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红云

作品数:33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城市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夏季
  • 9篇值模拟
  • 7篇城市群
  • 6篇季风
  • 6篇降水
  • 5篇夏季风
  • 5篇城市化
  • 4篇登陆前后
  • 4篇台风
  • 4篇气候
  • 4篇总能量
  • 4篇陆面
  • 4篇季风爆发
  • 4篇暴雨
  • 4篇WRF模式
  • 4篇长三角
  • 3篇强降水
  • 3篇强降水过程

机构

  • 3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江西省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环境公司

作者

  • 33篇马红云
  • 8篇江志红
  • 6篇郭品文
  • 5篇王咏青
  • 4篇宋洁
  • 4篇徐海明
  • 2篇邵海燕
  • 2篇王莹
  • 1篇张弥
  • 1篇张文君
  • 1篇陈海山
  • 1篇陆尔
  • 1篇张晓煜
  • 1篇袁海燕
  • 1篇胡桂萍
  • 1篇况雪源
  • 1篇张耀存
  • 1篇华文剑
  • 1篇邹松佐
  • 1篇李红英

传媒

  • 7篇气象科学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山东气象
  • 1篇广东气象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城市群发展对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影响的模拟——以1994年和1998年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加入了描述城市陆面类型的主要参数,使其能模拟城市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它对东亚夏季风强年(1994年)和弱年(1998年)夏季降水作了有/无城市化的理想性试验。结果表明:(1)大规模高密度城市化会增高城市上空及其下风方区域的850 hPa位势高度,并降低中国东海和城市群西北侧的850 hPa位势高度,致使中国东南沿海的西南风减弱,城市群西北侧的西南风增强;(2)大规模高密度城市化使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东部内陆的水汽辐合减弱、降水减少,而使黄河沿线下游的水汽辐散减弱、降水略有增加;(3)城市群效应在1998年弱季风环流背景下使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降水减少更多;(4)当城市建筑群密度较小、植被覆盖度较大时,城市化对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也较小。
邵海燕宋洁马红云
关键词:夏季降水城市群东亚季风
两类不同路径台风登陆前后的总能量对比分析
以台风“麦莎”和“碧利斯”为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实况资料对两类不同路径台风登陆前后的总能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总能量场的变化与登陆台风路径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台风区域的总能量分布并不均匀...
马红云王咏青郭品文
关键词:台风路径总能量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14年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南海夏季风在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影响下提前2候爆发,并且可能是影响1993年后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的重要原因。人为气溶胶使得低纬度地区的东西风分界线在5月中旬明显向东扩展,南海地区出现显著的西/西南风差值气流,同时赤道纬向西风提前向北增强。人为气溶胶中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含量的季节变化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结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低层环流场,减弱夏季风前期北上的西南风暖湿气流,而相反地增强了其盛期在华北地区的偏南风分量,造成东亚夏季风北边缘从5月上旬—6月初缓慢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后在7月中旬加速向北推进,且到达的最北位置要偏北1个纬度。
邓洁淳徐海明马红云江志红
关键词:区域气候
中国东部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公用大气环境模式(CAM5.1)进行了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东亚夏季风系统季节演变过程中大尺度环流场和降水分布的变化.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群的发展会使得南海夏季风提前1侯爆发;控制试验中5月中旬南海地区东南风向西南风的转变,以及降水量激增现象的出现,均较无城市试验中提前.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时间段的吻合,初步推断城市下垫面发展可能是1993年之后南海季风提前爆发的原因之一.对南海季风爆发影响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化引起的下垫面物理属性变化,使得从春至夏的季节转变中,东部(110°-120°E)中高纬度陆地对大气的感热加热增强,减小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对比,加快陆地低层大气降压,从而引导南海季风提前爆发.
马红云薛佳庆江志红徐海明
关键词:南海季风爆发数值模拟
两类不同路径热带气旋登陆前后的总能量对比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以热带气旋"麦莎"和"碧利斯"为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实况资料,对两类不同路径热带气旋登陆前后的总能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总能量场的变化与登陆热带气旋路径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热带气旋区域的总能量分布并不均匀,高值中心主要集中在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前方;(2)热带气旋中心始终在总能量输送场的"0"线附近小幅摆动;(3)登陆后西行热带气旋和北上热带气旋的能量输送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同期的环境流场和地形作用有关,热带气旋的移动方向趋向与能量输送较强的一方一致。
马红云何伟芬王咏青
关键词:天气学总能量
“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3年
"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是气象学科各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本学科大学生业务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探讨开设"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课程的必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研究该课程在教学上的一些改革方法和措施,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马红云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研究
南京地区高温天气下城市化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研究了南京地区一次高温热浪过程(2013年8月5—10日)中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城市扩张对边界层的影响和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由于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白天,南京近地面温度平均降低约0.11℃,净辐射平均降低约12 W/m^2;城市扩张使近地面温度增加约1.7℃,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城市扩张的增暖效应明显强于气溶胶冷却效应。另外,由于城市扩张后产生了较强的增暖作用,加强了周围气流的辐合运动,城市区域风速平均增加约0.8 m/s。白天潜热通量的减少与感热通量的增加导致城市边界层内温度升高,并且城市增暖引起的上升运动将气溶胶抬升至更高层,使边界层更不稳定,气溶胶与城市边界层稳定性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
马红云董轩孙岑霄
关键词:数值模拟
基于MODIS数据的土地覆盖资料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夏季高温模拟的影响评估被引量:18
2011年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土地覆盖状况变化显著,尤以城市化扩展为主。为了评估土地覆盖资料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影响,了解土地覆盖变化对区域气象环境产生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V3.0/Noah/UCM,选取2005年250 m分辨率的MOD IS数据制作土地覆盖资料,针对2007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次夏季高温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分析表明:新的土地覆盖资料更真实地反映了长三角地区的下垫面结构,尤其体现出区域内城市群面积快速增长的特征。将模拟结果与高分辨率的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比,统计结果显示精细化土地覆盖资料的引入明显改善了模拟效果,较真实的反映出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气象环境的影响作用。
马红云宋洁郭品文徐永明
关键词:MODIS高温
中国东部城市群发展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模拟研究
2016年
本文利用NCAR开发的CAM5.1(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1)模式,针对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下垫面发展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群发展可能使得南海夏季风提前1候爆发;机理分析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中国东部城市群发展引起的陆面增温,使得南海及其附近地区南北温差提前逆转、中国东部区域海平面气压降低,导致中南半岛到南海地区西南气流加强,中南半岛到南海地区降水增加,而凝结潜热垂直变化强迫出的异常环流,促进了南亚高压的加强及提前北跳,相伴随的高层抽吸作用有助于季风对流的建立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减弱东撤,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高低层环流条件,导致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另外,观测结果表明1993年之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日期相对上一个年代明显提前约2候,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时间段的吻合,表明城市下垫面发展可能是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的原因之一。
余荣江志红马红云
关键词:城市化南海夏季风爆发数值模拟
耦合不同陆面方案的WRF模式对2007年7月江淮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被引量:42
2009年
利用WRF模式,分别选用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RUC、NOAH、UCM)对2007年7月7-8日的江淮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虽然主要雨带的基本位置和大致走向受陆面方案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降水强度的分布对陆面物理过程是敏感的,耦合陆面方案比不耦合陆面方案的模拟效果更接近实况;不同陆面方案模拟的降水量均较实况偏小,然而由于考虑的要素和物理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它们对降水的中心落点、雨量值、降水日变化、降水类型以及降水条件的模拟各有所长;特别值得指出,TRMM资料与4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反映出本次降水日变化过程中夜间的峰值特征,这是短时降水(1-3 h)和持续性降水(≥6 h)的综合反映,而凌晨后的降水则主要由持续性降水造成;在各种试验的综合比较中,NOAH方案较其他方案的模拟结果显得更稳定与合理,UCM方案针对城市下垫面的模拟有一定优越性。
马红云郭品文宋洁
关键词:WRF模式暴雨模拟陆面方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