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裕

作品数:23 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南海北部
  • 5篇海流
  • 4篇群岛
  • 4篇季风
  • 3篇水文
  • 3篇温盐
  • 3篇涡旋
  • 3篇海区
  • 2篇断面
  • 2篇台风
  • 2篇剖面仪
  • 2篇吕宋
  • 2篇吕宋海峡
  • 2篇南沙群岛海区
  • 2篇环流
  • 2篇海域
  • 2篇波浪
  • 2篇春季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效应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3篇陈荣裕
  • 11篇王东晓
  • 5篇毛华斌
  • 5篇毛庆文
  • 4篇龙小敏
  • 4篇陈举
  • 4篇王盛安
  • 3篇方文东
  • 3篇蔡树群
  • 3篇何云开
  • 3篇黄企洲
  • 3篇齐义泉
  • 3篇杜岩
  • 3篇施平
  • 2篇隋丹丹
  • 2篇王强
  • 2篇谢强
  • 2篇刘长建
  • 2篇舒业强
  • 2篇王卫强

传媒

  • 11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热带海洋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海洋信息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季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温盐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应用2002年5月9—22日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状况,并对比了调查海域不同区域的温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转换期间海洋表层温度较高,基本在 30℃以上,垂直结构上温度层结比较稳定。东北 西南走向界线两侧海域的温盐状况有明显的差异:西北部海域温度较高,垂向上有逆盐层现象;东南部海域温度相对较低,盐度的垂向结构上显示有双跃层现象,两海区水文特征的差异与季风结构和局地环流有密切的关系。从连续站温盐的时空剖面图可以看到,跃层以下,不规则的半日周期内潮对温盐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毛庆文王卫强齐义泉陈荣裕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
台风波浪数值预报的CHGS法——Ⅲ.风浪的成长和涌浪的消衰被引量:9
1989年
文章给出了成长谱(GS)中的参量随风区、风时成长的计算式,其中由Toba的3/2次方定律引出了随有效波龄β_s变化的有效波陡的表达式。文章给出了CHGS方法中波高、周期随风时及风区的成长曲线,并与其他方法作了比较。文章还对波浪数值计算中风浪和涌浪的概念及其划分作了阐述。
隋世峰蔡清贵陈荣裕章家琳
关键词:台风波浪
春季南沙群岛海区环流结构的探讨被引量:14
2004年
根据春季在南沙群岛海区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利用P矢量方法对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春季从加里曼丹岛至巴拉望岛以西附近海区的上层流场基本表现为反气旋性弯曲(涡),南沙群岛海区北部的深层水大体呈偏东向流动;2个航次得到的海区温、盐和流场的空间分布变化十分明显,这可能与调查期间风场的差异有关;2个航次的结果都表明春季巴拉巴克海峡水交换的流量都较小。
蔡树群龙小敏陈荣裕王盛安黄企洲
关键词:环流涡旋南沙群岛
南海西边界ADCP观测海流的垂直结构被引量:22
2004年
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南海西南陆架西边界处定点连续观测站上的海流记录。正压潮流的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以日周期潮流为主,潮流椭圆随深度旋转。去潮后流速垂直结构的奇异值分解(SVD)证实观测点的流速结构存在不同的垂向模态,第一模态对应平均流的变化部分,第二模态含有倾向性变化部分,双日周期变化在各个模态中均较明显。对各观测层流速进行小波分析,进一步发现观测流的频率构成具有垂向变频和同一层次频率漂移的特征。
杜岩王东晓陈荣裕毛庆文齐义泉
关键词:西边界流
2004年9月南海北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结果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首次引进使用了民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oving Vessel Profiler,MVP),并在珠江口外海和越南东岸外海2个断面进行了拖曳测量。通过对MVP和定点温盐深仪所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MVP下降阶段数据较为可信。对所获温、盐、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2个断面的水团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越南东岸外海断面的混合层平均深度(27m左右)深于珠江口外海断面(17.5m左右);在表层和近40m深度处,珠江口外海的盐度值都高于越南东岸外海,呈现高盐的特性。
刘长建毛华斌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温跃层
南海北部大陆坡区的内潮特征被引量:13
2006年
对1998年5月南海北部大陆坡区一定点观测站21天的海流和温度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观测海区的内潮特征信息.结果表明:观测海区的正压潮和内潮均为混合潮,以曰分量最显著,半日分量次之;内潮的K1分潮流振幅最大,达到11 cm/s,O1分潮流的略小,最大达到10.3 cm/s,两者均为逆时针旋转分潮.在300 m深度以下的近底层,内潮呈现明显的周曰振荡,等温线垂向平均变幅达到50m,显示了约14天的大潮/小潮周期变化;内潮携带较高的能量,在140 m以上水层,内潮平均动能占总平均动能的15%-37%,内潮能量主要集中在跃层附近.
郭朴方文东甘子钧陈荣裕龙小敏
关键词:南海北部内潮内波
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发挥国内多方科研力量的综合优势,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考察船2004年起开始实施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计划.该计划以珠江河口和南海北部海洋多尺度海洋动力和环境过程为观测对象,以提高认知和预测自然与人类活动对南海近海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力为目标,为南海海洋管理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曾丽丽王强谢强施平杨磊舒业强陈举隋丹丹何云开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南海北部水文调查航次海洋动力
2008年8-9月份吕宋海峡西南侧锚定ADCP的斜压海流观测被引量:6
2009年
2008年8月份在吕宋海峡西侧大约4 000m深的海域首次布放了两套深水潜标,对上层海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频率ADCP海流采样。对数据进行了多重处理,分解得到平均流和逐层潮流,并分析了具有斜压性海流的频率分布。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以不规则日周期潮流为主,潮流椭圆随深度旋转。海流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内潮能量在温跃层附近最大,并随深度减小,同时海流有明显的近惯性振荡信号。该观测为了解吕宋海峡深层海洋的潮流、近惯性运动以及海峡水交换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陈飞杜岩王东晓施平毛华斌陈荣裕陈举
关键词:吕宋海峡
南海北部海洋温、盐调查研究——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被引量:4
2005年
刘长建毛华斌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海洋调查水文要素南海北部海鸟
1993年冬季所罗门群岛─关岛断面地转流的初步分析
1997年
根据1993年1─2月“实验3”号考察船在霍尼亚拉港(瓜达尔卡纳尔岛)至关岛的断面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该断面上的地转流结构,计算了南赤道流及北赤道逆流的地转流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在纬线方向上E向流与W向流呈带状分布,在垂向上也多为E向流与W向流交替出现。在南赤道流和北赤道逆流中都夹有与主流向相反的流动,它们的流量分别约占主流向流量的1/3和1/5。文章还将分析计算结果与手头掌握的文献报道的结果作了比较。
黄企洲陈荣裕
关键词:地转流海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