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蓓

作品数:6 被引量:125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澳大利亚国家农业研究中心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免耕
  • 2篇知识共享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土壤微生物数...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量碳
  • 2篇微生物数量
  • 2篇物量
  • 2篇共享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研究生培养
  • 1篇演化博弈
  • 1篇演化博弈分析
  • 1篇隐性知识

机构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陈蓓
  • 4篇陈英
  • 3篇张仁陟
  • 2篇张军
  • 2篇王晓娇
  • 2篇齐鹏
  • 1篇陈年来
  • 1篇裴婷婷
  • 1篇马婷婷
  • 1篇卢阳

传媒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县李家堡镇甘肃农业大学旱农实验站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2年免耕与覆盖措施下,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陈蓓
关键词:免耕土壤微生物数量
文献传递
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借鉴生态位理论在土地利用方面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与内涵,系统构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态势理论、扩充与压缩理论、适宜度理论和构建理论,并建立了相关测度模型。以兰州市为例,分析了兰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6年期间,兰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的"势"与"态"变化差异较大,说明兰州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的同时,生态建设与环境破坏并存。同时,在1997-2006年兰州市耕地、牧草地数量生态位内总体上处于压缩状态,而林地、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总体上处于扩充状态;兰州市各县区土地利用生态元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差异较大,反映土地利用生态位空间变化特征。
陈英张仁陟陈蓓张军陈年来
免耕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县李家堡镇甘肃农业大学旱农实验站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年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豌豆(Pisum sativum Linn.)双序列轮作后6种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免耕条件下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总是显著地高于翻耕土壤;秸秆覆盖表土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明显高于不覆盖;不同处理对表土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土层加深而递减。
陈英陈蓓张军张仁陟
关键词:免耕土壤微生物量碳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被引量:86
2004年
研究了连续2年春小麦-豌豆轮作后6种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比较,免耕可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春小麦-豌豆轮作序列增加了14.9%,豌豆-春小麦序列增加了38.4%,但对土壤微生物组成没有明显改变;覆盖可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春小麦-豌豆序列覆膜增加较多,增加了30.9%。豌豆-春小麦序列秸秆覆盖增加为甚,增加了124%。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
陈蓓张仁陟
关键词:免耕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土壤微生物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研究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进行知识共享,增加共享的有效性,文章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通过演化博弈机理模型的建立和各变量的分析可知,知识单方面分享效用与知识协同效用差异以及奖励报酬和恶性回报的数值和对于知识共享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知识共享给分享者带来的负效用对于知识共享的实施具有阻碍作用。进而,需要从组织管理以及研究生个体层面构建研究生知识共享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陈英陈蓓齐鹏卢阳王晓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知识共享演化博弈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生隐性知识共享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解高校研究生内部结构以及隐性知识共享情况,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某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之间的隐性知识共享情况进行分析,经过整体网络分析、小团体分析、个体网络分析和网络结构洞分析,探讨了研究生之间的个体关系。研究表明该学科研究生之间交流畅通,隐性知识共享活动较为频繁,但是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个体较少,一旦他们离开或者不愿分享,就会造成隐性知识流失;核心知识源集中于核心个体身上,而处于网络边缘的个体仍可能存在潜在知识源,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挖掘新的知识源,拓宽隐性知识共享渠道。
陈英齐鹏陈蓓王晓娇马婷婷裴婷婷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共享社会网络分析实证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