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永涛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单肺
  • 9篇单肺通气
  • 9篇肺通气
  • 6篇手术
  • 6篇细胞
  • 4篇氧合
  • 3篇蛋白
  • 3篇炎症
  • 3篇炎症反
  • 3篇术后
  • 3篇通气
  • 2篇炎症反应
  • 2篇氧合功能
  • 2篇手术后并发症
  • 2篇手术患者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气流
  • 2篇中危
  • 2篇中性粒细胞

机构

  • 20篇南通大学
  • 3篇徐州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扬州大学第四...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市第四人...

作者

  • 20篇高永涛
  • 6篇曹苏
  • 6篇江枫
  • 3篇曾因明
  • 3篇江恬
  • 2篇张德祥
  • 2篇姚健
  • 2篇张忠
  • 2篇丁锦云
  • 1篇张彩峰
  • 1篇朱高层
  • 1篇王晓冬
  • 1篇陈瑾
  • 1篇吴玲燕
  • 1篇袁振飞
  • 1篇季玉红
  • 1篇黄新
  • 1篇丁锦芸
  • 1篇张伟时
  • 1篇张媛媛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国外医学(麻...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对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影响。方法择期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00例,年龄50~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预计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ARISCAT)评分26~44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通气策略组(T组)和LPVS组(L组),每组50例。T组VT10 ml/kg(理想体重),FiO20.5;L组VT 6 ml/kg(理想体重),FiO20.5、PEEP 6 cmH2O,每隔30 min进行1次手法肺复张(气道正压30 cmH2O,持续30 s)。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气管拔管后30 min(T1)、手术结束后24 h(T2)时取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测定血清IL-6、TNF-α、NF-κB、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术后7 d随访PPCs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最终T组纳入47例,L组纳入46例。与T0时比较,T1时T组血清IL-6、TNF-α、NF-κB和sICAM-1浓度升高(P<0.05),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T2时T组血清IL-6、TNF-α、NF-κB和sICAM-1浓度降低,L组血清TNF-α和NF-κB浓度降低(P<0.05);与T组比较,L组T1时血清IL-6、TNF-α、NF-κB和sICAM-1浓度降低,PPCs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降低(P<0.05)。结论LPVS可减轻腹部手术PPCs中危患者全身炎症反应,降低PPCs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
张严炜傅雨付慧敏高婕江枫高永涛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腹部手术
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浓度预测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准确性
2020年
目的评价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s)浓度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腹部胃肠道手术患者58例,预计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ARISCAT)评分26~44分,性别不限,于术前(T0)、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1)和术后1 d(T2)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A和SP-B浓度。记录术后住院期间PPCs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组和无PPCs组。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P-A和SP-B浓度预测PPCs的准确性。结果与T0时比较,PPCs组T1时血清SP-B浓度升高,2组T2时血清SP-A、SP-B浓度降低(P<0.05);与T1时比较,2组T2时血清SP-A、SP-B浓度降低(P<0.05);与无PPCs组比较,PPCs组T0时血清SP-A浓度、T1时血清SP-B浓度升高(P<0.05)。T1时血清SP-B浓度预测患者PP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置信区间0.821~0.996),截断值为26.3 ng/ml,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81。结论气管拔管后30 min时血清SP-B浓度预测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准确性较高。
傅雨张严炜高婕付慧敏江枫高永涛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手术后并发症
哌替啶不同给药时程对SD大鼠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GF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哌替啶不同给药时程对SD大鼠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组、单次给药1d处死(D1)组、重复给药7d处死(D7)组和重复给药14d处死(D14)组。各组在末次给药24h后经心脏灌注取脑。免疫组化检测GFAP,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定齿状回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体视学参数。结果D1组GFAP表达水平增加,平均细胞面积减小,细胞个数增加,细胞形态复杂,侧枝增多;D7组GFAP表达水平较D1组有所下降,但仍高于C组,细胞的侧枝开始减少;而D14组GFAP表达水平与C组相仿,细胞胞体皱缩,面积缩小,侧枝更少。结论哌替啶不同给药时程对SD大鼠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GFAP表达的影响不尽相同。
高永涛曹苏姚健丁锦云
关键词:哌替啶齿状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观察在常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前预注三种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躁狂症病程中首次行MECT的患者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在常规MECT前静脉匀速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D1组,n=20)、0.7μg/kg(D2组,n=19)、1.0μg/kg(D3组,n=20)和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N组,n=20),四组均在10 min内泵完,随即行常规MECT。记录麻醉前(T0)、泵药(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 min后(T_1)、MECT通电后30 s(T_2)及通电后5 min(T_3)的MAP和HR;记录T0、T_2时血糖和血皮质醇(Cor)浓度;记录通电后30min(T_4)和通电后6 h(T_5)的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与N组比较,T_2时D1、D2、D3组Cor浓度、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D2、D3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且降低、减慢幅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T_5时D1、D2、D3组肌痛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D2、D3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且下降、延长程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四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CT治疗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剂量相关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治疗后肌痛,延长苏醒时间。
张珂高永涛朱高层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肌痛应激反应
吗啡对单肺通气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吗啡对单肺通气(OLV)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行OLV患者30例,分为吗啡治疗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在OLV前1min(T1),结束后3min(T2)及其后30min(T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并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活性。结果两组Qs/Qt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而OI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M组Qs/Qt在T3时较低于C组,而OI高于C组。两组中性粒细胞(PMN)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而丙二醛(MD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P<0.05),M组SOD在T3时显著升高(P<0.05),而ICAM-1、TNF-α显著下降(P<0.05),MDA、内皮素1(ET-1)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在T3时刻,M组SOD显著高于C组,而MDA、ICAM-1显著低于C组,TNF-α、ET-1在T2、T3时显著低于C组。结论吗啡对OLV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高永涛曹苏江枫张彩峰江恬
关键词:吗啡单肺通气炎症反应氧合功能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应用生理盐水,研究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手术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有利于降低POCD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新法张杰谢国柱高永涛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循证医学理论在麻醉科住院医师培养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我院麻醉科住院医师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了能使其尽快成长,尽早成才,除按医院规定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养外,结合麻醉学科的特点,在住院医师的培养带教中强调基本操作技能,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循证医学理念的体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曹苏高永涛
关键词:循证医学住院医师麻醉科带教
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方法:1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ASA~级,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3)各时刻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2、T3时刻,肺内分流率较T1时刻显著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较T1时刻显著下降,T3时刻的动脉血氧分压较T2时刻有所回升。结论: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血气将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是安全的。
高永涛张伟时曾因明丁锦芸
关键词:单肺通气手术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肺内分流率胸科手术
雾化吸入前列地尔对单肺通气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前列地尔对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结束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OLV开始时对左侧肺雾化吸入前列地尔0.2μg/kg(T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于0LV前3 min(T1)、0LV结束后3 min(T2),T2后30 min(T3)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内分流率(pulmonary shunt rate,Qs/Qt)。同时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在T2、T3时OI值下降,Qs/Q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T组患者OI值高于C组(P<0.05),Qs/Qt较C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V期间对通气侧肺雾化吸入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0LV结束后肺的氧合功能、减少肺内分流。
高清贤高永涛尹治青袁振飞
关键词:单肺通气前列地尔氧合功能
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的氧合及肺泡内压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非通气侧肺无呼吸性气流通气(apneic oxygen insufflation,AOI)对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的氧合功能及肺泡内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其中4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1组(B组)和实验2组(C组),每组15例;另外45例按双腔管型号分为35 Fr组(D组)、37 Fr组(E组)、39 Fr组(F组),每组15例。OLV期间A组、B组、C组患者非通气侧肺分别给予0、3、5 L/min氧气输送,并在OLV前1 min(T1)、OLV开始后30 min(T2)及OLV开始后60 min(T3)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据此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 rate,Qs/Qt)以及肺萎陷满意度。D组、E组、F组患者于OLV开始后分别测得不同流量(2~9 L/min)给氧时的肺叶支气管开口压力(肺泡内压力)。结果与T1时比较,A组、B组、C组患者T2、T3时OI均明显下降,Qs/Qt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2时及C组T2、T3时OI明显升高,Qs/Qt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T2、T3时OI明显升高,Qs/Qt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E组、F组在不同氧流量下的肺泡压力值均降低(P<0.05);F组在不同氧流量下的肺泡压力值低于E组(P<0.05)。结论OLV期间术侧肺以5 L/min AOI给氧,可维持肺泡内一定的气体交换,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Qs/Qt,这可能与AOI给氧在术侧肺产生一定的肺泡内压力有关。
刘思远王彬彬高婕高永涛
关键词:单肺通气氧合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