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剑敏

作品数:107 被引量:992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生物学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文化科学
  • 8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篇群落
  • 12篇植物
  • 11篇伊乐藻
  • 10篇金鱼藻
  • 9篇大型溞
  • 9篇生物操纵
  • 9篇水生
  • 8篇水质
  • 7篇植物群
  • 7篇植物群落
  • 7篇水生植被
  • 7篇群落结构
  • 7篇磷浓度
  • 7篇湖泊
  • 7篇沉水
  • 7篇沉水植物
  • 6篇植被
  • 6篇小环藻
  • 6篇小球藻
  • 6篇教学

机构

  • 91篇河南师范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河南省环境污...
  • 12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北师范学院
  • 3篇鲁东大学
  • 3篇许昌学院
  • 2篇商丘医学高等...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新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阳幼儿师范...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105篇马剑敏
  • 25篇靳同霞
  • 23篇吴振斌
  • 20篇靳萍
  • 18篇贺锋
  • 13篇蔺庆伟
  • 11篇成水平
  • 11篇徐婷婷
  • 10篇李益健
  • 9篇严国安
  • 9篇杨程
  • 9篇王琳
  • 7篇王程丽
  • 7篇王林嵩
  • 7篇王洁玉
  • 7篇高伟
  • 7篇赵闪闪
  • 7篇褚一凡
  • 6篇代克岩
  • 6篇左进城

传媒

  • 14篇河南师范大学...
  • 8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水生态学杂志
  • 6篇中学生物教学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武汉植物学研...
  • 3篇广西植物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生物技术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淡水渔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不同构件添加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不同构件及按比例混合添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无枯落物土壤对照(CK)及四种枯落物添加处理:茎+土壤(CKS)、叶+土壤(CKL)、鞘+土壤(CKLS)、混合枯落物(茎∶叶∶鞘=5∶3∶2)+土壤(CKM)。结果表明:培养初期添加枯落物对土壤N2O产生激发作用,培养6d之后趋于稳定,但各添加枯落物处理高于对照;培养结束各添加不同构件及混合枯落物土壤N2O累积排放量都显著增加(p<0.05),添加茎和混合枯落物土壤N2O排放量显著高于添加叶和鞘枯落物(p<0.05)。枯落物混合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在培养前期(1028d)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后期不同枯落物之间无相互作用。培养结束后各枯落物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初始值,C/N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枯落物混合培养结束后剩余质量实测值低于预测值,全氮含量实测值高于预测值,枯落物碳氮比实测值低于预测值,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枯落物混合有利于枯落物分解和氮累积,但是对N2O累积排放影响不大。
李英臣王奇博侯翠翠张芳马剑敏
关键词:N2O排放全氮
城市湖泊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及工程示范
吴振斌胡征宇成水平倪乐意贺锋周易勇梁威李钟杰付贵萍甘南琴吴晓辉李根保周巧红方涛赵强王洪铸马剑敏李今徐栋惠阳刘国祥李清曼左进城张征张晟
针对城市湖泊所面临的污染问题,研究了外源截污、水质净化与再生循环、基底修复与内源营养元素钝化、藻类水华控制、水生植物恢复与重建、渔业结构调整与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技术,进行了工程示范,最终实现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重建与功能恢...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植被恢复水环境建设
武汉东湖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动态被引量:26
1997年
于1993-1995年对武汉东湖的布围和网围受控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控制养殖规模是恢复水生植被的前提,自然恢复的水生植被,结构较简单,通过选种优良植物,可优化植被结构,加速植被恢复进程;恢复水生植被时.应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生长良好的水生维管束植物能使水中N、P浓度明显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小;莲、芦苇、苦草、狐尾藻和金鱼藻适应性较强,可作为重建水生植被的物种.
马剑敏严国安罗岳平李益健余荆意张进忠
关键词:水生植被结构优化湖泊水生生物
模拟自然水体中藻-溞-草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解氮磷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及同时恢复水生植被的影响,以小球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模拟自然条件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对三者生长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2.92~12.60mg·L-1、磷浓度介于0.06~0.85mg·L-1,金鱼藻增长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小球藻的增长率则远高于金鱼藻.小球藻和大型溞共培养时,氮、磷浓度分别为1.26~10.53mg·L-1和0.04~1.16mg·L-1时均占据优势,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显著,抑藻及氮磷去除效果明显好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而且磷的去除效果优于氮.三者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3.15~23.92mg·L-1、磷浓度介于0.07~0.64mg·L-1时,大型溞与金鱼藻的增长率都较高,而小球藻则维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当氮、磷浓度分别升至25.95mg·L-1和1.18mg·L-1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的增长率均下降,水质变差.大型溞和金鱼藻的联合控藻效果好于其单一的控制效果,该效果明显受到氮磷浓度的影响.
马剑敏靳萍王程丽靳同霞杨程徐婷婷秦喜梅
关键词:小球藻大型溞金鱼藻生物操纵氮磷浓度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鹭巢特征与巢址选择被引量:4
2018年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候鸟迁徙中线的必经之路,鸟类物种丰富。目前,该湿地的人为干扰现象日益突出,对鸟类栖息和繁殖造成了影响。苍鹭Ardea cinerea是该湿地鸟类的重要代表,其繁殖活动与栖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干扰鸟类繁殖的主要因素、有效管理保护区、维持湿地的鸟类多样性,于2017年5—8月,采用GPS定位、样方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陈桥东湖苍鹭繁殖地内的巢特征、巢址区和对照区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苍鹭筑巢位置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丛有极高的偏爱;巢材主要是芦苇;巢口向上呈浅盘状,巢内径、巢外径、巢高、巢深分别为(39.00±3.28)cm、(79.10±15.39)cm、(31.00±19.80)cm和(5.00±1.43)cm。对比苍鹭巢址区与对照区生态因子发现,巢址区植被密度、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水深、巢距人为活动不频繁地距离和巢距人为活动频繁地距离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采用AIC信息准则法对可能影响苍鹭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植被状态和干扰因子是制约苍鹭巢址选择的关键因素。建议通过采取适当扩大水域面积及水生植物面积、封锁湿地中的道路、定期蓄水、处理好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等措施来改善苍鹭等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赵闪闪褚一凡姜小玉于飞靳同霞马剑敏
关键词:巢址选择
环境因子对东湖几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0
1996年
报道了光照强度、水体温度及水体pH值对东湖5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且种间有较大的差异.各植物光合色素的含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5种植物对水体高pH值耐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消亡的原因及生态分布的规律,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及水生生态系统重建中的植物选种原则.
任南严国安马剑敏李益健
关键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环境因子湖泊生态系统
超滤法浓缩提取萝卜POD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探讨被引量:4
1998年
对超滤法浓缩提取萝卜POD(peroxidase)过程中酶活、比活力、蛋白质浓度及浓缩液体积等的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表明:(1)时间与浓缩液的蛋白质浓度、酶活、酶损失率间,浓缩液体积与蛋白质浓度、酶活、比活力及酶活的增加倍数间,以及体积浓缩倍数与酶和蛋白质的得率间的关系,均可用方程y=aebx来表示;(2)时间与透过液的蛋白质浓度及酶活间的关系可用方程y=a+b1x+b2x2+b3x3+bx44来表示;(3)浓缩液蛋白质浓度与酶活及酶的浓缩倍数间,时间与浓缩液体积及透过液的比活力间的关系,均可用方程y=a+bx来表示.
马剑敏王琳张晋豫王林嵩马晴雯靳萍徐存拴
关键词:萝卜超滤法过氧化物酶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控制着生丝状藻过度增殖的生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控制着生丝状藻过度增殖的生态方法,步骤是:1)调查待恢复区水深、水流、透明度、沉积物、营养盐、浮游生物及丝状藻水环境;2)用尼龙绳围网,坠网接触底质,若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恢复区内多食草性...
吴振斌蔺庆伟刘碧云马剑敏张义周巧红代志刚曾磊谭谈贺锋徐栋
文献传递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被引量:57
1997年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狐尾藻阶段→微齿眼子菜消失阶段→大茨藻阶段→大茨藻+狐尾藻+苦草阶段。同时,还从物种生理生态、补偿和再生能力、生活史及生殖对策、种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其演替模式,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严国安马剑敏邱东茹吴振斌
关键词:水生植物植物群落演替
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共培养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选用小环藻、大型溢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代表种,建立不同磷质量浓度(0.05、0.1、0.5、2mg/L)的水生微宇宙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1000、2600、4200、5800Ix)及不同光暗比(10;14、12t12、14;10、16:8)条件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温度在20~25℃时,大型潘和金鱼藻生长较好,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光照强度在1000~4200lx时,大型潘和金鱼藻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光(5800lx)有利于小环藻、金鱼藻的生长,但对大型潘有抑制;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1,光暗比为14h:10h时,大型潘和金鱼藻生长最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当磷质量浓度相同时,温度30℃、光照5800lx时,培养液中氯磷去除率最高.
杨佩昀徐婷婷高伟王洁玉靳萍靳同霞马剑敏
关键词: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温度光照生物操纵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