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洋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选育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植物甾醇
  • 1篇去氢表雄酮
  • 1篇甾醇
  • 1篇羟化
  • 1篇活性剂
  • 1篇分批发酵
  • 1篇分枝杆菌
  • 1篇杆菌
  • 1篇胞外多糖
  • 1篇SM
  • 1篇AD
  • 1篇BACILL...
  • 1篇表面活性
  • 1篇表面活性剂
  • 1篇补料
  • 1篇补料分批
  • 1篇补料分批发酵

机构

  • 3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篇李会
  • 3篇马洋
  • 2篇史劲松
  • 2篇许正宏
  • 1篇闫玉洁
  • 1篇付珍珍
  • 1篇徐起
  • 1篇段然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9α-OH-AD的分枝杆菌诱变选育及工艺优化被引量:6
2017年
以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LY-1)为出发菌株,采用等离子诱变(ARTP)技术选育出能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重要甾体药物中间体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的菌株,并对其转化工艺进行优化。经过ARTP诱变选育得到遗传稳定性较好的分枝杆菌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C33,当底物植物甾醇投料浓度为15 g/L时,转化生成9α-OH-AD的摩尔得率达到15.5%,较原始菌株提高34.8%。继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突变菌的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建立了油水双相转化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突变菌株C33的产物摩尔得率,最高达到47.0%,较优化前(15.5%)提高了2倍。
马洋王向栋王萌慧李会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分枝杆菌植物甾醇
Bacillus mucilaginosus SM-01补料分批发酵产胞外多糖被引量:4
2015年
在5 L发酵罐上对Bacillus mucilaginosus SM-0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分批发酵时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生长及多糖合成的影响,选取60 g/L为最适初始葡萄糖浓度。进一步研究初始葡萄糖浓度为30 g/L时不同补料方式对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批补料为最适补料方式。采用分批补糖发酵工艺,即初始葡萄糖浓度为30 g/L,发酵后期分批次补加剩余30 g/L葡萄糖,胶质芽孢杆菌胞外多糖的浓度可达到38.62 g/L,较分批发酵提高36.8%,葡萄糖转化率由47.0%提高至64.4%。
杨庆胜闫玉洁马洋李会史劲松
关键词:BACILLUS胞外多糖补料分批发酵
表面活性剂对赤霉菌双羟化去氢表雄酮的影响
2014年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Gibberella intermedia CA3-1双羟化去氢表雄酮生成三羟基雄甾烯酮的影响。在转化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加快Gibberella intermedia CA3-1羟化去氢表雄酮的转化反应并使产物三羟基雄甾烯酮的得率有所提高。Tween-80对转化促进作用明显,在底物投料质量浓度为8 g/L,转化72 h时产物得率达到53%,较对照实验提高了约5%。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转化的影响以及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推测表面活性剂促进甾体转化的原因,为表面活性剂在甾体生物转化反应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马洋徐起段然付珍珍李会许正宏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赤霉菌去氢表雄酮羟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