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子痫
  • 6篇子痫前期
  • 4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清
  • 3篇孕妇
  • 3篇孕妇血
  • 3篇孕妇血清
  • 3篇子宫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SFLT-1
  • 3篇PLGF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上皮
  • 2篇受体
  • 2篇子宫腺
  • 2篇子宫腺肌
  • 2篇子宫腺肌病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宜昌市第一人...
  • 2篇三峡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陶娅玲
  • 5篇漆洪波
  • 1篇赵学英
  • 1篇佐满珍
  • 1篇彭华
  • 1篇桓发玉
  • 1篇吴利先
  • 1篇蔡涛
  • 1篇陶静
  • 1篇王国富
  • 1篇李伟

传媒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全国围产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痫前期/子痫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7年
陶娅玲漆洪波
关键词:子痫前期病因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病理生理改变多脏器损害母婴健康
子宫腺肌病EMI微环境变化与TGFβ1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从子宫腺肌病(AM)内膜肌层界面(EMI)微环境变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相关性探索其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行子宫切除的AM患者52例为AM组,收集增生期子宫肌层交界处内膜组织;另选取4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增生期非瘤区内膜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雌激素核受体(GPER1)、雌激素膜受体(ERα)及炎症微环境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TGF-β1表达水平,并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AM组TGF-β1、IL-1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5、0.032),TNF-α表达水平A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AM组GPER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AM组ER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AM组GPER1/ER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IL-1β、TNF-α与TGF-β1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15、0.004);TNF-α与IL-1β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1)。GPER1与TGF-β1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15)。ERα与TGF-β1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195)。结论AM在EMI存在的促炎因子和内分泌紊乱,各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微环境。
陶娅玲王欢陈思宇杜威付先芸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上皮间质转化
子宫腺肌病小鼠子宫内膜基底/功能层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中ROCK1蛋白表达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小鼠子宫组织及内膜基底/功能层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中与Rho相关的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OCK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内膜侵袭能力相关性。方法 出生2d的雌性ICR小鼠3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采用初生小鼠枸橼酸他莫昔芬灌胃法制作AM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饲养至12周龄,引颈处死两组小鼠后取子宫组织,HE染色后镜下观察两组小鼠子宫组织AM病灶内膜浸润程度,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ROCK1蛋白、ras同源基因家族(Rho),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小鼠子宫内膜基底层(NJ)、内膜功能层(NG)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ROCK1蛋白,分析AM小鼠病灶的子宫内膜浸润深度与ROC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空白组子宫组织无内膜浸润,模型组AM病灶轻度、中度、重度浸润分别为8、12、6例。模型组、空白组子宫组织ROCK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54±0.079、0.079±0.006,二者比较,P<0.01;模型组、空白组子宫组织Rho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2±0.094、0.109±0.073,二者比较,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J平滑肌细胞、NJ上皮细胞、NJ间质细胞、NG上皮细胞、NG间质细胞ROCK1蛋白OD值均升高(P均<0.05)。在模型组NJ处,上皮细胞ROCK1蛋白OD值升高,显著高于间质细胞及平滑肌细胞(P均<0.05);与模型组NG上皮细胞比较,NJ间质细胞ROCK1蛋白OD值降低(P<0.05)。与无浸润者比较,轻、中、重度浸润小鼠子宫NJ及NG平滑肌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ROCK1蛋白OD值升高(P均<0.01);与轻度及中度浸润组比较,重度浸润组小鼠子宫NJ及NG平滑肌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ROCK1蛋白OD值升高(P均<0.01)。AM小鼠子宫NJ间质细胞及上皮细胞间、NG间质及上皮细胞间ROCK1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3,0.893,0.866,0.897;P均<0.05)。结论 AM小鼠子宫组织Rho、ROCK1高表达,子宫
陶娅玲朱亮亮邹嘉乐杜威付先芸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
子癎前期和子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9
2007年
子癎前期和子癎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临床除了对症治疗外,及时发现和掌握疾病发展的进程,并予妥善处理,对保证母亲安全及降低胎儿和新生儿并发症意义重大。现就近几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陶娅玲漆洪波
关键词:子痫前期子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006年
陶娅玲漆洪波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因子活性病理生理变化小动脉痉挛
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分析及其耐氟喹诺酮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检测128株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UU对5种喹诺酮药物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UU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UU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及克林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高度耐药。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在0.25~8μg/mL,抑制UU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10株喹诺酮类耐药UU中有3株只有parC基因第80位TCA→TTA的突变,氨基酸由丝氨酸→亮氨酸,1株GyrA基因第95位密码子GAC→GAA的突变,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6株两者同时存在。结论在UU治疗中可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gyrA基因95位密码子和parC基因80位的突变密码子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吴利先王国富陶娅玲蔡涛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VEGF、PLGF、sFlt-1水平变化及意义
陶娅玲佐满珍陶静赵学英桓发玉彭华李伟
该研究以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联合检测研究对象血液及尿液中VEGF、PLGF、sFlt-1的浓度变化,探讨了其血清及尿液中VEGF、PLGF、sFlt-1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结果表...
关键词: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残角子宫宫腔积血合并子宫肌瘤误诊1例被引量:3
2012年
1病例报告 患者,43岁,已婚。因近2月月经量增多,于2010年7月21日来我院检查治疗。患者既往体健,21岁结婚,G3P1,置宫内节育器避孕。7年前体检发现子宫前壁有一肌瘤,直径约2.8cm。平素无经期、经量的改变,末次月经2010年7月8日。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通畅,黏膜正常,内见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3月,
陶娅玲
关键词:子宫肌瘤月经量增多误诊妇科检查节育器避孕子宫前壁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尿液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的研究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水平表达情况,以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方法:将妊娠28-40周的19例轻度子痫前期、13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实验组,另外9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用酶联...
陶娅玲
关键词:子痫前期血管生成因子受体水平血液学检验尿液检验
文献传递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VEGF、PLGF、sFlt-1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以及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妊娠28~40周的19例轻...
陶娅玲漆洪波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