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正 作品数:17 被引量:55 H指数:5 供职机构: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激光沉积大面积均匀类金刚石膜的设计改进及实验 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激光等离子体的边缘粒子对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膜性能的不利影响,改进自转衬底一维变速平移技术的大面积均匀镀膜机构。利用开孔的挡板滤除等离子体边缘的粒子,同时在原有膜厚分布数学模型中加入相应的模块;通过优化模型中的机构运动参数,指导实验获得了直径200 mm的大面积均匀类金刚石膜。测试结果表明:该类金刚石膜的不均匀性为±4.5%,且膜厚分布特征与理论优化结果相同,同时纳米硬度和红外透过率较改进前显著提高;相对于改进前的大面积均匀镀膜技术,改进后的机构具有更实际的应用价值。 陆益敏 黄国俊 郭延龙 丁方正 陈霞 韦尚方 米朝伟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光学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类金刚石膜 激光复合损伤机理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016年 达到或者超过100 k W的激光输出是激光武器用于反导反卫等战略防御的终极发展目标。基于激光武器发展目标与最新动向,提出了多模式激光复合损伤新思路,即采用不同波长、连续与脉冲、频率变化的激光,同时或交替作用在同一靶材上,获得更好的损伤效果。构建了脉冲/连续激光复合损伤物理模型,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仿真模拟,使用2 k W连续激光器与10 J长脉冲激光器开展了损伤对比实验。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激光烧蚀金属靶材效果优于连续激光;在两种激光复合或交替作用下出现"非线性雪崩烧蚀"效应,复合烧蚀效果明显优于脉冲激光,烧蚀质量是脉冲激光的13倍。这一效应,为战术激光武器向"合束多模式同轴输出"新体制发展提供了基础。 程勇 朱孟真 马云峰 魏靖松 刘旭 丁方正 谭朝勇 陈霞 郭延龙 初华关键词:激光武器 激光烧蚀 有限元法 短训班教学方法刍议 2002年 军队院校短训班参训对象成分复杂、年龄结构相差较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并且往往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丁方正 阳建文关键词:短训班 教学方法 军队院校 迈氏腔光纤激光器的相干合成 被引量:6 2009年 为获得高功率和高亮度光纤激光输出,设计了利用一块45°半透半反分束镜作为干涉元件,构建迈氏腔结构,使两路光纤激光器在输出端相干相长,从而实现相干合成输出的方案。从理论上分析了此方案的锁相机理,并在实验中成功实现了两路光纤激光器的相位锁定,使合成输出激光在自由空间传播,获得了功率约为360mW的相干合成激光输出,功率合成效率约为73%,合成输出后的激光束在轴上光强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本方案结构简单,利用了光纤耦合器干涉锁相的原理,但却避免了光纤耦合器承受功率低的缺点,所有元件均可承受高功率,因此可实现更高功率的相干合成激光输出,是一种有前途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方案。 王会升 刘洋 韦尚方 丁方正 米朝伟 程勇关键词:光纤激光器 相干合成 高功率脉冲半导体泵浦激光器阵列电源的设计 被引量:2 2015年 为满足高功率脉冲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相干合成的特殊需要,设计6路同步输出的电源阵列,实现了工作电压0~400 V自适应调整、工作电流0~1 200 A、脉冲宽度200μs^1 000μs、重复频率1 Hz^20 Hz均可任意调整的高电压、大电流脉冲输出。在保证技术指标实现的同时,着重解决阵列电源的同步输出、电压自适应和可靠性保护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阵列电源的同步一致性可达到99%,输出电流精度达到0.1 A,已在"六路激光相干合成"研究中得到应用。 孙斌 初华 黎伟 曹海源 丁方正 韦尚方关键词:脉冲电源 无人机发动机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的设计与实现 2010年 针对某型无人机控制站需要人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缸温数值的缺陷,通过分析气道开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查表运算实施快速模糊控制的方法,并以MC68HC05SR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给出硬件结构图并描述了其详细功能,提供了关键部位的电路图并描述了器件的选择依据。实验证明该机构工作有效,优化了控制方式,提高了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 文成珂 刘长亮 高飞 丁方正 鲍传美关键词:模糊控制 发动机 气道 自适应 无人机 激光二极管抽运正交波罗棱镜腔光学参量振荡激光器 被引量:7 2009年 将正交波罗棱镜谐振腔应用于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光学参量振荡(OPO)激光器.实现了Ⅱ类非临界相位匹配KTP晶体的内腔式光参量振荡,获得了高机械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和较高光束质量的1.57μm人眼安全激光输出。正交波罗棱镜腔存在腔内振荡光束线偏振运行条件,匀化了内腔OPO的抽运光光场。正交波罗棱镜腔OPO激光器解决了内腔式光参量振荡信号光输出不稳定,以及腔内光功率密度较高容易引起光学损伤等工程应用难题。器件采用热传导冷却半圆柱面LD阵列侧向抽运Nd:YAG抽运几何,在20 Hz运行条件下获得平均脉冲能量86 mJ,脉冲宽度5.4 ns,光束发散角5 mrad,能量稳定性优于±2.5%,光-光转换效率(808 nm→1570 nm)9%的优异性能。 刘旭 卢常勇 程勇 王小兵 王会升 王淑云 丁方正关键词:激光技术 激光二极管抽运 电化学微传感器 2008年 阐明了电化学微传感器的特性,对化学电阻微传感器和电势计微传感器这两类电化学传感器分别进行了论证;分析了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化学传感器和功函数电势计传感器的机理和特性,指出了电化学微传感器应用方向。阐述了利用有机半导体的光刻工艺及其可调谐选择性生产电势计气体传感器的方法,为电势计气体传感器的广阔应用提供了保证。 丁方正 史建军 王晓珂关键词:电化学 传感器 微传感器 激光在硅基底沉积类金刚石膜的光学应用 被引量:8 2010年 研究了氧气氛和掺硅对类金刚石(DLC)膜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飞秒激光烧蚀石墨靶材,通过氧气氛、掺硅和离轴平移旋转等技术,在硅基底上镀制出比传统工艺透过率、硬度、附着力和稳定性等性能更优的无氢DLC膜。实验验证了随着氧气氛压强的增大,样片透过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气压(2 Pa)。并且掺硅有助于改善DLC膜的性能,掺硅量也存在一个最佳值。在3-5μm波段,正面镀DLC膜、背面镀普通增透膜的硅红外窗口的平均透过率≥91.7%,DLC膜的纳米硬度高达40-50 GPa,且通过军标规定的高温、低温、湿热、盐雾、重摩擦等环境实验,满足光学窗口工程应用的要求。 程勇 郭延龙 王淑云 米朝伟 丁方正 万强关键词:激光沉积 类金刚石膜 硅基底 光学应用 以预测误差协方差为效能的传感器管理方案 被引量:4 2010年 在目标跟踪过程当中,滤波器输出的预测误差协方差反映了目标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通过对目标分配传感器来产生测量,可以有效地减小这种差异。通过对标准Kalman滤波、"当前统计"模型滤波、交互式多模型滤波等多种算法的比较研究,并以预测误差协方差为效能进行了分析。仿真实例研究发现:只有使用机动目标模型假定或者适合机动目标跟踪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才能更加合理地分配传感器资源。 文成珂 丁方正 王会升 张广远关键词:传感器管理 目标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