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盛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外科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诱导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神经母细胞
  • 2篇神经母细胞瘤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裂孔
  • 2篇食管裂孔疝
  • 2篇手术
  • 2篇通路
  • 2篇外科治疗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6篇陈盛
  • 11篇严志龙
  • 7篇吴晔明
  • 6篇洪莉
  • 6篇陈其民
  • 4篇顾松
  • 3篇谢周龙龙
  • 3篇胡明
  • 3篇徐敏
  • 2篇王俊
  • 2篇褚珺
  • 1篇张敏
  • 1篇王跃
  • 1篇陆友国
  • 1篇鲍南
  • 1篇潘伟华
  • 1篇王留娣
  • 1篇施诚仁
  • 1篇赵海腾
  • 1篇龚振华

传媒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骶尾部畸胎瘤术后肛直肠功能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评价分析我院骶尾部畸胎瘤患儿术后肛直肠功能.方法 1999年1月至2010年10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骶尾部畸胎瘤49例,提取相关资料,并随访其肛直肠功能,评价方法为Krickenbeck分类法.并选取相同数量年龄相仿、无肛直肠手术史的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肛直肠功能差异.比较骶尾部畸胎瘤不同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手术径路组中肛直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以及肛直肠功能正常组及异常组的平均肿瘤直径差异.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共7例有肛直肠功能异常,其中2例污粪(按Krickenbeck分类,1例为2级,另1例为3级),5例便秘(3例为1级,2例为2级).对照组中1例有便秘(1级).骶尾部畸胎瘤组肛直肠功能异常总发生率(便秘+污粪)高于对照组(P<0.05).49例骶尾部畸胎瘤病例中,显露型、混合型各22例,隐匿型5例.7例肛直肠功能异常中,4例(2例污粪、2例便秘)为混合型,2例(均为便秘)为显露型,1例(便秘)为隐匿型.畸胎瘤组各型之间肛直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成熟/未成熟畸胎瘤)及手术径路(骶尾部切口/盆腔骶尾部联合切口)组中,肛直肠功能障碍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直肠功能障碍者与功能正常者的平均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骶尾部畸胎瘤术后肛直肠功能障碍率高于正常人群,但未发现肛直肠功能与畸胎瘤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手术径路、肿瘤大小之间有明确相关性,手术中注意保护盆腔神经丛及肛门括约肌对改善功能非常重要.
陈盛徐敏顾松姚永良褚珺陈其民
关键词:畸胎瘤骶尾部结直肠外科手术
儿童巨结肠小肠结肠炎致病因素-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组成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与巨结肠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患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及口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优化和预防HAEC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35例患儿共62份肠道内容物样本。将具有便秘、腹胀等症状、钡剂灌肠检查提示并通过病理诊断为HD的27例患儿作为HD术前组,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为(13.0±19.6)个月。将已诊断为HD且术前已出现发热、腹泻、腹胀、粪便奇臭等临床表现被确诊为HAEC的8例患儿作为HAEC术前组,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为(6.8±4.5)个月。将HD术前组患儿根据术后是否摄入益生菌分为HD术后益生菌组(15例)和HD术后对照组(12例)。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DNA测序以评价各组样本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构成分布,并分析HD术后益生菌组和HD术后对照组的HAEC发病率、复发率等。结果HAEC术前组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无HAEC的HD术前组患儿,HD术前组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HAEC术前组(2.049比1.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simpson指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20比0.527,P=0.07)。在菌群门水平上,变形菌门丰度在HAEC术前组比HD术前组高(45.3%比3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放线菌门丰度在HAEC术前组比HD术前组更少(8.7%比14.1%),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47);拟杆菌门丰度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在HD术后对照组及HD术后益生菌组中,变形菌门丰度在HD术后对照组较多(39.1%比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放线菌门丰度HD术后益生菌组显著高于HD术后对照组(50.4%比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菌群属水平上,HD术前组患儿其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属的丰度明显较HAEC术前组高(4.3%比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HD术后益生菌�
谢周龙龙严志龙陈盛洪莉朱媛梅董昱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小肠结肠炎宏基因组学肠道菌群益生菌
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与治疗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手术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正规内科治疗(治疗时间17~36 d)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肠道畸形,均行末端回肠造瘘术以及肠活检术。待患儿体重≥5 kg时,行二次手术关闭造瘘。收集同时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的肠动力不足、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通过各项指标(呕吐次数、胃潴留次数、暂禁食或减少奶量与喂奶次数等)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患儿肠动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儿肠动力障碍较对照组更严重,内科治疗无效。手术组10例患儿中9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后,7例排便正常,2例有轻度便秘。两次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患儿肠神经节细胞有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结论对于患有动力性肠梗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内科正规治疗3周仍然无效者,应及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待患儿体重≥5 kg时可择期行关闭造瘘术,关造瘘前应充分评估远端肠管是否通畅以及肠神经节细胞发育情况。
陈盛严志龙梅董昱谢周龙龙陈其民
关键词:婴儿极低出生体重肠梗阻
腹腔镜下儿童肠重复畸形的外科治疗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总结和介绍本院腹腔镜下儿童肠重复畸形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24例儿童肠重复畸形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1例,女13例,最小年龄5天,最大12岁,平均年龄3岁1个月,3岁以下患儿17例。胃重复畸形1例,十二指肠重复畸形1例,空肠重复畸形3例,回肠重复畸形10例,回盲部重复畸形9例。结果 24例均完成手术,12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肠重复畸形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78.3±27.3)min,5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肠重复畸形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14.0±13.9)min,7例行腹腔镜探查后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5.7±39.8)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1,P=0.022)。开始进食时间,完全腹腔镜组(5.2±0.4)d,早于腹腔镜辅助组(6.1±0.9)d和腹腔镜中转开腹组(6.4±0.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2,P=0.046)。完成进食时间,完全腹腔镜组(7.4±0.5)d,早于腹腔镜辅助组(8.3±1.1)d和腹腔镜中转开腹组(9.3±1.3)d,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32,P=0.018)。三组患儿平均住院日(10.5±2.7)d,完全腹腔镜组短于腹腔镜辅助组和腹腔镜中转开腹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3,P=0.044)。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19.2±15.8)个月,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儿童肠重复畸形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诊断兼具治疗作用,创伤小,伤口美观,值得推广。
梅董昱严志龙陈盛
关键词:腹腔镜肠重复畸形儿童
儿童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其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3年3月上海新华医院和2000年10月至2013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136例腹腔镜下行Nissen或Thal胃底折叠术的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均于手术后3个月至5年内随访,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除4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术,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72例,Thal胃底折叠术60例.手术平均年龄为(1.57±1.90)岁,平均体重为(9.12 ±5.63) kg.腹腔镜下Nissen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93±0.89)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32±6.12)d.腹腔镜下Thal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76 ±0.89)h,术后住院天数为(6.95-±3.10)d,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Nissen术后呕吐10例(13.9%),胃食管反流3例(4.2%),轻度食管狭窄但无临床症状19例(26.4%),吞咽困难5例(6.9%),需行食管扩张术4例(5.6%),术后复发2例(2.8%).Thal术后呕吐9例(15.0%),胃食管反流13例(21.7%),轻度食管狭窄但无临床症状6例(10.0%),吞咽困难4例(6.7%),需行食管扩张术1例(1.7%),术后复发3例(5.0%). 结论 长期随访中,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和Thal胃底折叠术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Thal术高于Nissen术,食管狭窄的发生率Nissen高于Thal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手术存在学习曲线,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胡明吴晔明严志龙王俊张弛潘伟华陈盛胡吉梦
关键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儿童
先天性腹裂治疗方式20年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客观呈现20年来一期手术关腹和Silo技术分期修复治疗的先天性腹裂患儿存活情况。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对两种方法治疗的腹裂患儿的存活率进行Meta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Meta分析显示,1988~2007年一期关腹组术后存活率高于Silo分期修复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之一致。亚组分析显示,1988~1997年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8~2007年一期关腹组存活率高于Silo分期修复组。结论1988~2007年一期手术关腹患儿术后存活率高于Silo技术分期修复。由于病例分组存在选择偏倚,难以得出一期关腹效果优于Silo技术分期修复的结论。
陈盛吴晔明洪莉赵海腾王宇鹏
关键词:先天性腹裂症状
新生儿脐膨出两中心三年临床经验总结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结合文献介绍不同类型新生儿脐膨出的临床处理方法和体会。方法总结2004年6月-2007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新华医院收治的21例新生儿脐膨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脐膨出处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新生儿脐膨出进行分型并根据不同分型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及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结果21例新生儿脐膨出,治愈15例,死亡5例,因出现并发症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总体生存率71.4%。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合并先心肺炎心衰1例;1例腹壁关闭后恢复良好,夜间母亲喂乳不慎窒息死亡;因肝脏嵌顿继发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新生儿合并颅内出血死亡1例;1例弃婴入院太晚,入院后出现感染致心衰、肾衰,治疗无效死亡;15例痊愈者随访10个月~4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应对新生儿脐膨出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分型,提出增加易嵌顿型脐膨出,根据不同的类型和囊膜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处理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
吴晔明陈盛顾松洪莉金惠民王俊
关键词:新生儿
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及心内科的20例先天性门体分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肝外门体分流9例,肝内门体分流9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2例。4例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手术结扎、介入与手术结合以及肝移植。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临床数据。结果介入封堵分流以及手术结扎共14例,肝移植手术6例。9例肝外门体分流中,门腔分流6例,门-左肾静脉分流2例,肠系膜下静脉与髂内静脉分流1例。其中,6例一次手术结扎,2例延迟分次结扎,1例肝移植。9例肝内门体分流中,单纯封堵3例,手术结扎2例,手术加封堵1例,肝移植3例。2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均行肝移植。所有患儿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脑出血。随访2~82个月,没有死亡病例,患儿生长发育较好。结论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应按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为首选方式,手术结扎也是重要手段,特殊病例最终需要肝移植。
严志龙陈其民傅立军褚珺胡明陈盛
关键词:门静脉儿童肺动脉高压肝移植
婴幼儿脐部腹壁缺损的规范化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
吴晔明陈其民杨慧琳周德兴陆友国洪莉顾松严志龙陈盛黄维龚振华王留娣肖亦立邵志英吴非郑君华
课题来源: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编号:SHDC12007228。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治疗婴幼儿脐部腹壁缺损脐膨出和腹裂的规范化方案已经形成,尤其是对于导致临床高死亡率的无法一期回纳的严重腹裂患儿应用免...
关键词:
关键词:产前诊断
腹腔镜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的治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的手术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2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2个月-8岁,男28例,女4例;Ⅳ型食管裂孔疝5例,Ⅲ型食管裂孔疝27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贫血,2例患儿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采用5孔法行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Nissen-Rossetti或改良Thal法。结果:3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30)min。术中出血极少,未发生食管、胃损伤,无气胸发生。术后3例复发,其中1例为缝线脱落,2例再次通过腹腔镜成功修补。术后2例发生轻度胃食管反流。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均住院(7±2)d。随访1个月-10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手术难度高,腹腔镜手术效果较好,但术者需具备良好的腔镜手术技巧,围手术期详细评估对预后具有帮助。
严志龙陈盛洪莉胡明
关键词:混合型腹腔镜检查胃食管反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