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子棹

作品数:1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雕塑
  • 2篇艺术
  • 2篇园林
  • 2篇哲学
  • 2篇公共雕塑
  • 1篇刀柄
  • 1篇刀尖
  • 1篇滴水
  • 1篇雕塑艺术
  • 1篇学科
  • 1篇阳光
  • 1篇艺术形式
  • 1篇园林景观
  • 1篇园林学
  • 1篇园林学科
  • 1篇载道
  • 1篇照应
  • 1篇遮阳板
  • 1篇哲学理念
  • 1篇阵亡将士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0篇韩子棹
  • 3篇韩凝玉

传媒

  • 2篇创意与设计
  • 1篇文博
  • 1篇福建茶叶
  • 1篇技术与创新管...
  • 1篇环球市场信息...
  • 1篇太原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共生哲学理念的城乡互融路径初探被引量:1
2019年
城市与乡村协调共生是人类追求的自然生存理想。从"共生"哲学理念窥探城乡关系,对其多样化共生方式分层解读:宏观层面通过保留、替代、填充和重置等方式达到城乡共生;微观层面通过分类解读农业社区、联合产业园、农业公园、农业校园、屋顶农园等多样化方式达到城乡共融。以此探索基于"共生"哲学理念的城乡关系理论多层面拓展与实践,以期在城乡双向流动的图景中建构自然共生的"桃花源"。
韩凝玉韩子棹
关键词:城乡关系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形式对现代公共雕塑的影响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源远流长,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盛,魏晋以来开凿的石窟艺术,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敦煌石窟、大足石窟等佛教造像艺术经典以及大量的墓室俑塑,有着极其辉煌的发展历程。这些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圆雕、浮...
韩子棹
关键词:石窟艺术艺术形式公共雕塑
文献传递
涡旋造型中的“纹”以载“道”
2022年
涡旋造型作为生命的媒介,通过外型的涡与内旋的动力相互结合传递宇宙规律的循环、自然生命的丰穰以及人体隐藏的奥秘。因此,从时空传播层面解析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痕迹和渊源,进而分3个层面具体阐述:从“天涡”造型传播对自然运动状态的模仿与敬畏,从“地涡”造型传播对丰饶生命力的礼赞,从“人涡”造型传播人体内外的细密生命基因信息。以此不断探赜索隐的造型哲学,深化蕴藏在涡旋造型中的精神意识、天人感应、万物互联和连锁互动的文化意蕴。
韩凝玉韩子棹周晗
关键词:涡旋
一种多功能雕塑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雕塑刀,括刀柄,刀柄的一端活动链接有雕塑刀、雕纹刀、刀尖,雕塑刀、雕纹刀、刀尖之间并列设置,刀柄与雕塑刀、雕纹刀、刀尖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刀柄与所述雕塑刀、雕纹刀、刀尖通过注塑的方式镶嵌一...
韩子棹韩凝玉
文献传递
民国时期的雕塑艺术
2008年
  将一定意境的雕塑理念通过一定范式的雕塑技法注入一定场域的雕塑本体而最终有机形成的一种特定艺术,可称之为"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同,雕塑艺术的生成与发展,受制于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文化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韩子棹
关键词:雕塑艺术技法(美术)民国时期中国传统雕塑
教育价值链: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风景园林学科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国家经济发展由初期走到创新阶段需要创造性人才来驱动,这是对"钱学森之问"的反思与现实回应,也是"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在大学教育中需要知识、好奇心、价值观的有机共融;以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学为例,在3个层面探索构建适合风景园林学科特点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模式:知识层面进行学科交叉与整合;好奇心层面以多种授课方式保持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价值取向层面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理想与激情,以此积极回应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以期不断完善多维共融的大学教育价值链。
张哲韩凝玉韩子棹
关键词:教育思维风景园林
一种园林景观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架,包括底座、框架和隔板,所述框架固定在底座的上端,所述隔板横向连接在框架上,且隔板为多个,所述隔板的下端均固定有第二遮阳板,所述框架顶端的隔板上均通过支撑杆安装有第一遮阳板,所述第一遮阳板和...
韩子棹刘高
文献传递
中国现代公共雕塑的形式意义
2013年
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现代公共环境中雕塑的造型观形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继承中国古代雕塑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现代雕塑形式语言从而更显其"趣味感"、"形式感"、"现代感"以及这种现代形式因素的雕塑放置于公共环境中如何能使它在美化环境和启人心智的同时更彰显"个性"。在雕塑形式因素中强化现代装饰意味(中国古代雕塑线、面艺术形式决定了雕塑本体的装饰性);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倡导的"以神写形"、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等理念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形式的继承、研究、发扬在解放后有很多优秀先例,从解放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到树立于兰州市的雕像《黄河母亲》等纪念性公共雕塑,无一不是把古代雕塑中的线、面的形式因素恰当运用于现代公共雕塑的宏伟巨制。
韩子棹
关键词:公共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秦兵马俑艺术的研究随笔被引量:1
2013年
“气”与“势”:我的创作“勇士”系列(见图),至目前而言,有四个草稿,主要是受秦兵马俑陶塑启发。四个勇士形象,分开塑造,每一个构成一个独立单位,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与古代秦兵马俑的单体塑制,有某种暗合。假如从兵马俑坑中,挑出任何一尊,它都能构成一个独立作品,无数这样的单体组合,便会形成一个军队,一种气势,一股排山倒海、压倒一切的力量。我创作“勇士”系列,主要有感于其“阳刚”之美。姚鼎在谈到这点时说:“其得与阳与刚之美者,则如雷,如霆,也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重山峻崖,如决山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金铁,其与人也,如冯(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这种对力量的赞美,颇有点类似于西方美学理论中与美(或优美)对应的范畴--“崇高”。康德认为,崇高事物的特点,一在力,巨大得力量或气魄,二在量,无比的大,超越感官或想象所能容纳的惯常极限,“他一方面,使我们的抵抗力在他们的威力之下相形见拙,显得渺小,不足道,另一方面,使我们的抵抗力提高到超出惯常的凡庸。”秦俑艺术的磅礴气势,主要是通过形体的硕大和不厌其烦的重复而造成的心理效果。
韩子棹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秦兵马俑公共空间艺术随笔兵马俑坑
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茶文化是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等一系列内容在不断演变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和人文精神,茶文化包括茶德、茶道、茶书、茶学、茶艺和茶精神等,文化寓意明显。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且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
韩子棹
关键词:茶文化现代社会美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