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阜
- 作品数:345 被引量:5,835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粮食产量增长过程中氮素效率的研究
- 陈阜
- 关键词:氮素效率肥效氮肥
- 京郊地区主要作物农田需水量估算与分析
- 利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发的SIMETAW模型,估算了北京郊区主要作物需水量以及非生长季节内的土壤蒸发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区域农田总需水量情况,选择不同降水年型,分析了当前种植结构下降水和农田需水量之间的平衡状况,并提出...
- 宋振伟孔箐锌张海林陈阜
-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土壤蒸发可持续利用
-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免耕(NT-NT)、翻耕-翻耕(CT-CT)、翻耕-免耕(CT-NT)、旋耕-旋耕(RT-RT)和旋耕-免耕(RT-NT)5个耕作处理,以连续免耕(NT-NT)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轮耕技术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连续免耕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均呈现表层(0~5 cm)富集的现象;CT-CT、RT-RT处理较对照趋向于提高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与CT-CT、RT-RT相比,CT-NT和RT-NT均有利于提高表层0~5 cm土壤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降低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各处理早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0.4×104、16.82×104、32.04×104和28.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85%、21.58%、3.0%和19.38%。各处理晚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43.46×104、9.12×104、17.13×104和27.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8%、8.25%、4.69%和7.68%。CT-NT处理有利于增加早稻和晚稻的产量。
- 唐海明孙国峰肖小平汤文光陈阜张海林杨光立
- 关键词:轮耕稻田土壤
- 轮耕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有机碳表层富集现象,进行土壤轮耕效应的初步研究。【方法】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免耕7年稻田,研究了轮耕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对等质量法计算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结果】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降低了表层0—5cm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下层5—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降低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层化率;而翻耕、旋耕后免耕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于翻耕、旋耕分别呈相反的趋势。2006—2009年表层600Mg·hm-2土壤有机碳储量均以长期免耕最高。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秸秆还田会提高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层2550Mg·hm-2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而翻耕、旋耕后免耕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较翻耕、旋耕有所降低。【结论】长期免耕后,连续免耕秸秆还田会增加表层600Mg·hm-2土壤有机碳储量;而翻耕、旋耕秸秆还田会提高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
- 孙国峰徐尚起张海林陈阜肖小平
- 关键词:免耕轮耕有机碳
-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以叶面喷施的形式研究硒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进行,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Na_2SeO_3为供硒源;设置0、5.625和11.250 g/hm^2三个硒肥施用量,始穗期、齐穗期和始+齐穗期三个施硒时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叶面喷施Na_2SeO_3的处理再生稻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始穗期喷施Na_2SeO_3处理的再生稻产量与对照相比虽然有提升但并不显著;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2.59%和5.50%,始穗期+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4.83%和7.08%;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产量最高,为5533 kg/hm^2,叶面施用Na_2SeO_3能增加再生稻每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齐穗期施用11.250g/hm^2 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整精米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最高值为61.37%;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垩白粒率最低,且显著低对照组,最低值为9.37%。【结论】研究表明,施用Na_2SeO_3能提升再生稻产量,改善再生稻米品质,提升再生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Na_2SeO_3再生稻产量达到最高;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 Na_2SeO_3再生稻品质最优。
- 段门俊田玉聪吴芸紫金涛陈阜刘章勇
- 关键词:再生稻硒叶面喷施
- 京郊地区施肥水平对露地菜田硝态N累积的影响
- 利用通州区露地蔬菜轮作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条件下露地菜田硝态N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化肥处理Ⅱ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茄子及油菜收获后50-80cm土层均达到44.0mg kg;茄子、油...
- 雷杰蔡万涛刘曦陈阜
- 关键词:施肥
- 文献传递
- 长期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库容及重金属Cd的影响被引量:121
- 2015年
- 于2005—2013年在湖南宁乡双季稻田开展免耕秸秆还田(NTS)、翻耕秸秆还田(CTS)、翻耕秸秆不还田(CT)、旋耕秸秆还田(RTS)4种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试验,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养分库容量及重金属Cd的影响,为稻田合理耕作与重金属Cd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主要影响0-10 cm耕层土壤性状;长期翻耕和旋耕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增强了土壤通气性,但耕层变浅,养分库容降低,土壤Cd含量显著偏高,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富集Cd能力相对较低;长期免耕增加了表层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养分库容相对较高,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富集Cd能力较强;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了耕层深度和土壤养分库容量,增强了土壤的保肥能力,但同时也将秸秆中富集的Cd重新归还到稻田土壤中,不利于土壤Cd的转移修复.因此,长期单一耕作方式和长期秸秆还田均存在一定弊端,需改进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如实行翻耕、旋耕与免耕相结合的土壤轮耕或深松耕,以及减少秸秆还田量或实行秸秆轮还,在改善土壤肥力的同时,实现土壤污染的有效修复.
- 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张海林陈阜陈中督薛建福杨光立
-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
- 不同耕作措施下冬小麦生长季农田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及其与土壤温度的关系被引量:62
- 2007年
-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措施下冬小麦生育期农田CO2排放通量,并对CO2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进行了回归模拟.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CO2排放速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平均分别为343.69、337.54和190.47 mg.m-2.h-1.各处理冬小麦生育期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翻耕地CO2排放通量与10 cm地温相关性最高,旋耕地和免耕地则与10 cm和20 cm地温相关性较高.CO2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P<0.01),利用10 cm地温对冬小麦生育期农田CO2排放通量进行估算表明,翻耕、旋耕和免耕地CO2排放分别为1.88、1.89和1.03 kg.m-2.
- 李琳张海林陈阜李素娟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呼吸土壤温度
- 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被引量:21
- 2018年
- 为探究影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子,筛选出适合湖北省洪湖市种植的优质高产再生稻品种;以广两优1128、新两优223、两优6326和创两优558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创两优558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 087.4、5 916.7和14 004.0kg/hm2。4个再生稻品种的糙米率和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创两优558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70.2%、65.5%和24.5%;新两优223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为21.4%。总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创两优558,其次是广两优1128,含量分别为9.14和9.03g/100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研究表明,4个品种均适宜在洪湖地区种植,但创两优558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及总产量最高,稻米品质最好。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关键产量构成因子是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再生稻整精米率的主要因素为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精米率。
- 段门俊吴芸紫田玉聪刘永武刘章勇陈阜金涛
- 关键词:头季稻再生稻再生芽
- 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初探被引量:3
- 2006年
- 研究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技术投入和市场的开放,绿洲农业生产力呈正向演替,而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部分呈逆向演替。人类活动是绿洲演替(正向或逆向)的根本动因,而绿洲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加速其演替进程的关键,其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格局是主导因素。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良性演替需建立在绿洲资源要素时空优化配置及其协调开发利用上。
- 张凤华陈阜潘旭东
- 关键词: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