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立

作品数:111 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篇骨髓
  • 44篇细胞
  • 44篇白血
  • 42篇白血病
  • 41篇多发
  • 41篇多发性
  • 41篇多发性骨髓瘤
  • 41篇骨髓瘤
  • 35篇急性
  • 24篇淋巴
  • 23篇预后
  • 17篇基因
  • 13篇淋巴细胞
  • 12篇淋巴细胞白血...
  • 10篇多发性骨髓瘤...
  • 10篇疗效
  • 9篇难治
  • 8篇髓性
  • 8篇髓性白血病
  • 7篇预后因素

机构

  • 80篇北京大学
  • 31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10篇鲍立
  • 70篇黄晓军
  • 48篇江滨
  • 43篇路瑾
  • 38篇江倩
  • 34篇江浩
  • 29篇主鸿鹄
  • 26篇卢锡京
  • 25篇刘艳荣
  • 23篇王婧
  • 23篇杨申淼
  • 21篇陆敏秋
  • 20篇石磊
  • 20篇高珊
  • 19篇褚彬
  • 15篇赵婷
  • 15篇贾晋松
  • 15篇赖悦云
  • 14篇房立娟
  • 13篇刘开彦

传媒

  • 15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中国实用内科...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4篇中国医药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念珠菌定植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普通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念珠菌的定植情况以及侵袭性真菌感染(117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普通血液病房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入院的114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的粪、尿、口咽部混合唾液真菌培养,对临床怀疑IFI者进行血、痰或无菌体液真菌培养检查。结果114例患者中46例分离到165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78.8%,其他为21.2%。38例患者出现定植,定植率为33.3%,主要为白念珠菌,占76.3%。对所有患者进行真菌定植及IFI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0.5×10^9/L持续超过10d、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与患者体内真菌定植有显著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念珠菌菌落定植、白细胞〈0.5×10^9/L持续超过10d、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血液系统恶性病患者IF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0.5×10^9/L持续超过10d是IFI的惟一危险因素(P=0.015)。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念珠菌定植率高,分离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居首位;白细胞〈0.5×10^9/L持续〉10d是IFI的危险因素。
赖悦云鲍立卢锡京路瑾余进李若瑜黄晓军
关键词:真菌病血液肿瘤
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临床报告
本文对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文章指出,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难治/复发ALL挽救治疗疗效较好,毒性可耐受,推荐其作为伴髓系抗原表达B-ALL及Ph+AL...
王蔚江滨鲍立路瑾黄晓军王德炳陆道培
关键词:白血病治疗氟达拉滨阿糖胞苷
文献传递
腹部脂肪CT检测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预后价值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CT检测腹部脂肪含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对36例新诊断MM(NDMM)患者和72例健康者腹部CT脂肪含量的检查。主要测量T12到S1的总脂肪面积(TFA)、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检测脂联素水平。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NDMM患者的TFA、VFA和SFA均更高,而血浆脂联素显著降低。骨髓浆细胞百分比与SAT呈显著负相关,但与VFA/SFA呈正相关。在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1q21扩增和VFA之间观察到显著的负相关。SFA和VFA/SFA对治疗反应有显著影响。结论 与健康人相比,NDMM患者的腹部脂肪含量较高且脂联素水平较低。过多的皮下脂肪可能是高肿瘤负荷和不良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内脏脂肪含量可能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我们仍需要对更多的样本进行分析进一步以验证这种关联。
高珊王宇彤程晓光褚彬陆敏秋程克斌鲍立
关键词:内脏脂肪皮下脂肪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1例MM复发时伴髓外病变患者,其中20例的髓外病变生长在骨外器官及软组织中(骨外髓外病变组),21例仅生长在骨组织旁(骨旁髓外病变组)。分析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骨旁髓外病变组相比,骨外髓外病变组乳酸脱氢酶升高(≥250IU/L)、染色体异常、13q14缺失和17p13缺失更为常见[50.0%(10/20)比19.0%(4/21),46.7%(7/15)比7.7%(1/13),75.0%(9/12)比27.3%(3/11),41.7%(5/12)比0.0%(0/11)](P〈0.05)。骨外髓外病变组的总体反应率为35.0%(7/20),明显低于骨旁髓外病变组的76.3%(16/21)(P=0.009)。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6个月[95%置信区间(CI):24.3—47.7],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仅为9个月(95%CI:5.3~12.7);骨外髓外病变组患者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骨旁髓外病变组(5个月比12个月,P=0.001)。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骨外髓外病变(P=0.001)、血钙1〉2.75mmol/L(P=0.018)、国际分期体系分期Ⅱ和Ⅲ期(P=0.008)、乳酸脱氢酶≥250IU/L(P=0.043)、复发后治疗无效(P〈0.001)为预后不良指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存在骨外髓外病变(风险比=3.822,95%CI:1.543~9.465)及复发后治疗无效(风险比=6.251,95%CI:2.442—15.996)为影响髓外病变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复发伴骨外髓外病变较骨旁髓外病变预后差,需要寻求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吴梦青陆敏秋褚彬石磊高珊付丽娜房立娟项秋晴鲍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预后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L方案诱导化疗,采用COPD和...
王婧江倩贾晋松杨申淼鲍立江浩路瑾主鸿鹄赵婷江滨黄晓军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L方案诱导化疗,采...
王婧江滨黄晓军江倩贾晋松杨申淼鲍立江浩路瑾主鸿鹄赵婷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
一种手术缝合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缝合针,具体涉及缝合针技术领域,现有手术缝合针的针体与针尾多为一体式结构,在使用时需要逐个将手术线穿插在穿线孔内,从而导致了时间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备针效率,且现有手术缝合针多为一体式结构,其长度为...
高珊鲍立
文献传递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L方案诱导化疗,采用COPD和...
王婧江倩贾晋松杨申淼鲍立江浩路瑾主鸿鹄赵婷江滨黄晓军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
文献传递
去甲氧柔红霉素10mg/m2或8mg/m2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10mg/m~2或8mg/m~2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血液学反应、血液学副作用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10月335例成...
张圆圆黄晓军江滨江浩路瑾鲍立杨申淼王婧主鸿鹄贾晋松赵婷江倩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
文献传递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学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生物学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连续收治的Ph+ALL患者82例,在化疗的第1个疗程期加入伊马替尼治疗者48例;第2个疗程或之后加入伊马替尼治疗者34例。49例患者在巩固3~5个疗程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每个疗程结束后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R.ABLmRNA表达水平用以评估分子生物学疗效。结果82例PhALL患者总完全缓解(cR)率为92.7%(82例中76例),其中第1疗程化疗CR率为76.8%(82例中63例)。第1疗程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者与未加伊马替尼者相比,CR率显著提高(93.8%对52.9%,P〈0.001)。在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mRNA下降91个对数级的患者占55.3%。在获得CR的患者中,累计复发率为27.6%;3年无疾病复发生存(DFS)率及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及70.2%。allo.HSCT是降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allo-HSCT、第1疗程诱导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及女性是改善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0.01、0.05和0.01)。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mRNA下降≥1个对数级及allo-HSCT是改善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O.011和O.027)。结论第1疗程诱导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mRNA下降91个对数级、接受allo-HSCT可以改善PhALL患者预后。
王婧黄晓军江滨秦亚溱鲍立江浩陈欢贾晋松杨申淼江倩
关键词:淋巴样伊马替尼BCR-ABL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