胞,干预治疗24h;选用罗格列酮、多烯磷脂酰胆碱含药血清作为治疗观察对照;Western Blot检测茵陈二陈汤对模型细胞内IRS-1^(ser307)、PKB^(ser473)蛋白表达及IRS-1^(ser307)/IRS-1、PKB^(ser473)/PKB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游离脂肪酸刺激24h后,模型细胞内IRS-1^(ser307)蛋白表达及IRS-1^(ser307)/IRS-1水平明显升高,PKB^(ser473)蛋白及PKB^(ser473)/PKB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茵陈二陈汤干预24h后,模型细胞内IRS-1^(ser307)蛋白表达(P<0.01)及IRS-1^(ser307)/IRS-1水平(P<0.01)显著降低,PKB^(ser473)蛋白(P<0.05)及PKB^(ser473)/PKB水平(P<0.05)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茵陈二陈汤可通过调节IRS-1^(ser307)、PKB^(ser473)蛋白表达,降低肝细胞IRS-1蛋白活化水平,促进PKB磷酸化,从而达到干预治疗作用;(2)茵陈二陈汤对IRS-1^(ser307)、PKB^(ser473)蛋白的影响作用与罗格列酮及多烯磷脂酰胆碱效果相近。
谢添弘李军祥毛堂友郭一陈晨陈晨贾博宜石磊谭祥陈润花
397例复查胃镜的中年人群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复查胃镜的中年人群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胃镜中心复查电子胃镜的中年人群,收集其性别、胃镜诊断、病理结果及H.pylori结果等数据,对首查及复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有397例年龄为35~55岁复查胃镜的受检者,首次检查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溃疡、胃癌例数分别为:86例(21.66%)、49例(12.34%)、73例(18.38%)、41例(10.33%)、5例(1.26%)、2例(0.50%),复查例数分别为:93例(23.43%)、19例(4.79%)、89例(22.42%)、20例(5.04%)、1例(0.25%)、1例(0.25%),其中复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低于首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的例数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例数首查、复查分别为:264例(88.29%)、161例(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中H.pylori阳性例数高于阴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首查例数为215例,复查为250例,其中首查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检出例数分别为:86例(21.66%)、205例(51.64%)、45例(11.34%)、42例(10.58%),复查分别为:93例(23.43%)、226例(56.93%)、89例(22.42%)、37例(9.32%),复查异型增生检出率高于首查(P<0.05)。癌前病变发病部位在胃窦、胃角、胃体、贲门、幽门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胃窦、胃角最为常见。两次检查癌前病变的H.pylori阳性例数高于H.pylori阴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查胃镜的中年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癌前病变中肠上皮化生检出率最高,而异型增生例数复查增加最多;癌前病变部位以胃窦、胃角最为常见。
袁文玲张立平王林恒王允亮陈润花姚玉璞
关键词: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癌前病变
中国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儿童及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为儿童及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收集2000-2021年之间的关于中国儿童及超重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的中英文研究。采用R语言(version 4.0.5)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运用漏斗图、Egger′s test、Begg′s test评估偏倚风险。结果 共纳入25项研究,其中8项研究为儿童NAFLD患病率,17项研究为超重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研究样本量总计35 300例,其中肥胖儿童样本量为7 6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儿童NAFLD患病率为6.3%(95%CI:4.6%~7.9%),超重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为40.4%(95%CI:31.5%~49.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研究地区、研究时间的儿童及超重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存在差异。结论 我国儿童及超重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较高,儿童NAFLD正逐渐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王雨杨志然陈润花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儿童患病率META分析
芪地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芪地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功能性便秘患者共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6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芪地通便方配方颗粒,早晚各一次,1袋/次,开水冲服;对照组给予芪地通便方配方颗粒模拟剂,早晚各一次,1袋/次,开水冲服。两组的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进行评价,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和紧急方案使用情况,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等便秘症状评分上,治疗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各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不良反应为腹痛;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不良反应为腹胀加重。两组均未出现与用药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的异常。结论:芪地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排便困难程度、增加排便频率、减少排便时间,并能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志然李军祥陈润花王佳丽常青胡立明康铧白桦王建芳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疗效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回顾研究发现,既往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纳入及排除标准不严格,难以保证西医"病"与中医"证"之间关系的对应性;基于部分学者经验的病例观察表(CRF)以获取Hp相关性慢性胃炎在自然状态下的四诊信息;对环境、发病季节、气候等有可能影响中医证候的因素考虑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对以单一证型进行统计分析,忽略了复合证型的存在,致使研究结果过于片面。
陈润花陈亮苏泽琦师宁李培彩郭强丁霞
关键词:慢性胃炎证候四诊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述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李军祥陈润花苏冬梅李立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治疗
文献传递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及其与HP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明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主要的中医证型包括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并认为实证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虚证患者HP感染率较低。
陈余妍张厂陈润花
关键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
基于伪无菌实验研究芪地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索芪地通便方是否通过肠道菌群起到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作用,并研究芪地通便方对ST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实验1将25只BALB/c小鼠分为5组,除空白组外盐酸洛哌丁胺(10 mg/kg)灌胃14 d造模,第15~28天,抗生素组予抗生素混合液自由饮,中药组予芪地通便方(18.906 g/kg)灌胃,中药+抗生素组予芪地通便方灌胃+抗生素混合液自由饮用。通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粪便含水率与数量、小肠推进率、结肠组织学和粪便DNA含量情况评价芪地通便方的疗效以及是否通过肠道菌群发挥作用。实验2将20只BALB/c小鼠分为4组,除空白组外盐酸洛哌丁胺(10 mg/kg)灌胃14 d造模,随后予芪地通便方(18.906 g/kg)和阳性药物乳果糖(3 mg/kg)灌胃干预14 d。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探究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实验1发现抗生素组粪便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证实本研究采用的抗生素混合液方法可有效消耗肠道菌群,成功建立肠道伪无菌小鼠。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粪便含水率与数量、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P<0.05),而中药+抗生素组在以上2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中药+抗生素组的疗效形成鲜明对比,反向验证了芪地通便方依赖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从而达到治疗STC的作用。实验2发现芪地通便方能够改善STC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尤其是能降低厚壁菌门,提高拟杆菌门丰度,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结论:芪地通便方治疗STC的疗效依赖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且该方可以调节STC小鼠肠道菌群。
王佳丽石磊李军祥毛堂友姜慧张阳张黎明陈润花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肠道菌群
黄元御药性理论述要被引量:8
2011年
自金元之际,医家开始系统研究并构建药性理论。至黄元御时,药性理论已比较成熟。黄元御在药性理论具体细节的认识上并没有超出前人。与前人不同,黄元御以前人认识为素材,试图构建一个新的药性理论,即以脏腑气机运动为基础的药性理论。黄元御试图构勒出每味药物在气机运动上与脏腑的相关性。虽然黄元御的尝试远不如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成熟,而且有机械之嫌,但其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而是药性理论发展的方向之一。
陈润花张海鹏
关键词:黄元御药性理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文献研究被引量:47
2013年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提取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证候要素,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截至2011年9月),收集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纳入文献36篇,报告Hp阳性病例7 331例,报道证候类型19种,以肝胃不和和脾胃湿热为主;证候要素14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热、湿为主,虚证证素以气虚、阴虚多见。结论:Hp相关性慢性胃炎证候类型以肝胃不和和脾胃湿热为主,主要病位在胃、肝、脾,病性以实证为主。
陈润花刘敏陈亮师宁余求祥丁霞
关键词: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证候要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