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惠敏

作品数:31 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冶金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气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氧化镁
  • 7篇氢氧化镁
  • 5篇离子
  • 5篇焙烧
  • 4篇电池
  • 4篇硼泥
  • 4篇锂离子
  • 4篇锂离子电池
  • 4篇离子电池
  • 3篇电池正极
  • 3篇电池正极材料
  • 3篇电弧
  • 3篇电化学
  • 3篇动力学
  • 3篇氧化锌矿
  • 3篇增材制造
  • 3篇正极
  • 3篇正极材料
  • 3篇锂离子电池正...
  • 3篇锌矿

机构

  • 31篇东北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抚顺东工冶金...
  • 2篇沈阳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金策工业综合...
  • 1篇营口理工学院

作者

  • 31篇顾惠敏
  • 28篇翟玉春
  • 6篇申晓毅
  • 5篇王伟
  • 4篇沈洪涛
  • 4篇宁志强
  • 4篇王东来
  • 4篇周镝
  • 3篇戴永年
  • 3篇马培华
  • 3篇王帅
  • 3篇曹文玉
  • 3篇田彦文
  • 3篇任玲玲
  • 3篇陈兵
  • 2篇刘丽影
  • 2篇李在元
  • 2篇王志峰
  • 1篇明珠
  • 1篇徐冬

传媒

  • 6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分子科学学报
  • 4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2篇矿产综合利用
  • 2篇材料与冶金学...
  • 2篇Transa...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耐火材料
  • 1篇矿冶工程
  • 1篇轻金属
  • 1篇新材料产业
  • 1篇2002全国...
  • 1篇第六届中国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质富勒烯C_(44)X_6(X=N,B)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在混合密度泛函B3LYP理论下,用6-31G*基函数对异质富勒烯C44X6(X=N,B)的三种异构体D3(Ⅰ),C3,D3(Ⅱ)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计算了前线轨道能级差、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绝对电负性、整体硬度和分子静电势.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的C44X6(X=N,B)三种异构体中,具有D3(Ⅰ)对称性的异构体具有最低的能量.与全碳分子C50相比,D3(Ⅰ)异构体具有较小的电离势I、电子亲和势A、绝对电负性χ和球外的静电势,这说明它们更容易被氧化和与亲电试剂反应.
王东来顾惠敏沈洪涛翟玉春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异质富勒烯异构体电子性质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_2的结构和性能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高温固相熔融加压法合成LiNiO_2正极材料,研究了助熔剂LiNO_3的加入量和反应体系中O_2压力对材料的结构和放电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NO_3加入量的增加,产物容量先增加后减小,LiOH和LiNO_3摩尔比0.9:0.1时产物结构和容量性能最佳;增大反应体系中O_2压力,产物结构和放电容量均得到改善.对LiNiO_2进行循环性能检测,3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1.8%,晶型保持很好,相变反应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充电平台电位降低.采用交流阻抗技术计算知Li^+在Li_xNiO_2活性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在10^(-9)cm^2s^(-1)数量级,扩散系数较大,因而在充放电过程中Li^+迁移扩散更容易,材料电化学活性提高.
顾惠敏翟玉春田彦文曹文玉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Fe含量对电弧增材制造Al-7Si-0.6M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研究了Fe含量对电弧增材制造(WAAM)Al-7Si-0.6M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合金中富Fe相形貌和分布。结果表明,WAAM成形试样中富Fe相为细小针状,为亚稳态镁硅相和π-Fe相的混合相。经T6热处理后,富Fe相中Mg2Si脱溶而形成π-Fe相。随着Fe含量的增加,合金中富Fe相的尺寸增大、数量增多。Fe含量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即可对WAAM成形合金的延伸率产生较大影响,而对强度作用不明显,当Fe含量由0.109%(质量分数)增加到0.177%,合金的断裂延伸率降低了47.1%。
李承德顾惠敏王伟王帅任玲玲翟玉春王振飚明珠
利用硼泥制备氢氧化镁被引量:9
2008年
为解决硼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硼泥中的镁元素,采用硫酸与硼泥高温煅烧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液固比对镁的浸出率的影响,发现煅烧温度为300℃、煅烧时间为2h、液固比为2:1左右为宜,此时镁的浸出率为88%。浸出液经除杂后制得镁精液,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得氢氧化镁,镁精液中镁的回收率达到91.17%。硼泥中镁的综合回收率可达80%。经XRD检测确定沉淀产物为氢氧化镁,经分析氢氧化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HG/T3607—2000。由SEM检测可知:未烘干的氢氧化镁颗粒直径不到1μm,烘干后的氢氧化镁颗粒呈不规则球状,颗粒直径大约70—90μm。
宁志强翟玉春顾惠敏王志峰王伟周镝
关键词:硼泥硫酸氢氧化镁
pH值对W-Cu(70g:30g)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用NH4OH把H2WO4转化成(NH4)2WO4,再以CuSO4水溶液和(NH4)2WO4水溶液为反应物,用NH4OH和H2SO4调节pH值,进行W-Cu(70g:30g)共沉淀反应,考察了pH值对W-Cu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理论计算了pH值对W-Cu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的回收率随pH值增大而提高,pH值大于6.0时,Cu的回收率有下降的趋势;W的回收率随pH值增大而降低;当pH值为5.2时,W和Cu的回收率相等,且只有一个相等点,此时两者的回收率大于99%,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
李在元顾惠敏翟玉春
关键词:H2O共沉淀PH值
硫酸铵焙烧法从低品位菱镁矿提取镁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将低品位菱镁矿经900℃煅烧3 h,产物轻烧镁粉按比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后焙烧,MgO转化为MgSO4,产生的氨气用水吸收得到氨水.焙烧产物经过水溶、过滤,得到硫酸镁溶液.采用TG-DTA和XRD技术分析了轻烧镁粉与硫酸铵的反应历程,计算了反应过程的动力学,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轻烧镁粉与硫酸铵的焙烧反应分3个阶段完成,第1阶段MgO转化为(NH4)2Mg2(SO4)3;第2阶段(NH4)2Mg2(SO4)3与MgO反应生成MgSO4;第3阶段(NH4)2Mg2(SO4)3分解生成MgSO4;3个阶段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9.10±1.50),(97.51±1.85)和(133.65±0.46)k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2.21,1.07和1.56,并得到每个阶段反应的速率方程.当焙烧温度为475℃,焙烧时间为4 h,硫酸铵与氧化镁的物质的量比为1.1∶1时,镁的转化率可达91.4%.
王伟顾惠敏翟玉春戴永年
关键词:硫酸铵焙烧反应动力学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_2的制备及修饰被引量:13
2005年
详细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氧的制备方法, 探讨了不同离子对的掺杂改性作用和表面修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如果严格控制合成条件、优化合成工艺, 可以合成近乎化学计量的LiNiO_2. 通过混合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 可以制备出循环性能好、充放电容量大、热稳定性高的锂镍氧正极材料.
曹文玉顾惠敏翟玉春田彦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修饰
球形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晶体生长动力学被引量:12
2008年
制备花状球形氢氧化镁粉体,研究了几种关键因素对镁回收率的影响和氢氧化镁的晶体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溶液中Mg^(2+)初始浓度和pH值的提高,镁的回收率提高;提高反应温度使镁的回收率提高,但当温度超过60℃后,反应溶液中氨的大量挥发使其pH值迅速降低,因而镁回收率下降;陈化可以提高镁的回收率,当陈化时间超过60 min后因镁已完全沉淀,回收率不再提高.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氨法制备的氢氧化镁颗粒为花状球形,形状规则,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粒径约2μm,单片厚度约30 nm.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析出Mg(OH)_2晶体的质量和Mg(OH)_2晶粒平均粒径随着时间呈指数增长.
王伟顾惠敏翟玉春戴永年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氢氧化镁氨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被引量:5
2004年
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高电压、长寿命、无污染等优势成为人们的首选。与负极材料相比,正极材料的研究明显滞后,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大规模生产与应用的瓶颈。本文综述了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就。
顾惠敏翟玉春王伟
关键词: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池性能高电压长寿命无污染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90g: 10g Ni - Ag Composite Nano-powders by hydrogen reducing
Ni(OH)2 - Ag2O powders was prepared with materials NaOH,NiNO3·6H2O and AgNO3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
李在元顾惠敏翟玉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