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大屯

作品数:32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9篇心肌
  • 8篇血管
  • 7篇介入
  • 5篇心病
  • 5篇心肌梗死
  • 5篇介入治疗
  • 5篇梗死
  • 5篇冠脉
  • 5篇冠心病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动脉介入
  • 3篇动脉支架
  • 3篇心律
  • 3篇心血管
  • 3篇型心
  • 3篇血栓

机构

  • 18篇郑州大学
  • 16篇河南省人民医...
  • 7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南省胸科医...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阜外华中心血...

作者

  • 32篇齐大屯
  • 26篇高传玉
  • 17篇李牧蔚
  • 17篇王宪沛
  • 8篇张优
  • 5篇朱中玉
  • 5篇刘洪智
  • 4篇戴国友
  • 4篇朱利杰
  • 4篇胡大一
  • 3篇杨曙艳
  • 3篇宋昆鹏
  • 3篇杨宏辉
  • 2篇王现青
  • 2篇马林业
  • 2篇刘洪智
  • 2篇程倩倩
  • 2篇刘伟利
  • 2篇郝培远
  • 2篇张华

传媒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实用诊断...
  • 4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现状。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但未行血运重建的住院患者981例进行电话随访,统计记录此类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时间。结果 92.35%的患者完成随访,建议阿司匹林终生服药同时氯吡格雷至少服药1年仅占15.56%,建议双联抗抗血小板治疗仅占42.71%;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中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仅占10.26%,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仅占28.14%。结论 临床实践中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医师针对此类患者认识不足,患者依从性也不足。
张勋齐大屯程倩高传玉刘伟利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46例成功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共122例)和对照组(PCI后即刻静脉应用生理盐水,共124例)。主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30 d复合终点(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7 d和6个月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安全性终点为术后3 d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主要有效性终点的发生率为0.9%(1/117),对照组为3.3%(4/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术后7 d两组之间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 (1/122) 比 3.2% (4/124), P=0.38]。术后6个月,替罗非班组的复合终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 (1/117)比5.9% (7/118),P=0.07]。替罗非班组术后6个月无复合终点发生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9.2%比94.2%, log-rank检验P=0.03)。术后3 d,未发生GUSTO中重度出血和重度血小板减少。 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轻微出血[13.1% (16/122)比 7.3% (9/124),P=0.13] 和轻度血小板减少[0.8% (1/122)比0.8% (1/124), P=1.0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中高危NSTE-ACS患者,成功PCI后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6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且不增加出血。
张优高传玉朱中玉刘洪智王宪沛杨宏辉李牧蔚王现青齐大屯胡大一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血管系统活动中起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调节血压等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ll)是RAS系统中最重要的活性肽,通过与AngII-1型受体(ATlR)、AngII-2型受体(AT2R)结合而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ATlR在人体组织内分布丰富并介导AngII绝大多数作用,如血管收缩、
马培尧高传玉齐大屯韩雅琪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疾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电解质平衡RAS系统调节血压1型受体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分析被引量:45
2016年
目的 评价瑞替普酶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南省73家医院参加本临床试验,1 2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符合入排标准入选,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其中男性1 014例(82.7%),女性212例(17.3%),年龄59.0(51.0,66.0)岁,溶栓后通过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及心律变化判断溶栓再通率,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出血事件采用全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策略(GUSTO)分级.同时对发病距溶栓不同时间段(≤6 h和6~12 h)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瑞替普酶溶栓后120 min血管再通率为89.3%(1 089/1 219),平均再通时间为(59.96±26.86) min.发病距溶栓时间≤6h组的再通率90.3%(988/1 094)高于6~12h组的80.8%(101/125,P=0.001);但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2.6%(28/1 094)和0.8%(1/125),出血率分别为5.9% (64/1 094)和5.6%(7/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溶栓后住院期间总病死率为2.4%(29/1 219),血管未开通者的病死率为10.8%(14/130),高于再通者的1.4%(15/1 089,P<0.001);溶栓后住院期间出血总发生率为5.8%(71/1 219),GUSTO分级严重出血3例(0.2%),均为脑出血,其中2例死亡.结论 瑞替普酶具有较高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及较低的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刘馨允张优李牧蔚王宪沛齐大屯郝培远张华程倩倩赵洛沙高传玉胡大一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冠状动脉钙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研究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颐性分析577例可疑冠心病的门诊患者,均行冠状动脉双源CT和FT3检测,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访(8~29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生.根据患者FT3水平分为低FT3组(n=126)和正常FT3组(n=451);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为CACS> 100组(n =235)和CACS≤100组(n =342).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率分析,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冠状动脉钙化和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 低FT3组(FT3<3.5 pmol/L)的冠状动脉钙化负荷[146.7(55.8,599.1)比34.8(0,261.9),P<0.001]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FT3组[7.9%(10/126)比2.0%(9/451),P=0.003];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显示FT3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有关(OR=0.442,95% CI =0.317~0.618,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FT3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F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ACS> 100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CACS≤100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血FT3水平是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和MACE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低FT3水平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越重,越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朱利杰高传玉王宪沛齐大屯张优李牧蔚刘伟利都培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基于三维定量分析对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分叉介入角度的研究
2017年
目的评估可获得最佳投照角度的临床价值,用三维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估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临床分叉介入角度的差异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共纳入76例患者85个分叉病变,其中53例接受了介入治疗。采用新型经验证的三维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计算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靶血管主支、边支短缩率,2位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医生以实际介入角度为参照对可获得投照角度的优越性予以评价,评价结果量化为-2~2共5个等级,同时对最常见的分叉病变的可获得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的分布特征给予分析。结果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与介入分叉角度相比,无论主支还是边支均有更少的短缩率[分别为(4.84±3.08)%比(12.55±7.00)%,(5.80±3.10)%比(12.59±7.04)%,均P<0.001]。可获得分叉病变最佳投照角度优于实际介入投照角度。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相对分散,而实际分叉介入角度相对集中,47.2%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不同于解剖意义分叉最佳投照角度。结论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主支、边支短缩率均小于实际介入角度,约一半的可获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不同于解剖意义上最佳投照角度,当解剖意义上最佳投照角度无法达到时,可获得最佳投照角度可作为第2最佳选择。
郝培远高传玉李牧蔚陈爱华齐大屯袁义强
关键词:三维重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居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除了控制血脂、血糖、戒烟等危险因素以外,需要在基础领域对心脏与血管组织细胞、发育与功能及发病机制进一步探索。单细胞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和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T)不仅可以发现全新的细胞类型,而且可以揭示每个细胞独特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通过研究不同细胞群体之间细胞动态通讯状态及调控通路,探讨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朱彬彬刘亚慧齐大屯程倩倩李高寒高传玉
关键词: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
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比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河南STEMI注册登记研究在河南省66家医院总共入选的5 479例STEMI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情况,分为尿激酶原组( n=638)和瑞替普酶组( n=702)。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入院时信息、院内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或放弃治疗、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卒中)和溶栓后出血情况。出血采用欧美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制定的出血分级。 结果: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两组STEMI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1.8(53.2,69.0)和62.6(52.1,69.8)岁,女性分别占23%(147/638)和25.1%(176/7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两组患者的临床再通率相似[82.1%(524/638)比84.9%(596/702), P=0.172],两组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分别为194.5(135.0,290.0)min和190.0(126.0,292.0)min,溶通的时间分别为95.0(67.5,120.0)min和95.0(71.0,119.0)min。两组以上时间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尿激酶原组和瑞替普酶组的住院病死率[5.5%(35/638)比5.1%(36/702), P=0.770],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比例[8.9%(57/638)比7.7%(54/702), P=0.410],住院MACCE的发生率[13.0%(83/638)比10.4%(73/702), P=0.13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瑞替普酶组溶栓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原组[7.8%(55/702)比3.8%(24/638), P=0.002]。进一步分析发现,瑞替普酶组口腔出血和BARC 1~2级出血的比例较尿激酶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而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0.6%(4/638)比0.4%(3/702), P=0.715]。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调整基线资料后,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结果与调整前一致。对于住院病死
张优王山高传玉刘馨允程倩倩张军慧齐大屯王宪沛朱中玉李牧蔚胡大一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出血
脑梗与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梗患者与非脑梗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4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病史,分为脑梗组(92例)和非脑梗组(25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并对冠脉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非钙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组LM、LAD、LCX、RCA混合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脑梗组冠脉总的混合斑块节段数和总的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脑梗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结论与无脑梗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冠脉受累节段数可能更多。冠脉混合斑块是可能是脑梗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故建议有脑梗病史的患者进行冠脉血管的筛查。
平珍高传玉王宪沛齐大屯
关键词:脑梗
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的专家共识被引量:35
2021年
心脑血管有共同的致病因素,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四大危险因素可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发现、确定和管理高危人群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
王宪沛高传玉高传玉张优李牧蔚鲁平张优齐大屯王山鲁平倪占玲鲁平赵秋平张振香齐大屯张金盈赵洛沙戴国友王霞倪占玲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心血管病分会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河南省医院管理学会高血压分会河南省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分会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预防和康复分会《中华实用诊断和治疗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