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炳官

作品数:32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胆囊
  • 8篇腹腔
  • 6篇胆囊切除
  • 6篇胆囊切除术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细胞
  • 6篇腹腔镜
  • 5篇手术
  • 5篇腹腔镜胆囊
  • 5篇腹腔镜胆囊切...
  • 5篇腹腔镜胆囊切...
  • 5篇L-精氨酸
  • 4篇液相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色谱
  • 4篇瘢痕
  • 4篇相色谱
  • 4篇基因
  • 4篇高效液相

机构

  • 22篇同济大学附属...
  • 9篇上海市东方医...
  • 4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浦南医...

作者

  • 32篇陈炳官
  • 14篇胡海
  • 13篇黄安华
  • 7篇茅惠明
  • 5篇熊伍军
  • 5篇王维东
  • 5篇徐安安
  • 4篇刘中民
  • 4篇何川琦
  • 4篇韩俊毅
  • 3篇钱宪明
  • 3篇魏玮
  • 3篇华咏
  • 3篇朱江帆
  • 3篇张文新
  • 3篇范慧敏
  • 3篇张凯
  • 3篇莫春林
  • 3篇蔡景理
  • 2篇戴亚蕾

传媒

  • 4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第14届全国...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第5届全国检...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Fcγ受体的靶向治疗
2007年
IgG受体(Fcγ受体,FcγR)是重要的免疫应答调节分子。在人类,有3种白细胞FcγR,FcγRⅠ(CD64)、FcγRⅡ(CD32)及FcγRⅢ(CD16)。FcγRⅡ具有两种功能不同的亚型,FcγRⅡA和FcγRⅡB。这两种亚型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细胞,是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受体。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已经发现FcγRⅡA的过度激活和/或FcγRⅡB的过度抑制均可导致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下凋FcγRⅡA或上调FcγRⅡB功能也许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茅惠明韩捷陈炳官
关键词:自身免疫FCΓ受体靶向治疗
2种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三孔法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4月70例良性胆囊疾患随机接受2种隐瘢痕LC,其中三孔法35例,单孔法35例。比较2种隐瘢痕LC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和美容效果。结果三孔组术中出血量(21.3±11.8)m l与单孔组(24.3±11.2)m l相比无显著差异(t=1.091,P=0.270);三孔组术后住院时间(1.5±0.6)d与单孔组(1.5±0.7)d相比无显著差异(t=0.000,P=1.000);三孔组住院费用(8639.6±617.4)元与单孔组(8631.2±810.7)元相比无显著差异(t=-0.049,P=0.961);三孔组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1.1±0.4)分与单孔组(1.2±0.4)分相比无显著差异(t=-1.046,P=0.299);三孔组美容满意度评分(1.1±0.4)分与单孔组(1.1±0.3)分相比无显著差异(t=0.000,P=1.000)。三孔组手术时间(15.1±5.9)m in比单孔组(45.5±11.0)m in明显缩短(t=14.408,P=0.000);三孔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2.9±1.4分)比单孔组(4.6±2.0)分显著降低(t=-3.985,P=0.000)。65例(三孔组33例,单孔组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均无并发症。结论三孔法隐瘢痕腹LC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
黄安华王维东陈炳官胡海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脐入路
抗体寡链核苷酸耦联策略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调控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肿瘤细胞与其肿瘤微环境(TME)相互作用的结果,TME分布着多种基质细胞,其中以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最为丰富.根据巨噬细胞与其发生应答反应的辅助性T细胞类型,可大致将极化的巨噬细胞分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在多数肿瘤中,M1型巨噬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而M2型巨噬细胞主要发挥促肿瘤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展过程中,TAMs经历了从免疫刺激的M1样表型到免疫抑制的M2样表型的过程,该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可被逆转.这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通过TAMs的定向调控,逆转M2样巨噬细胞促肿瘤的微环境,发挥M1样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该方案还有望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联用,增强ICB的治疗效果.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是一种安全可用于人类的基因调控方式,对TAMs的调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异性抗体因其高选择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靶向治疗.抗体-寡核苷酸结合物(AOCs)正是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是实现TAMs中M2样巨噬细胞逆转的最佳方式.本文主要就TME中TAMs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应用AOCs对TAMs表型进行定向调控,抑制肿瘤发展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马启明陈炳官韩俊毅
泡沫细胞形成与胆固醇结石及胆囊息肉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胆囊组织中泡沫细胞形成与胆固醇结石和胆囊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样本58例,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34例、胆囊胆固醇息肉16例及对照组8例,制作石蜡切片,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囊黏膜下层泡沫细胞形成及CD14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胆囊黏膜皱褶在胆囊结石组和胆囊息肉组中明显增多,其黏膜下层泡沫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0.0%和62.5%,均显著高出对照组12.5%(P<0.05),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这些泡沫细胞高表达CD14,提示这些泡沫细胞来源与巨噬细胞密切相关。结论胆囊黏膜层内泡沫细胞形成和脂质在黏膜内沉积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囊胆固醇息肉发病密切相关。
何敏黄安华周智辉陈炳官胡海戴亚蕾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结石胆囊胆固醇息肉泡沫细胞CD14
胆囊结石与胆囊黏膜细胞IL-1β成熟分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与胆囊组织IL-1β表达及其成熟分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结石胆囊及其胆汁样本21例,其中胆固醇结石4例、色素结石7例、混合结石10例,采用PCR检测细菌感染情况,ELISA检测胆汁中IL-1β,蛋白印迹杂交方法检测IL-1β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胆囊黏膜IL-1β表达,并分析临床相关性。结果在排除伴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结石患者胆汁IL-1β含量在1.93-11.80 ng/ml,混合结石组胆汁IL-1β(4.753±2.651)显著高于胆固醇结石组(2.640±0.167)和色素结石组(2.762±1.081)(P〈0.05);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杂交检测表明胆囊黏膜proIL-1β、IL-1β高表达,推测是胆汁IL-1β重要来源之一、并示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有炎症小体激活。结论胆结石患者在非细菌感染情况下,胆汁IL-1β增加可能与胆囊黏膜细胞炎症小体的激活密切相关。
胡海黄安华何敏陈炳官戴亚蕾
关键词:胆结石白介素-1Β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L-精氨酸和L-瓜氨酸浓度
茅惠明魏玮熊伍军陈炳官
一种肌母细胞的制备方法
提供一种肌母细胞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骨骼肌细胞培养物用50-200nm直径的CD56免疫磁珠、在分离磁板上进行分离,得到CD56阳性细胞。本方法基于肌母细胞特有标志物CD56的发现,采用CD56免疫磁珠与CD56阳性的细胞...
陈炳官吴燕灵刘中民
文献传递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很多成功用于实验动物中的肿瘤免疫疗法已经用于临床试验,但是只有部分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很多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最近,研究者发现在肿瘤病人中有一种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明显增加。其可以在很多方面抑制免疫系统。研究者正在研究各种克服MDSC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得抗肿瘤疫苗和其他的免疫疗法得到更好的效果。
陆英陈炳官
关键词:肿瘤免疫免疫治疗
心肌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Kcnj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构建病理生理或药理实验平台,以确定钾通道和东莨菪碱等药物和心衰治疗的关系。方法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载体构建了Kcnj5打靶载体,电穿孔到129/S6/SvEv品系雄性小鼠的胚胎干细胞SCR012后,用300μg/ml G418、2μmol/L GanC筛选克隆8 d。打靶后的干细胞显微注射到囊胚后,生育嵌合体再交配繁育杂合子及纯合子。用PCR方法结合片段克隆后基因测序鉴定基因型。免疫组化法证实基因型的表达。结果挑取抗性克隆96个中正确同源克隆数20个,阳性率为20.8%。显微注射C57BL/6J囊胚180枚,14只受体出生12只小鼠中得到4只大于50%嵌合率雄鼠。配育获得29只Kir3.4^(+/-)F1代杂合子。现繁育F4后代获得Kir 3.4^(-/-)纯合子约百只。用单抗对敲除鼠心进行免疫组化鉴定,提示纯合子敲除鼠心为阴性。结论用同源重组法敲除了干细胞靶基因,成功建立Kir 3.4^(-/-)建立鼠系。成功建立Kir 3.4钾通道分子病动物模型。该基因的完全缺如模型有利于隔离了该基因的作用,对与之相关的基因的进一步阻断、拮抗或激活等药物研究,也是一个很好的模型。
张良平范慧敏刘中民陈炳官汤家铭
关键词:心衰基因打靶胚胎干细胞转基因小鼠模式动物
血浆L-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
2016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卜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三氯乙酸结合加热法除血浆蛋白,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梯度洗脱,柱温46℃,波长254nm,进样20μl,流速1.0ml/min;通过分析21例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病人、21例非恶性肿瘤病人和39例健康人的空腹血浆L-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两种氨基酸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从0~1000μmol/L,两者r=0.99995。L-瓜氨酸和L-精氨酸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240μmol/L和0.448μmol/L。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CVS)分别小于3.4%和7.2%,平均回收率在95.2%~104.1%。血浆L-瓜氨酸/L-精氨酸的比值均值,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组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09);两种氨基酸比值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71.4%。结论这一新方法可用于临床测定血浆L-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与浓度相比,血浆两种氨基酸浓度比值也许是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更加敏感的指标。
魏玮茅惠明陈炳官熊伍军徐增光
关键词:血浆L-精氨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异硫氰酸苯酯三氯乙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