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双成

作品数:76 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小麦
  • 9篇切花
  • 9篇基因
  • 7篇芍药
  • 6篇教学
  • 5篇栽培
  • 5篇植物
  • 5篇贮藏
  • 5篇快繁
  • 4篇杂交
  • 4篇水分
  • 4篇胁迫
  • 4篇萌发
  • 4篇克隆
  • 3篇冬小麦
  • 3篇移栽
  • 3篇幼苗
  • 3篇水分胁迫
  • 3篇培养基
  • 3篇开花

机构

  • 66篇河南科技大学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洛阳农林科学...
  • 1篇郑州安图生物...

作者

  • 75篇高双成
  • 44篇史国安
  • 24篇施江
  • 17篇王世华
  • 12篇孔祥生
  • 12篇郭香凤
  • 11篇侯典云
  • 9篇辛莉
  • 8篇张改娜
  • 8篇周爽
  • 5篇刘春洋
  • 4篇王晓凌
  • 4篇范丙友
  • 4篇常会庆
  • 4篇张红晓
  • 3篇王黎明
  • 3篇包满珠
  • 3篇李友军
  • 3篇贾晋平
  • 3篇胥华伟

传媒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生理学报
  • 3篇洛阳师范学院...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2024年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盆栽不覆膜为对照(T0),设置5种覆膜方式:盆口上覆白膜(T1)、盆口上覆黑膜(T2)、盆口上覆白膜加盆底下覆黑膜(T3)、塑料盆上下均覆黑膜(T4)和塑料盆上下均覆白膜(T5),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环境变化及其对植株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相比,冬春季T1和T5处理基质日最高温度均提高5.0℃以上,春季T1和T516天每盆分别累积节水1.065 kg和1.195 kg,说明覆膜方式显著影响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效应,改善盆栽牡丹基质的微生态环境。春夏季盆口覆白膜加快植株叶色由红转绿,增强植株的光合性能与生理代谢,有利于秋季落叶期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各覆膜方式下牡丹秋季壮苗指数表现为:T1>T5>T3>T2>T4>T0,说明上覆白膜对植株生长发育最有利。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发育状况与植株壮苗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提高植株生物量及叶片光合性能是实现壮苗的基础。基于盆栽牡丹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处理组合聚为三类,其中T1和T5聚为一类,为优势处理。鉴于仅盆口覆白膜不仅苗体长势最优,而且劳动生产成本低,符合轻简高效栽培原则,建议盆栽牡丹生产上优先选择盆口上覆白膜的管理方式。
赵明君史帅营史田高双成周爽王占超周文斌史国安
关键词:覆膜方式栽培基质水分壮苗指数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及其创新思维方法的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回顾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背景与经过,分析了3组科学家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得失,论述了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史国安范丙友郭秀璞施江黄海霞高双成
关键词:DNA双螺旋结构诺贝尔奖创新思维
一个新型原核诱导表达系统的建立
2013年
群体感应是细菌依赖于种群密度进行信息交流、协调群体行为并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海洋发光弧菌Vibriofischeri利用该机制合成化学物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与LuxR蛋白结合,随后驱动下游生物荧光基因的高量表达。基于植物叶绿体起源于原始古细菌-蓝藻的假设以及叶绿体内的转录、翻译机制与原核生物高度近似,构建了luxR基因调控下游报告基因GFP表达的叶绿体遗传转化载体。将该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后,当无外加信号物质AHLs时,GFP不表达;而外加AHLs后,GFP大量表达,证明luxR和GFP基因的组合在大肠杆菌中是理想的化学诱导基因表达系统,可应用于大肠杆菌基因功能的研究。
刘征高双成杨尚君孙宁杜蕊赵彦宏
一种快速高效获得加拿大红枫愈伤组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高效获得加拿大红枫愈伤组织的方法。包括选材、消毒、接种和培养四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取材前对植株进行夜间温度为25-35℃,白天温度为40-43℃的环境下处理10-15天,然后进行...
施江王晓凌高双成辛莉郭倩史国安
文献传递
荒漠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被引量:13
2008年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荒漠生态系统中,共报道了69个科389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寄主植物,其中,Compositae,Gramineae和Leguminosae 3个科的植物为荒漠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寄主植物的优势类群;共发表了7个属的89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Acaulospora和Glomus属的真菌为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类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AM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荒漠生态系统中AM真菌的研究方向。
石兆勇高双成王发园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
牡丹品种‘胡红’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以牡丹品种‘胡红’为材料,采用改良铜皂法测定了牡丹花发育过程中花瓣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牡丹花瓣粗脂肪酶作用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5℃。OP乳化剂提高酶活性3.5倍,Mg2+对酶活性没有影响。露色期(I级)脂肪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之后各时期酶活性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在盛开期(V级)有一小高峰。
史国安郭香凤高双成李昕李友军包满珠
关键词:花瓣脂肪酶活性
水溶肥对促成盆栽伊藤牡丹‘巴茨拉’开花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伊藤牡丹‘巴茨拉’是适合反季节盆花生产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春节异地牡丹促成栽培中水溶肥调控盆栽‘巴茨拉’开花效果,在茎伸长初期用0、0.8、1.2和1.6 g·L^(-1)均衡型水溶肥(N-P-K=20-20-20+TE)进行灌根处理,观察测定水溶肥对植株生长发育、开花质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溶肥灌根能显著促进盆栽‘巴茨拉’各部器官的生长和养分积累。(2)随水溶肥浓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枝长度、粗度和花蕾直径随之增大,各器官中氮素和钾素营养水平亦呈现增加趋势;中高浓度(1.2 g·L^(-1)和1.6 g·L^(-1))水溶肥条件下,花蕾直径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大了4.4%和7.7%(P<0.05),使花促成栽培时间缩短了4.45 d和2.65 d,最佳观赏期延长了5.08 d和1.70 d。(3)中浓度水溶肥处理盛开期花朵最大,花朵直径和单株成花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0%和13.5%(P<0.05),并显著提高了花瓣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色彩黄度(P<0.05)。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巴茨拉’促成栽培过程中枝叶花的协调性,使用水溶肥应成为‘巴茨拉’盆花生产的基础管理措施;反季节栽培伊藤牡丹‘巴茨拉’建议使用1.2 g·L^(-1)均衡型水溶肥进行灌根。
王占超史帅营高双成史国安
关键词:水溶肥促成栽培开花质量
栓皮栎叶绿体DNA提取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以往的叶绿体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提取栓皮栎叶绿体DNA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叶绿体分离、DNA酶处理、去蛋白和纯化。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叶绿体DNA的提取具有高纯度、高质量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同时对获得的叶绿体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摸索出其最适反应条件。
于维静高双成张瑞杰王淼云郭加明王世华易现峰
关键词:栓皮栎叶绿体DNARAPD
‘豆绿’牡丹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豆绿’牡丹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绿色牡丹‘豆绿’为试验材料,分析9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I>UBC</I>和<I>MBF1A</I>在‘豆绿’不同组织中最稳定;<...
周爽马超高双成史国安周文斌侯典云
小麦种子萌发期水分胁迫诱导表达差异cDNA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小麦幼芽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方法和银染技术,对经过用16%(-0.5 MPa)PEG-6000溶液处理不同时间而诱导表达的小麦基因进行分离,共得到cDNA差异片段16条。其中4条差异条带呈表达减弱,其余差异条带均呈表达增强。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2个cDNA片段与已知基因同源,WSI241与编码胚后期丰富蛋白的Em基因同源性达100%,WSI208与ARA-1 mRNA同源性达88%。大部分都是功能未知的EST序列。其中WSI483(454 bp)与小麦干旱胁迫幼苗cDNA同源性达100%;WSI232与小麦干旱胁迫叶cDNA同源性达100%。WSI301与小麦盐胁迫芽鞘cDNA同源性达98%,WSI267与小麦热胁迫旗叶cDNA同源性达93%,WSI289与小麦ABA处理胚cDNA同源性达92%,WSI268与镰刀菌感染的小麦穗同源cDNA同源性达97%。经反向Northern验证,有6个cDNA呈阳性。可用探针或设计引物作进一步研究。
高双成王世华施江景蕊莲孔祥生
关键词:小麦CDNA水分胁迫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