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友忠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低渗透油藏气驱注采比和注气量设计被引量:3
- 2020年
- 注采比合理性对气驱生产效果影响较大。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达西定律和油气分流理论、气驱增产倍数和气驱油墙描述等概念与成果,考虑并量化了注入气溶解、油藏流体膨胀、注入气成矿固化、储层压敏效应、天然裂缝疏导和干层吸气、注气井组和外部液量交换、气油比构成等因素,分别建立了基于采出油水两相地下体积的气驱注采比计算公式(2P公式)和基于采出油气水三相地下体积的气驱注采比计算公式(3P公式),给出了单井日注气量计算方法。应用新方法,研究代表性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项目注采比变化情况,连续注气气窜后应按照3P公式计算的气驱注采比进行配注;水气交替注入按照2P公式计算的气驱注采比进行配注基本可行。
- 王高峰雷友忠谭俊领姚杰秦积舜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气驱注采比水气交替
-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被引量:38
- 2006年
-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指数、油层破裂压力和注气能力的关系,研究出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设计方法,并在芳48断块注气方案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研究表明:芳48断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常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吸气能力较高,在合理注入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注气能力,注气比注水开发效果好。矿场试验结果证实,芳48断块注入产能设计指标与矿场实际开采结果相近,注气压力较低,油层吸气能力强,油井产量明显高于类似的水驱油藏的产量,说明注气开发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为类似油藏注气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李莉庞彦明雷友忠郭平
-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注气采收率大庆油田
- 苏德尔特油田强水敏储集层CO_2混相驱试验被引量:8
- 2016年
-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下侏罗统兴安岭组油层水敏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的实际情况,2011年优选B14区块开展了CO_2混相驱试验。实验室细管实验测试原油与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6.6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低1.0 MPa,可实现CO_2混相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实施CO_2混相驱后,注入能力明显提高,油井产量大幅上升,储集层动用程度增大,构造高部位和人工裂缝方向是受效的优势方向;CO_2混相驱能够为强水敏储集层有效补充能量,不失为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
- 程杰成姜洪福雷友忠庞志庆汪艳勇安平
-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CO2驱CO2混相驱特低渗透油藏
-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余油层CO2驱油试验研究被引量:24
- 2008年
-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的扶余油层有3.7×108t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条件下不能经济有效动用。以探索适合扶余油层地质特点的经济有效开采方式和提高单井产量、采收率为目标,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进行了CO2驱油问题的研究。通过实验测定了扶余油层CO2驱替的相关参数,对几种驱替方式进行了比较;根据相关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扶余油层CO2驱油矿场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制定了矿场实验的注入方案。室内实验结果和矿场试验生产动态综合分析表明,CO2非混相驱油适应于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余油层,但由于试验区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气窜严重。因此,抑制气窜,提高波及效率是扶余油层改善CO2驱替效果的关键。
- 程杰成雷友忠朱维耀
-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提高采收率非混相驱
- 低渗透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 近年来发现的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低渗透油藏开采难度大,衰竭式开发采收率很低,注水开发存在“注入难”的问题。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是当前油田开发中具有相当难度和重要意义的课题。由于气具有易流动,降粘,体...
- 雷友忠
- 关键词:低渗透注气提高采收率非混相驱大庆油田
- 文献传递
-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CO_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被引量:15
- 2008年
- 大庆长垣外围有3×108t特低渗透的扶杨油层储量在注水开发条件下难以有效动用,为提高这部分储量的有效动用率,开展了CO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PVT测试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原油较稠,体积系数小,膨胀性和收缩性小,溶解系数较低;CO2驱油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为29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高8.6 MPa,现场试验为非混相驱;长岩心实验CO2驱油采收率比注水高4~6个百分点。综合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结果看,大庆长垣外围扶杨油层开展CO2驱油试验是可行的,并于2003年初在宋芳屯油田南部开辟了注气试验区,有注气井1口,采出井5口。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能够使特低渗透、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其开发效果,该技术有望成为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的可行技术。
- 姜洪福雷友忠熊霄闫丽萍皮蔚峰李秀娟于长焕
- 关键词:特低渗透扶杨油层
-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宋芳屯油田扶余油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用常规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常规物性、粒度分析、压汞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宋芳屯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储集岩主要为高泥岩岩屑含量的细-极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缩小的原生粒间孔,具有低孔、低渗,变化大的排驱压力、孔喉半径和最大进汞饱和度,低的退出效率特征。对储层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高的地温梯度、细的碎屑粒度和高的泥岩岩屑含量是压实作用下沉积物(岩)孔隙大大降低的关键因素。方解石的胶结作用是次于压实作用对储层起重要的破坏作用。长石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的溶蚀对储层是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成岩作用早期的少量碳酸盐胶结物,可以抵抗压实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沉淀的微晶石英、绿泥石包壳均有利于抵抗石英加大,两者均使得孔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
- 方庆王宝清雷友忠熊霄
- 关键词: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与实践
- 针对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水驱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开展了CO驱油技术研究与试验。通过恒质膨胀实验、细管实验、粘度实验和长岩心实验表明,扶杨油层开展CO驱油试验是可行的,并在榆树林油田树101井区开展了矿场试验,取得...
- 汪艳勇庞志庆雷友忠王兴权彭启忠李文举
- 关键词: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扶杨油层CO2驱油
- 文献传递
-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储集层孔隙结构及评价被引量:34
- 2006年
- 根据岩心、岩石图像、毛细管压力曲线分析和核磁共振测量T2弛豫时间曲线等方法,对三肇地区白垩系泉头组扶、杨油层低渗透储集层的孔隙结构进行评价及综合研究,讨论3个问题:(1)储层中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2)孔隙结构的微观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3)储层的渗滤能力、可动流体饱和度及储层评价。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层中储层物性的好坏以及流体在储层中的可流动程度取决于孔隙数量多少、孔喉大小、几何形态、分布和连通程度。
- 姜洪福陈发景张云春雷友忠
-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
- 芳48CO2驱油先导试验区水气交替参数优化被引量:21
- 2012年
- 以芳48断块CO2驱油先导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后,从2010年3月开始设计5 a的水气交替方案进行模拟研究。按照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气交替方案进行设计,从而在相对较少方案的基础上对水气强度比、段塞大小、注入强度、水气段塞比等参数进行优选,并对影响水气交替效果的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对于芳48断块的水气交替,对其采出程度影响最大的是水气强度比,其次依次为日注水量,周期注入量和水气段塞比;据累积采出程度优选出的最佳方案参数为周期注入0.005VHCP(VHCP为烃孔隙体积)、日注水量7 m3、水气注入强度比1∶2、水气地下段塞体积比1∶2,与直观分析所得最优参数取值基本一致。该方案2015年的采出程度为18.73%,比衰竭开发提高了5%以上。
- 郭平霍丽君姜彬雷友忠
- 关键词:水气交替低渗透油藏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