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建朝

作品数:28 被引量:249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预后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7篇血管
  • 7篇缺血
  • 6篇动脉
  • 6篇同型半胱氨酸
  • 6篇急性
  • 6篇氨酸
  • 6篇半胱氨酸
  • 5篇动脉狭窄
  • 5篇血症
  • 5篇溶栓
  • 5篇随访
  • 5篇脑缺血
  • 5篇颈动脉
  • 5篇颈动脉狭窄
  • 4篇短暂性
  • 4篇短暂性脑缺血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魏建朝
  • 24篇杜会山
  • 16篇耿晓坤
  • 16篇张伟东
  • 15篇谈晓牧
  • 15篇孟繁花
  • 7篇朱浩猛
  • 7篇刘建国
  • 6篇刘怀翔
  • 5篇车锋丽
  • 4篇曾艳芳
  • 3篇赵性泉
  • 3篇杜明艳
  • 2篇陈胜云
  • 2篇王雪梅
  • 2篇程哲
  • 2篇王雪梅
  • 2篇王艳玲
  • 2篇蔡丽朋
  • 2篇耿赤子

传媒

  • 5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首都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干腹侧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孤立性脑干病灶与4例合并后循环其他部位病灶患者,6例老年与5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四肢瘫痪为主要特点;病灶累及延髓1例,延髓脑桥交界区1例,单纯累及脑桥3例,同时累及中脑和脑桥4例,单纯累及中脑2例;3例死亡,3例持续性意识障碍,5例好转。孤立性脑干病灶与后循环多发病灶患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出院改良的Rankin量表≥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合并肺感染、死亡或未愈比例较中青年患者高(P<0.05,P<0.01)。结论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是椎基底动脉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穿支闭塞,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老年患者预后更差。
王雪梅蔡丽朋王艳玲耿晓坤魏建朝孟繁花张伟东杜会山
关键词:脑干脑梗死眼球运动障碍四肢麻痹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1例被引量:1
2007年
谈晓牧杜会山魏建朝耿晓坤
关键词:肿瘤周围神经病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11例报道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择11例伴随临床症状的颅外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价其疗效,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11例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狭窄率由术前的88.91%±5.92%,下降到术后的7.73%±4.67%,下降了91.32%±5.17%。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经颅多普勒复查未见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王雪梅杜会山魏建朝孟繁花杜明艳耿晓坤
关键词:神经病学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及死亡预后影响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ieinemia,Hhcy)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综合干预IS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随访5年的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再划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另选取5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Hhcy组与非Hhcy组患者5年脑梗死再发率分别为41.05%和20.00%(P<0.01);TIA发生率分别为11.58%和4.67%(P<0.05);IS(包括脑梗死及TIA)事件再发率分别为52.63%和24.67%(P<0.01);多次再发患者比例分别为1 3.68%和5.33%(P<0.05);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3%和3.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是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71:95%CI:1.118~1.227;P<0.01)。结论 Hhcy与IS再发、死亡密切相关。
谈晓牧刘建国耿晓坤朱浩猛孟繁花张伟东魏建朝杜会山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访
不同巴曲酶治疗时间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使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脑血管储备(CVR)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方法,12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A组(29例,发病12 h以内开始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33例,发病12 h以后开始常规治疗)、治疗A组(29例,发病12 h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B组(32例,发病12 h以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增加值(MFV1-MFV0)、CVR、动脉指数(PI)及两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量Δ(MFV1-MFV0)、ΔCVR、ΔPI。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SSS评分、MFV1-MFV0及CVR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I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A、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相应对照组(P<0.05);治疗A组Δ(MFV1-MFV0)、ΔCVR、ΔPI高于治疗B组相应指标(P<0.05)。结论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CVR。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VR功能改善作用较为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降低。
耿赤子魏建朝
关键词:巴曲酶时间窗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储备功能
进展型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预测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0例进展型脑梗死与同期住院随机抽取的106例非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进展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2.44±9.13a,非进展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57±10.82a,(P<0.05);进展组有近期感染史21例,非进展组有8例,二者有显著性的差异(X2=15.44,P<0.01);进展组有糖尿病史25例,非进展组有15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1.16,P<0.01);进展组有高脂血症史46例,非进展组有43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0.67,P<0.01)。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高血压病史、吸烟、性别构成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近期感染、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预测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申珊杜会山魏建朝姚兴祺耿小坤董娟冀旗玲朱浩猛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
脑梗死急性期阿托伐他汀极量强化治疗与康复预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阿托伐他汀极量80 mg·d^(-1)强化治疗对患者临床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23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80 mg组各119例,每日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14 d,对患者神经功能残疾状况跟踪观察3个月,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根据随访3个月时的NIHSS评分,阿托伐他汀20 mg组有效38例,80 mg组有效54例,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33);随访3个月时80 mg组mRS评分显著低于20 mg组(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急性期阿托伐他汀80 mg·d^(-1)强化治疗为康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为1.961,95%可信区间1.139~3.376,P=0.01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阿托伐他汀80 mg·d^(-1)强化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康复预后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谈晓牧耿晓坤王艳玲孟繁花张伟东魏建朝杜会山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康复预后
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判断卒中患者再发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IS)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IS综合干预提供有用情报。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并在5年内追踪观察患者IS再发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T/T纯合型IS再发率显著高于C/T杂合型和C/C野生型(P<0.05),C/T杂合型高于C/C野生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基因型之间随访脑梗死再发率、TIA再发率、多次再发患者比例、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均为T/T纯合型高于C/T杂合型,后者高于C/C野生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是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71,95%CI:1.118~1.227,P<0.01),而MTHFR基因C677T突变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IS再发密切相关,MTHFR基因C677T突变导致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再发IS遗传易感因素。
谈晓牧刘建国刘怀翔耿晓坤朱浩猛孟繁花张伟东魏建朝杜会山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基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访
脑干出血50例临床分析
2002年
魏建朝王雪梅孟繁花
关键词:脑干出血脑出血症状体征预后CT诊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而为动脉硬化及TIA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患者责任血管状况进行评价,并以对照组Hcy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进行研究。结果Hhcy组患者责任血管病变较非Hhcy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经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优势比为4.707(95%CI:1.992-11.123)。结论Hhcy与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孟繁花王雪梅耿晓坤朱浩猛谈晓牧张伟东魏建朝杜会山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超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