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特安

作品数:51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液
  • 11篇血液透析
  • 10篇肾病
  • 8篇透析患者
  • 7篇血液透析患者
  • 7篇足细胞
  • 6篇血压
  • 6篇肾功能
  • 6篇肾衰
  • 6篇肾衰竭
  • 6篇维持性
  • 5篇蛋白尿
  • 5篇导管
  • 5篇心功能
  • 5篇血透
  • 5篇衰竭
  • 5篇维持性血液
  • 5篇维持性血液透...
  • 5篇维持性血液透...
  • 5篇腹膜透析

机构

  • 23篇荆州市第一人...
  • 13篇长江大学
  • 10篇武汉大学
  • 8篇长江大学附属...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1篇马特安
  • 21篇程骏章
  • 14篇姜鸿
  • 8篇陈星华
  • 8篇丁国华
  • 8篇吴庆
  • 8篇雷清凤
  • 7篇庹艳红
  • 6篇刘晓
  • 5篇石立清
  • 5篇任志龙
  • 5篇雷清凤
  • 4篇卢宏柱
  • 4篇雷清风
  • 4篇查冬青
  • 4篇胡守亮
  • 4篇潘卉萱
  • 3篇周菊
  • 3篇杨红霞
  • 3篇刘俊成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临床肾脏病杂...
  • 3篇透析与人工器...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液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液TNF-α、TGF-β1、IL-6、MCP-1水平与狼疮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SLE患者86例,依据患者SLEDAI评分分为两组:疾病活动组(SLEDAI≥10分,52例,C组)和疾病非活动组(SLEDAI<10分,34例,B组)。笔者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A组)。收集受检者晨尿,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尿液TNF-α、TGF-β1、IL-6、MCP-1水平;对活动性狼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后再次记录患者SLEDAI评分,并检查尿液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各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C组患者以上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B组以上4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A组。而C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SLEDAI评分下降,其尿液4种细胞因子水平也降低,相关分析显示以上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尿液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对患者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庹艳红卢金金马特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NF-ΑTGF-Β1IL-6MCP-1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因和护理对策
孙美兰马特安雷清凤
灯盏花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2年
马特安程骏章
关键词:灯盏花素肾病综合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液净化的164例MHD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发生PH将MHD患者分为PH组及无PH(NPH)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H组相比,PH组患者的脑钠肽、血肌酐明显升高,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横径、右心房横径、肺动脉主干内径均高于NPH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N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脑钠肽、血肌酐、甘油三酯、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主干内径是P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PH与血肌酐和右心室横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PH在MHD患者中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与血肌酐升高、右心室横径增加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医师在评估MHD患者病情时应关注血肌酐及右心室横径,定期监测心脏超声,及时干预治疗及调整透析方案,以改善MHD患者的结局。
张晓芳马特安
关键词:血液透析肺动脉高压影响因素
血透治疗主动脉夹层并双侧肾梗塞重例
主动脉夹层是内科急危重症,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多数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据统计24小时内病死率60%,一周内达70%~75%,3个月内病死率...
姜鸿程骏章马特安黄聪
文献传递
带涤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与腹膜透析患者感染率比较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自1999年3月~2004年7月以来所有进行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患者,对比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与以带涤沦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比较以带绦沦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感染率与作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腹膜炎感染率。结果以内瘘为血管通路患者的Kt/v值与以带Cuff双腔导管为通路患者的Kt/v值无显著差异。以带Cuff双腔导管为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感染率与CAPD患者腹膜炎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带涤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
马特安叶朝阳
关键词: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KT/V值导管相关性菌血症腹膜炎
厄贝沙坦联合健脾生血片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健脾生血片治疗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124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健脾生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微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7.23±3.01)ng/L、hs-CRP(6.03±1.01)mg/L、IL-6(8.54±1.02)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0.12±3.75)ng/L、(7.63±1.17)mg/L、(12.11±2.0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109.98±13.12)g/L、Alb(40.78±6.85)g/L、TRF(109.12±14.77)μg/L、TP(66.75±14.02)g/L均高于对照组的(96.45±10.98)g/L、(33.53±6.12)g/L、(95.67±12.66)μg/L、(53.21±11.6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健脾生血片治疗终末期肾病MHD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纠正机体微炎症,值得推广。
刘静马特安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厄贝沙坦微炎症营养状态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雷米普利降血压作用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雷米普利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降压效果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CK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米普利(2.5mg/d)组与硝苯地平(30mg/d)组,每组23例,连续使用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昼、夜间SBP和DBP,24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有所下降。降压的同时,雷米普利组82%的患者、硝苯地平组78%的患者恢复了血压的昼夜节律,血肌酐、尿蛋白有所下降。雷米普利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幅度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结论硝苯地平和雷米普利对CKD患者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雷米普利降低尿蛋白的疗效明显强于硝苯地平。
姜鸿程骏章潘卉萱庹艳红张攀吴庆刘晓雷清凤马特安
关键词:硝苯地平雷米普利血压
高糖诱导足细胞发生自噬
马特安丁国华陈星华查冬青
高糖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加足细胞自噬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高糖引起足细胞自噬变化及其相关的信号机制。方法培养的足细胞被分为6组,正常浓度葡萄糖(NG)组、高浓度葡萄糖(HG)组、NG+雷帕霉素(Rap)组、HG+Rap组、NG+LY294002组和HG+LY294002组。观察自噬增强剂Rap和P13K抑制剂LY294002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足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电镜和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自噬血管基因Beelin-1的表达;通过阻断自噬的信号通路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13K-AKT-mTOR)相关蛋白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高糖可导致足细胞凋亡增加,促进足细胞内自噬体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HG+Rap组LC3-Ⅱ和Beelin-1的表达增加(均P〈0.05);LY294002部分抑制高糖导致的LC3-Ⅱ和Beelin-1表达增加(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HG+LY294002组足细胞内AKT磷酸化的水平增加(P〈0.05),mTOR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HG+LY294002组足细胞的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较高糖组均降低(均P〈0.05)。结论高糖可促进足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推测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作用部分通过P1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实现的。
朱吉莉马特安陈星华杨倩丁国华
关键词:葡萄糖足细胞信号转导自噬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