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蕊

作品数:11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轮虫
  • 8篇臂尾轮虫
  • 6篇种群
  • 5篇萼花臂尾轮虫
  • 3篇有性生殖
  • 3篇种群增长
  • 2篇西海
  • 2篇线粒体
  • 2篇基因
  • 2篇BRACHI...
  • 1篇淡水
  • 1篇淡水水域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分析
  • 1篇蛋白核小球藻
  • 1篇休眠卵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营养化
  • 1篇羽衣甘蓝
  • 1篇生活史

机构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11篇马蕊
  • 9篇牛翠娟
  • 4篇鲍蕾
  • 3篇李黎
  • 2篇李庆芬
  • 1篇殷旭旺
  • 1篇陆菲
  • 1篇林英
  • 1篇陆霏

传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第二届全国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Curren...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Zoolog...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09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足轮虫还是裂足臂尾轮虫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分析比较了裂足轮虫 (Brachionusdiversicornis)、方型臂尾轮虫 (B .quadridentatus)、壶状臂尾轮虫 (B .urceus)、矩形臂尾轮虫 (B .leydigi)、萼花臂尾轮虫 (B .calyciflorus)等 5种轮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COI)的部分序列 ,并结合 4种海水臂尾轮虫的序列数据 ,用西氏晶囊轮虫 (Asplanchna .sieboldi)作外群构建UPGMA树和NJ树 ,探讨了裂足轮虫的分类学问题 .
鲍蕾牛翠娟马蕊李庆芬
关键词:轮虫纲分类学线粒体DNA
淡水水域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被引量:83
2003年
简要介绍了淡水水域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 ,近年来我国淡水水域富营养化现状 ,以及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预防与治理措施。
马蕊林英牛翠娟
关键词:淡水水域富营养化城市污水
有性生殖及其发生频率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适合度和遗传结构的影响
目前人们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有性生殖的好处。这些理论大多是基于Weismann假说提出的,即有性生殖能够增加遗传变异进而使自然选择更有效。与理论上的丰硕成果相比,实验验证明显不足,并且已有的实验结果大多数都是基于没...
马蕊
关键词: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
文献传递
有性生殖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对新环境的适应及遗传结构的影响
根据经典进化理论,有性生殖能够产生大量变异,这些变异中的某些,可能会更加适应变化的新环境,有利于自然选择,因此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对物种适应与进化更有意义。如果有性生殖能够促进进化,那么与无性生殖的后代相比,应该能在有性生...
马蕊牛翠娟李黎
文献传递
食物浓度对方形臂尾轮虫发育历期与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7
2004年
为探讨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发生的轮虫与微藻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室条件下 ,观测了不同藻类食物浓度下方形臂尾轮虫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的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变化。实验选用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浓度梯度为 0 1× 10 6、 0 5× 10 6、 1 0× 10 6、 2 0× 10 6、 4 0× 10 6、 8 0× 10 6、 12× 10 6cells/ml。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方形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与繁殖前期历时、产卵量、世代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均有明显影响。在食物浓度为 2 0× 10 6cells/ml时 ,方形臂尾轮虫的繁殖前期最短 ,产卵量最大 ,世代净生殖率和种群增长率最高 ,世代时间最短。方形臂尾轮虫可在高于其最适食物浓度的较宽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保持较高的种群增长率 。
马蕊牛翠娟鲍蕾陆菲
关键词:轮虫食物浓度发育历期种群增长率蛋白核小球藻
西海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结构的时间变化
轮虫是水域生态系统重要功能成份之一,种群遗传结构和生态特征会随水环境的时间变化而变化。King(1972,1977)提出了两个模型来解释这种随时间变化轮虫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一个是"不完全遗传不连续性模型"(incomp...
李黎牛翠娟马蕊
文献传递
四种臂尾轮虫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及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9
2003年
测定了臂尾轮虫属 (Brachionus) 4种共 4 0个个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该序列长 5 4 3bp ,其中A +T占 6 5 6 % ;序列中共有 15 7个变异位点 ,占全部位点的 2 8 9%。用褶皱臂尾轮虫 (B plicatilis)作外群构建的UPGMA树、NJ树和MP树都表明 ,4个种中方形臂尾轮虫 (B quadridentatus)和壶状臂尾轮虫(B urceus)的亲缘关系最近 ,矩形臂尾轮虫 (B leydigi)次之 ,萼花臂尾轮虫 (B calyciflorus)最远 ,此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的基本一致。
鲍蕾牛翠娟马蕊李庆芬
关键词:臂尾轮虫系统发育线粒体
北京西海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休眠卵库的遗传分化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序列片段(543bp)对孵化自西海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库的46个克隆进行分析,共发现6个单倍型,平均遗传距离为0.032,分别聚在2个分支。选取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克隆群,分别对其在3种食物浓度(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1×106cells/ml,6×106cells/ml,12×106cells/ml)和3种温度(15℃,25℃,35℃;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6×106cells/ml)下的适合度特征(R0和rm)以及个体大小(背甲长和背甲宽)进行比较研究。生命表实验结果显示,单倍型与食物浓度的交互作用(R0:P=0.038;rm:P=0.027)以及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R0:P=0.006;rm:P=0.000)对种群增长均有显著影响,这4个单倍型克隆群对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偏好,并且各个克隆群对于环境变化有不同的生殖反应。形态测量结果显示,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背甲长:P=0.033;背甲宽:P=0.000)以及单倍型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背甲长:P=0.027;背甲宽:P=0.000)对个体大小均有明显的影响。结合生命表及形态数据,探讨了休眠卵库中各个克隆群的生态位及形态分化以及可能对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产生的影响。
李黎牛翠娟马蕊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
羽衣甘蓝类受体激酶FERONIA基因克隆、表达及与相互作用蛋白分析
2024年
FERONIA(FER)受体激酶在有性生殖中的花粉与柱头信号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分析类受体激酶FERONIA(FER)在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授粉中的作用,以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系(S_(13-b)S_(13-b))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从柱头中克隆得到BoFER基因,获得的BoFER cDNA序列,全长2682 bp编码893个氨基酸,其含有高度保守激酶结构域和Ser/Thr激酶结合位点。利用qRT-PCR技术对BoFER在授粉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BoFER在不亲和授粉过程其表达量逐渐升高,而在亲和授粉过程中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利用酵母双杂交分析BoFER与已知的自交不亲和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BoFER与S位点受体激酶BoSRK13-b的激酶域存在相互作用。
荀宝茹秦洪涛马蕊郭楠枫刘运平吴莹蓝兴国
关键词: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性酵母双杂交
温度对方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种群增长与生活史参数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对方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和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实验用轮虫来自武汉东湖,分别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单克隆培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平均寿命和不同阶段的发育历时逐渐缩短.在30℃时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达到最大值,平均世代时间最短.因此,本文推测方形臂尾轮虫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鲍蕾马蕊牛翠娟陆霏
关键词:臂尾轮虫温度种群增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