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清启

作品数:41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心电
  • 10篇电图
  • 10篇心电图
  • 8篇心律
  • 7篇心肌
  • 6篇心律失常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心电向量
  • 3篇心肌梗塞
  • 3篇心脏
  • 3篇老年
  • 3篇急性心肌梗塞
  • 3篇梗塞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病

机构

  • 25篇青岛大学医学...
  • 11篇青岛医学院
  • 5篇济宁医学院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扬州医学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发展改革...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青岛...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汕头市紫薇星...

作者

  • 41篇陈清启
  • 7篇张雪娟
  • 4篇陈纪君
  • 3篇宋力
  • 3篇李俊
  • 2篇刘涛
  • 2篇于世鹏
  • 2篇杨志寅
  • 2篇乔增勇
  • 2篇范利
  • 2篇史扬
  • 2篇李小鹰
  • 1篇陈振雨
  • 1篇高东升
  • 1篇尚延忠
  • 1篇盛锋
  • 1篇张明泳
  • 1篇乔宪忠
  • 1篇李自普
  • 1篇唐晓燕

传媒

  • 6篇山东医药
  • 5篇江苏实用心电...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2000年全...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皮舒张因子与高血压的关系
1998年
内皮舒张因子与高血压的关系陈清启陈纪君谢建珍(综述)本文曾在全国第1届老年高血压研讨会上宣读作者单位:266003青岛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清启);100005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陈纪君,谢建珍)陈清启男50岁副教授近年来,内皮舒张因子(EDRF)...
陈清启陈纪君谢建珍
关键词:内皮舒张因子高血压病理
采用心电向量图分析V_1、V_2导联异常q波
2012年
心电图(ECG)和心电向量图(VCG)都是从体表记录出心脏电活动的图形,特别是VCG在临床上对于某些ECG难以诊断的疾病有其独到之处,可以显著提高ECG的诊断水平. 胸前V1、V2导联属于不应该出现q波的部位.如果有q波出现,无论其时间是否>0.04 s,或者其振幅是否>0.3 mV,或大于同导联R波的1/4,均列在异常q波范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清启于小林
关键词: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异常Q波
冠心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Q-T离散度被引量:4
1998年
为评价Q-T_d对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观察18例冠心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Q-T_d。结果显示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组Q_(Td)(104±28ms)明显大于对照组(61±19ms,P<0.01)。表明Q-T_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重要指标。
李俊徐燕陈清启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Q-T离散度心电图
心动过缓患者QT与RR间期的相关变化
1997年
分析33名病窦综合症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心动过缓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QT和RR间期回归直线的斜率(slode).分为RR间期≤1.4s(slopeL)和>1.4s(slope2)。发现所有患者的slope_2(0.0086±0.0039)明显小于sIope_1(0.0785±0.0057;P<0.001)。12名校正后QT间期(QT_c)≥0.44s患者(B组)的slope_1(0.0969±0.0083)和slope_2(0.0198±0.0049)均明显大于QT_c<0.44s患者(A组)的slope_1(0.063±0.0063;P<0.01)和slope_2(0.0022±0.0028;P<0.01)。slope_1和slope_2与QT_c呈正相关。表明心动过缓患者.随着心率的减慢,QT间期延长的量逐渐减少,与QT间期正常组相比,QT延长组当RR间期延长时.QT间期有较大的延长。
李俊陈清启马明安丁华民
关键词:QT间期RR间期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诊断被引量:1
1999年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约40%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所谓AMI不典型心电图是指没有病理性Q波,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虽有病理性Q波而被其他因素所掩盖,或梗塞部位特殊等致AMI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1〕。现就AMI不典型心电图改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
陈清启李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不典型表现
量子共振检测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10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毒性反应。方法选择100例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稳心颗粒组50例)与对照组(心律平组50例),共治疗4周。在每例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用量子共振检测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抗心律失常作用、毒性作用,评价其治疗室性早搏的净效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94%,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副反应,对照组副反应明显。结论稳心颗粒对三类室性早搏(良性室性早搏、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恶性或致命性室性早搏)均有效,且较安全,而心律平只能短时间应用于良性室性早搏治疗中。
孙淑梅陈清启张雪娟
关键词:稳心颗粒普罗帕酮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及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互关系
1998年
48名患者,同时进行24小时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和心电图监测,13名患者(占27%),共出现43次ST段压低的改变。昼夜分布显示早上和晚上两个高峰。有ST段改变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无ST段压低(P<0.05),在出现ST段压低的时间段里,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24小时均位(P<0.01)。表明血压的升高,可能为ST段压低的促发因素。
李俊陈清启姜敏张明泳
关键词:高血压ST段压低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
全文增补中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孙淑梅张雪娟陈清启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为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17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与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的关系。结果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与性别无关(P>0.05),70岁以下人群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上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7例中,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为冠心病217例(占41.9%)、肺心病105例(占20.3%)、高血压51例(占9.9%)、糖尿病37例(占7.2%)、脑血管意外35例(占6.8%);在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267例,占51.6%),其次是混合性心律失常(112例,占21.66%)、室性心律失常(71例,占13,73%)。结论房性心律失常可能是老年心脏病变较早的信号,改善心肌的供血与供氧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郑淑芳陈清启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图老年人
遗传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与心脏MRI的关系
陈清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