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丽娟

作品数:233 被引量:552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化学工程
  • 45篇理学
  • 11篇文化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4篇色谱
  • 31篇模拟移动床
  • 26篇模拟移动床色...
  • 19篇煤沥青
  • 16篇焦油
  • 15篇沥青
  • 15篇煤焦
  • 15篇煤焦油
  • 13篇模拟移动床色...
  • 13篇焦油沥青
  • 12篇针状焦
  • 12篇煤焦油沥青
  • 11篇动力学
  • 11篇热解
  • 11篇热转化
  • 10篇水溶
  • 10篇水溶性
  • 10篇提纯
  • 10篇萃取
  • 8篇炭素

机构

  • 168篇辽宁科技大学
  • 20篇鞍山科技大学
  • 14篇鞍山钢铁学院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6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鞍山市第一中...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青海油田
  • 2篇山西国新和盛...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 1篇中钢集团鞍山...
  • 1篇北京市市政专...
  • 1篇北京万邦达环...
  • 1篇鞍山兴德材料...
  • 1篇安徽铜冠铜箔...
  • 1篇山东铁雄新沙...
  • 1篇鞍山兴德工程...

作者

  • 206篇高丽娟
  • 111篇赵雪飞
  • 60篇赖仕全
  • 58篇朱亚明
  • 48篇程俊霞
  • 33篇林炳昌
  • 15篇张丽华
  • 13篇吴红运
  • 12篇岳莉
  • 10篇肖国勇
  • 9篇王霞
  • 8篇方志刚
  • 8篇张伟
  • 7篇吕君
  • 7篇李秋菊
  • 6篇鲁毅强
  • 6篇顾婷婷
  • 6篇张丽华
  • 6篇张立华
  • 6篇徐妍

传媒

  • 22篇炭素技术
  • 22篇辽宁科技大学...
  • 14篇光谱实验室
  • 9篇福建分析测试
  • 8篇化学世界
  • 8篇光谱学与光谱...
  • 7篇中国材料科技...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鞍山钢铁学院...
  • 6篇云南化工
  • 5篇应用化工
  • 4篇材料导报
  • 4篇中国冶金教育
  • 4篇鞍山科技大学...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辽宁化工
  • 3篇化工进展
  • 3篇洁净煤技术
  • 2篇稀土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11篇2016
  • 13篇2015
  • 14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2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须黄酮的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工艺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和寻找克服以往玉米须黄酮及其单体纯化工艺不足的技术,分离玉米须黄酮及其单体。[方法]以玉米须浸膏为原料,采用萃取和模拟移动床色谱相结合的办法分离高纯度玉米须黄酮,并优化其纯化工艺。[结果]所得产品和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明确了玉米须黄酮的纯化工艺路线。[结论]规模化精细分离技术和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可用于高纯度玉米须黄酮的分离纯化。
王建建高丽娟张丽华王霞
关键词:模拟移动床色谱萃取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提纯银杏内酯B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提纯银杏内酯B的方法。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和重结晶有机结合的方法,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选择、萃取、模拟移动床纯化、重结晶和成品HPLC法检测。本发明与目前精提...
林柄昌高丽娟兰绍鹏张伟郭威全艳玲
文献传递
净化沥青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峰拟合定量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高温煤焦油沥青是人造炭材料的优质原料。为了获得高品质人造炭材料,必须对原料沥青进行净化处理,使得净化沥青具有合理的分子量分布、较高芳香缩合度和适宜的脂肪族侧链结构,炭化后才能生成易于石墨化的趋于规整的碳微晶结构。分别以中温沥青和热聚合改性沥青为原料,采用两种净化分离处理方法,得到四种净化沥青(RP-1, RP-2, RP-3和RP-4)。以四种净化沥青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数据为基础,结合分峰拟合数学方法,准确获得了净化沥青的芳香性指数(Iar)、支链化指数(CH_3/CH_2)、 OH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分布情况和其他基础官能团含量。由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四种净化沥青均具有较大的芳香缩合度。RP-3芳香性指数高达0.90,芳香缩合度最高。RP-4支链化指数仅为0.07,脂肪族侧链数量较多、碳链较长。四种净化沥青中OH官能团存在形式有明显不同。研究结果将为人造炭/石墨材料的原料优选提供理论支持。
朱亚明高丽娟赵雪飞吕君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玉米须黄酮及单体低成本生产的技术支持被引量:1
2007年
玉米须黄酮及其单体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纯化成本高,在比较了传统提纯方法和最近出现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移动床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法纯化玉米须黄酮单体的分离技术。
赵静王霞高丽娟张丽华
关键词:模拟移动床
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中同一生焦周期内焦炭微观结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以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同一生焦周期内八种不同进料时间的混合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定量分析混合油制备针状焦的光学组织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针状焦的形貌;XRD、Raman光谱分析针状焦的微晶结构等手段。研究不同进料时间的混合油转化为针状焦后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混合油热转化后生焦的收率高于理论计算的收率,说明重油参与了热转化反应。并且形成了以流线型为主的光学组织结构的生焦。生焦煅烧后形成针状焦光学组织结构中含有纤维结构最多的是样品MO-8";其次是MO-16",总纤维含量最少的是样品MO-32"。SEM进一步证明了MO-8"的片层数量更多且取向更规整。针状焦的XRD谱图分析表明,针状焦中的微晶结构参数(层间距d_(002),片层含量N以及每一层中碳原子数n)非常接近。但是趋于规整的石墨微晶含量(I_(g))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MO-8"含量最高;其次是MO-4",含量最少的是样品MO-32"。Raman光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针状焦的基础微观结构相近。其根本原因在于针状焦的基础微观结构由混合油中的精制沥青决定的,但是由于重油在系统内不断循环改变了成焦的环境,造成了针状焦微观结构的差异。因此,煤系针状焦生产中,生焦周期不易超过32 h,否则将严重影响针状焦的微观结构。
程俊霞赵雪飞刘巍朱亚明高丽娟赖仕全
关键词:煤系针状焦混合油微晶结构
煤精制软沥青庚烷可溶组的结构表征被引量:9
2008年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蒸馏至280℃得软沥青,采用溶剂萃取沉降法得精制软沥青,其软化点为32℃;以庚烷为溶剂超声萃取得庚烷溶物。蒸气压渗透法测定庚烷溶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2;元素分析与平均分子量结合得其平均分子式为C15.66H11.10S0.044O0.049,杂原子含量总和小于1;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其杂原子氧以R-O-R,Ar-O-R结构存在,氮以R-NH-R和-N=结构存在,且以-N=为主;采用改进的Brown-Lander模型得其平均结构:三元稠环;紫外分析表明,线性排列为主、面性排列为辅,即样品的化学结构应以渺位缩合为主,迫位缩合为辅。
高丽娟赵雪飞赖仕全程俊霞鲁毅强
关键词:煤焦油精制软沥青
脱酚油对大同长焰煤热解萃取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脱酚油为溶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对大同长焰煤进行热解萃取研究。考察了反应终温、溶煤比、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热解萃取产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产物和原料煤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大同长焰煤在脱酚油中萃取产率受温度影响显著。热解萃取反应在终温400℃、溶煤比8:1时,获得的萃取收率为41.89%(daf);萃取物分子中的官能团结构与原料煤分子中的官能团结构相似。
唐帅赵雪飞赖仕全高丽娟
关键词:低阶煤
水溶性沥青分子结构的光谱解析被引量:2
2018年
水溶性沥青是煤焦油沥青经酸氧化改质得到的水溶物含量大于70%的改性沥青,不仅兼有普通沥青的多环芳烃结构,同时表面结构中引入了大量含氧、氮、硫等极性官能团,可在水相中制备复合型炭材料。应用荧光、红外、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技术并结合Yen-Mullins模型解析了混酸法制备的水溶性沥青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与中温煤沥青相比,主要杂原子N,O和S质量分数分别由1.06%,11.64%,0.79%增加到6.78%,29.59%,2.41%;O含量的显著增加,增强了沥青的亲水性。红外光谱体现了水溶性沥青的杂原子N,O和S以Ar—NO_2,Ar—OH,Ar—SO_3H和CO等形式存在;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特征峰与Yen-Mullins模型对比,得出水溶性沥青的芳香结构主要是由3种稠环的"岛屿结构"芳香片段组成;~1H-NMR和^(13)C-NMR分析表明,水溶性沥青分子芳环侧链被氧化成仅含有1个C且链接不同官能团的脂肪碎片,该碎片与"岛屿结构"作为主要部分构成水溶性沥青分子的稳定结构。由此看出,元素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可从本质上解释水溶性沥青易溶于碱性水溶液的原因,荧光谱图与Yen-Mullins模型结合可从微观上解释水溶性沥青的主要结构,为判定不同性质的沥青提供一种方法。
郑晓君高丽娟赵雪飞朱亚明程俊霞
关键词:光谱分析
外墙保温板残料基活性炭吸附苯酚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活性炭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吸附剂,此次研究以外墙保温板残料为碳源制备了活性炭,并考察了所制备的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针对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 H、浓度等因素对苯酚吸附的影响,确定了吸附工艺参数:吸附苯酚最优条件为吸附时间90min,温度40℃,p H为4,浓度为0.78mg·m L^(-1),吸附量606.88 mg·g^(-1)。动力学分析:苯酚在外墙保温板残料基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内分子扩散模型,活化能为Ea=24.5kJ·mol^(-1),苯酚在外墙保温板残料基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Temkin模型;热力学分析得:在温度低于40℃时,ΔG(0,ΔH=15.761kJ·mol^(-1)(0,ΔS=141.7J·mol^(-1)/K(0,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混乱度增加,即活性炭更容易吸附苯酚。由此可见以外墙保温板残料为碳源制备的活性炭可以处理应急被苯酚污染的水。
张仕伟高丽娟朱亚明修东超赵雪飞
关键词:苯酚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
自升压-热聚合法制备蒽油基软沥青被引量:1
2019年
蒽油基软沥青具有分子量分布较窄、灰分低、碳含量高、芳香性较高等特点,是制备高品质炭素材料的优质前驱体。本文以蒽油为原料,采用自升压-热聚合法制备蒽油基软沥青。利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蒽油基软沥青性质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450℃、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7.5 h,制备出的蒽油基软沥青软化点(SP)为37℃、甲苯不溶物(TI)为11.91%、喹啉不溶物(QI)为0.72%、结焦值(CV)为28.51%。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实验,发现自升压-热聚合法制备蒽油基软沥青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5℃、反应时间为8h、反应压力为0.5 MPa,蒽油基软沥青的SP为48℃、TI为16.6%、QI为0.7%、CV为36.8%,蒽油基沥青的收率为62.4%。通过元素分析法、FTIR法和TGA法对蒽油基软沥青进行了表征研究。
赵春雷刘献袁霁朱亚明程俊霞高丽娟赵雪飞
关键词:蒽油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