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福平抑制地塞米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机制研究
- 2016年
- 目的明确利福平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BMSC)成脂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BMSC并随机分为4组:5μg/ml利福平+10^(-6)mol/L地塞米松(A),PBS+10^(-6)mol/L地塞米松(B),5μg/ml利福平(C)和PBS(D)。分别应用罗丹明123结合流式细胞仪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μg/ml利福平对BMSC的P糖蛋白活性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浓度影响。各组孵育14 d后,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检测三酰甘油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表达。结果利福平减少BMSC胞内罗丹明123强度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量(P<0.01)。B组诱导BMSC成脂分化、PPARγ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A组、C组和D组BMSC未发生成脂分化,PPARγ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BM SC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最强(P<0.01),B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利福平上调BM SC的P糖蛋白活性,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脂分化。
- 韩宁李增春蔡郑东徐翀
- 关键词:利福平P糖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糖皮质激素成脂分化
- 影响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对影响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综合性医院1999年3月~2010年2月共49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实际随访42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Thompson-Epstein疗效评价标准,优8例,良15例,可13例,差6例,优良率为54.8%。Pipkin分型:Ⅰ型优良率72.7%,差评0%;Ⅱ型优良率57.1%,差评7.1%;Ⅲ型优良率50.0%,差评25.0%;Ⅳ型优良率38.5%,差评30.8%。(Ⅰ+Ⅱ)与(Ⅲ+Ⅳ)优良率比较P=0.041(<0.05);复位时间(受伤至关节脱位复位的时间):(<6 h与≥6 h)优良率比较P=0.009(<0.01);手术入路:(Smith-Petersen与Kocher-Langenbeck)优良率比较P=0.120(>0.05);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优良率比较P=0.890(>0.05);内固定材料的选择(金属螺钉与可吸收螺钉):优良率比较P=0.661(>0.05);手术时机(伤后至进行确定性手术的时间):(<24 h与≥24 h)优良率比较P=0.831(>0.05)。[结论]影响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预后因素与骨折分型、复位时间相关。随着Pinkin分型的增加,优良率渐降低,差评随之增加;当伴有股骨头以外的髋关节骨折时将导致预后更差;复位时间<6 h比复位时间≥6 h预后要好。Pipkin骨折的预后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手术入路及手术时机无明显相关性;严格按照骨折分型进行治疗,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韩庆辉李增春李侠李立钧韩宁陆晴友潘杰王伟谭军
- 关键词:PIPKIN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