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麻松

作品数:39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骨折
  • 8篇颈椎
  • 7篇手术
  • 7篇微小颗粒
  • 7篇颗粒骨
  • 6篇腰椎
  • 6篇缺损
  • 6篇外科
  • 6篇微小颗粒骨
  • 6篇细胞
  • 6篇内固定
  • 6篇骨缺损
  • 5篇愈合
  • 5篇疗效
  • 5篇固定术
  • 4篇胸腰椎
  • 4篇前路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颈椎病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麻松
  • 9篇崔维
  • 9篇王磊
  • 7篇朱继超
  • 7篇潘海涛
  • 6篇刘宝戈
  • 6篇王新涛
  • 5篇宋磊
  • 5篇林欣
  • 4篇邢汝鹏
  • 4篇赵宝权
  • 4篇朱迪
  • 4篇杨显声
  • 4篇阎景龙
  • 3篇李家谋
  • 3篇闫景龙
  • 3篇王冰
  • 3篇牛淑敏
  • 3篇杨显生
  • 3篇林欣

传媒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评估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治疗锁骨骨折49例,术前行Craig分类,移位较轻的稳定型锁骨骨折行非手术治疗,移位明显的A型病例,BⅡ、Ⅲ、Ⅴ型病例,CⅡ、Ⅲ、Ⅴ型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复查,按Constant评分法评估。结果49例患者骨折愈合44例,延迟愈合4例,不愈合1例。手术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2个月;非手术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7个月。Constant评分,手术组83~100分,平均95.4分;非手术组78~100分,平均92.5分。结论移位较轻或手法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效果。锁骨中1/3骨折,中外段锁骨骨折,内1/3锁骨骨折适合重建钢板或半管型钢板固定,接近或涉及关节的外1/3骨折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王磊王宝麻松李家谋刘洋林欣
关键词:锁骨骨折锁骨骨折疗效观察CONSTANT锁骨钩钢板固定骨折愈合时间
采用骨延长术治疗5岁小儿大段胫骨缺失
2001年
目的 应用改良Ilizarov装置治疗小儿大段胫骨缺失。方法 对 1例 5岁左胫骨中段缺失 8.0cm患儿用改良的Ilizarov装置实施保留骨膜的截骨延长术 ,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患儿施行保留骨膜的截骨延长术治疗胫骨缺损首例获得成功 ,每天可延长 0 .2cm。结论 可以在
赵宝权林欣麻松张君赵凤国
关键词:截骨延长术骨缺失
髓内外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附21例报告)
2000年
目的 探讨髓内外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髓内外植骨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治疗 2 1例下肢骨折不愈合病人 ,其中股骨干骨折 13例 ,胫骨干骨折 8例 ,随访时间 8~ 2 4个月。结果  2 1例病人骨折全部愈合 ,针道感染 1例 ,经拔针换药治愈。平均愈合时间 6 3个月。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结论 髓内外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有利于骨折愈合 ,无须二次手术 ,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 ,无僵直粘连发生。
邵林王国文麻松宋欣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9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6例,Ⅵ型3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Ⅲ型有3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植骨石膏外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8年,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9.7%和87.2%。4例患者出现创伤性骨性关节炎,2例患者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关节面塌陷。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尽可能减少对骨折块的血运干扰,保护关节附属结构,正确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刘洋鲁世保李家谋麻松王宝林欣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性及对疼痛、影像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性及对疼痛、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3),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期指标、伤椎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更为有效,可改善病人伤椎影像学指标,预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以便临床推广应用。
王磊崔维麻松朱继超刘宝戈
关键词:脊柱骨折有效性疼痛
小切口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四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四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因颈椎病行四节段前路椎间隙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固定融合的患者2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采用Odom标准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的主观满意度;同时采用X线及CT进行影像学评价,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颈椎曲度,活动度,融合节段高度,C2~7矢状位力线(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倾斜角(T1 slope)等参数,并计算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率。结果 24例均获完整随访,随访21~68个月,平均(40.6±5.3)个月,手术时间110~230 min,平均(133±24.2) min。术中出血65~300 ml,平均(85.5±33.6) ml,术后1个月随访时VAS、JOA、NDI评分分别为(1.7±1.75)分,(10.5±1.58)分及(13.4±6.02)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2.23)分,(12.8±1.61)分及(14.7±5.91)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评分与术前VAS评分(4.1±2.53)分,JOA评分(8.3±1.05)分及NDI评分(30.1±7.2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dom标准,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7.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分别为(17.8±5.76)°、(15.3±5.87)°较术前颈椎曲度(8.9±7.85)°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分别为(80.5±6.55) mm、(78.8±5.83) mm,均高于术前的(72.4±8.4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7SVA及T1 slope分别为(24.5±8.67) mm、(28.1±7.32)°;(23.9±7.17) mm、(27.9±8.11)°均较术前(21.4±9.63) mm、(23.6±6.56)°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达89.7%。并发症包括吞咽�
朱迪李晨曦刘宝戈朱继超张舵王磊崔维麻松
关键词:颈椎病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6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95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检及有限化微创清理术,根据HSS膝关节评定系统及Denis疼痛测定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86例,平均随访20个月(6~36月),其中6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达78.95%。结论:关节镜有限清理术可有效缓解OA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孟桦潘海涛麻松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检查
脑外伤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观察比较SD大鼠在骨折合并脑外伤以及在单纯骨折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VEGF和PDGF在大鼠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的加速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4只大鼠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脑外伤组)、C组(骨折组)和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其中A组12只,B组56只、C、D组各68只。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术后分别于1 d、4 d、1周、2周、3周、4周和5周将B组、C组及D组大鼠各处死8只,在距离骨折断端大约1 cm处截取骨痂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4周、5周时C组和D组处死的大鼠需进行X线摄片。C组和D组大鼠于术后6周各处死12只,进行X线摄片,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A组大鼠于实验开始后1周处死,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1)X线观察:C组:4周和5周时,骨折线较清晰,有少量骨痂形成。6周时,骨折线模糊,仍隐约可见。D组:4周时,骨折线较清晰,5周时,骨折线模糊,6周时骨折线消失,骨折基本愈合。2)生物力学实验:6周时,D组桡骨可承受的最大负荷与A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C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D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1周时接近高峰,2周达到高峰。在1 d、4 d、1周时,D组PD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P<0.01)。C组VEGF表达从1周开始出现,持续到3周左右达高峰;D组VEGF表达4 d开始出现,2周达高峰,并持续到3周左右。在4 d、1周和2周时,D组VE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X线观察结果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D组大鼠骨折愈合速度快于C组。2)单纯骨折后2周左右为PDGF的表达高峰,脑�
陈雯辉王大业麻松王珏田宝鹏潘海涛
关键词:脑外伤骨折PDGF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行研制可调式单臂或半环型外固定架,根据骨折部位、稳定程度和皮肤软组织情况决定针数、针距及外固定架类型。临床应用 43例,其中合并骨髓炎 13例。单纯骨折不愈合病例均予髓内、外植骨;合并骨髓炎则予以冲洗及皮瓣移植控制感染,二期行植骨手术。结果 1次手术治愈 32例, 2次手术治愈 10例,截肢 1例。移植皮瓣 13例,皮瓣全部成活 12例,部分坏死 1例。结论 早期稳定的外固定架配合髓内外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部分合并感染者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保持骨折端良好的对合和持久稳定,不植骨亦可达到愈合目的。
林欣潘海涛麻松胡宝岩宋磊邢汝鹏
关键词:骨髓炎外固定架外科皮瓣
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中骨细胞转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供体骨内细胞转归的情况.方法近交系DA大鼠174只,其中雄性大鼠5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116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颗粒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 mm的骨块和直径为0.3~0.5 mm的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分别于术后1、4 d和1、2、4、6、10周取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受体骨组织中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各组的组织学改变. 结果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颗粒骨组Sry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但各时间段均有Sr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颗粒骨较块状骨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其成骨效果优于块状骨. 结论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这些骨细胞参与骨缺损修复的各个阶段,并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和脊柱融合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王新涛闫景龙麻松吕松岑杨显声
关键词:骨移植物骨细胞骨缺损脊柱融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