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阳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关节
  • 2篇踝关节
  • 2篇外科修复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修复
  • 2篇截骨
  • 2篇截骨术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愈合
  • 1篇再植
  • 1篇再植术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上肢
  • 1篇烧伤

机构

  • 8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马阳
  • 5篇丁俊杰
  • 4篇董卫东
  • 4篇管英杰
  • 3篇高慧
  • 2篇周丽娜
  • 2篇张斌杰
  • 1篇李康
  • 1篇张强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肢体严重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探讨
董卫东管英杰丁俊杰白顺宁周丽娜马阳高慧
显微手术修复近指骨间关节背侧伸指肌腱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修复近指骨间关节背侧伸指肌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指骨间关节背侧伸指肌腱缺损的患者100例,应用显微手术进行断肢再植,观察手术前后手指总的活动度。结果:术前患者的优良率为0.00%,术后患者的优良率为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P<0.01)。结论:应用显微手术修复近指骨间关节背侧伸指肌腱,临床效果良好,术后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高。
马阳张斌杰
关键词:显微手术伸指肌腱
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覆盖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覆盖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创面愈合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烧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覆盖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创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邮票植皮技术和凡士林油纱进行覆盖,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内层敷料表面水分蒸发量[ml/(h·m2)]、术后20天皮片成活率、揭除内层辅料时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烧伤切痂患者采用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覆盖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创面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完全愈合时间、降低表面水分蒸发量、提高皮片成活率、减少患者创面疼痛情况,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临床广泛应用和治疗。
张斌杰马阳
关键词:烧伤切痂创面愈合
双侧趾籽骨对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趾胫侧籽骨及腓侧籽骨对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的110例趾外翻病人。根据病人有无双侧趾籽骨分为双侧趾籽骨组(30例)和非双侧趾籽骨组(80例)。其中,双侧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4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26例;非双侧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15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6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比较其手术前后及组间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趾外翻情况均明显改善。两组病人术后的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及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趾籽骨对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形治疗趾外翻畸形手术无明显影响。
高慧张强白顺宁李康马阳
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诊治的16例患者,均有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症状,同时招募了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跑步机上测量在自定步速行走、双重任务自定步速行走、快速行走和双重任务快速行走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步频的变异系数(stride time variability,STV)和步长的变异系数(stride length variability,SLV)。结果在自定步速行走(无双重任务)下,CAI和对照组的S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在健康对照组中,与自定步速行走模式下的STV相比,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双重任务自定步速行走、快速行走及双重任务快速行走模式下的STV都降低(P值分别为0.011、0.016和0.001)。在CAI组中,与自定步速行走模式下的STV进行比较,只有双重任务快速行走模式下的STV降低(P=0.008)。两组受试者在四种不同行走模式下的SL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I和健康受试者在挑战性的行走条件下均减少了步幅时间的可变性,但变化模式不同。与健康受试者相比,CAI患者出现因更高程度的步态障碍(概念混乱,应是"行走条件")导致其步态模式的改变,表明CIA患者感觉系统的适应性较低。
马阳董卫东丁俊杰管英杰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步态变化
截骨术在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截骨术在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患者行踝关节截骨术。其中,行单纯踝上胫骨截骨术10例,上胫腓骨截骨术6例,踝上胫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术18例,踝上胫腓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术2例。观察术后3、6个月的胫骨前面角(TAS)、胫骨侧面角(TLS)以及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和ADL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7个月。骨性愈合时间为56~81(68. 22±12. 07) d。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TAS、TLS显著增加(P <0. 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TAS、TLS显著增加(P <0. 05)。与术前比较,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显著升高(P <0. 05),ADL评分显著降低(P <0. 05);与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显著升高(P <0. 05),ADL评分显著降低(P <0. 05)。切口延迟愈合2例(5. 56%),经常规伤口护理后愈合;轻度内外翻2例(5. 56%),活动受限1例(2. 78%);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截骨术治疗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能够减轻病变处关节软骨的负荷,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马阳丁俊杰拓晓瑜
关键词:踝关节炎
外伤性上肢截肢患者再植与修复术后临床结局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上肢截肢患者再植与修复术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外伤性上肢截肢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再植组(n=32)和修复组(n=48)。患者入院时,详细记录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断肢缺血时间、吸烟史、嗜酒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心脏病史、精神疾病史等临床资料以及是否优势手、是否自己损伤、损伤类型、损伤部位、修复组患者假肢分类等损伤数据。断肢后1年,比较两组在DASH、MHQ、SF-36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缺血时间、有吸烟史、有嗜酒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高血脂病史、有心脏病史、有精神疾病史临床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是否优势手、是否自己损伤、损伤类型、损伤部位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植组在SF-36评分(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MHQ评分(总体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满意度)显著高于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ASH评分方面显著低于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上肢截肢术后再植患者的临床结局优于修复患者。
马阳董卫东丁俊杰管英杰
关键词:上肢截肢再植术修复外科手术
肢体严重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肢体严重烧、创伤的最佳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保留肢体的功能及长度。方法:近三年我科采用断肢再植、多指再植、血管移植或血管蒂转位再植肢体、带蒂皮瓣、游离皮瓣等方法修复肢体严重烧、创伤共1 80例。结果:皮...
董卫东管英杰丁俊杰白顺宁周丽娜马阳高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