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运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6篇细胞
  • 4篇临床病理
  • 3篇眼内
  • 3篇眼内炎
  • 3篇真菌性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分析
  • 2篇真菌
  • 2篇真菌性眼内炎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术后
  • 2篇染色
  • 2篇肿瘤
  • 2篇网膜母细胞瘤
  • 2篇胃癌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河南省眼科研...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丁运刚
  • 8篇李永平
  • 6篇张文忻
  • 4篇刘辉
  • 3篇邵春奎
  • 3篇林健贤
  • 2篇周焕娇
  • 2篇姚娟
  • 2篇何丹
  • 2篇叶慧菁
  • 2篇梁小玲
  • 2篇冯智英
  • 2篇杨华胜
  • 2篇杜毅
  • 2篇罗鑫
  • 2篇柳晓辉
  • 2篇王丽丽
  • 2篇李燕
  • 1篇梁琼
  • 1篇张熙芳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Eye Sc...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9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睑霰粒肿的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vWF的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分级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MMP-1、VEGF表达,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MMP-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中,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MMP-1、VEGF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其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VEGF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0.787,P<0.05)。结论: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均参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浸润转移等中起重要作用。
张文忻丁运刚李永平
关键词:血管形成霰粒肿肉芽组织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并送病理科检查的12例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抗青光眼手术情况、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前后的情况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涂片检查及培养的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6.7%,迟发性眼内炎者真菌检出率为22.2%。使用抗感染药物联合早期前房冲洗注药、经扁平部后段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内注药可有效控制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前房积脓消失,房水闪辉阴性。44.4%的迟发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达到0.2。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正常。结论对于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取材行病理涂片检查可早期诊断并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经扁平部后段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预后与发病时视力、病原体种类及其毒力有关。
李燕李永平王丽丽柳晓辉丁运刚刘辉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感染性眼内炎
两种常用真菌染色法在真菌性角膜炎应用的优缺点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高碘酸-无色品红法(PAS)与改良的六胺银染色法(GMS)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102例标本,统计分析不同染色方法的阳性率,并对染色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GMS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显示率为100%,PAS则为93.14%。结论:GMS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显示效果优于PAS,且较PAS染色省时、容易操作,不易褪色,不失为真菌染色的最佳选择。但是PAS染色显示真菌的分隔结构较为清晰,可排除色素细胞等的干扰,可以作为真菌性角膜炎鉴别诊断的补充染色。
郑健樑张文忻林健贤李永平丁运刚姚娟张平
关键词:真菌角膜炎GMSPAS
鼻咽癌高发区EBV相关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EBV潜伏类型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率很高的疱疹病毒,与许多淋巴系统肿瘤和上皮性肿瘤的形成相关。利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在细胞核...
丁运刚
关键词:鼻咽癌病理特征疱疹病毒胃癌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眼内髓上皮瘤误诊误治临床病理分析
李永平刘辉丁运刚张文忻林健贤
脯氨酰羟化酶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探讨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脯氨酰羟化酶(PHI)1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0、48只。对DM模型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霉素枸橼酸(STZ)溶液建模,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造模后1、3、6个月,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形态。造模后1~6个月,采用伊凡思蓝(EB)灌注视网膜铺片检测视网膜组织内EB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PHD-2阳性染色的分布特点;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中PHD-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走行规则,浅深层血管形态清晰;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持续存在。造模后1~6个月,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外组织内E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0,2.722,2.845,2.342,2.456,3.823;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M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均可见PHD-2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及血管壁。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PHD-2表达在造模后1、2个月时较正常对照组下降(t=16.230,16.390;P〈0.05);HIF-1α表达在造模后1、2、3个月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27.073,36.709,10.176;P〈0.05);VEGF表达在造模后1~6个月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t=13.547,31.984,21.897,8.912,9.019,14.046;P〈0.05)。结论PHD-2在DM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有丰富表达。PHD-2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作用途径及机制与VEGF作用通路有关。
梁小玲孙刚陈方周焕娇魏丽清杨诚丁运刚张熙芳
关键词:动物实验
Epstein-Barr病毒相关胃癌的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09年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DNA病毒,90%以上的人在幼儿期就感染EBV,并终身携带。流行病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EBV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和肝癌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证实部分类型的胃癌发生与EBV感染有关。
梁琼丁运刚邵春奎
关键词:DNA病毒EBV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诱发干眼症及角膜溃疡的免疫病理研究
丁运刚李永平周孝来钟秀风张文忻
GMS、PAS组化染色在真菌性眼内炎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姚娟李永平丁运刚张文忻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后病理与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侵犯眼球部位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病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眼球摘除术的单眼Rb患者。记录术后肿瘤侵犯的部位、治疗情况和生存情况并评估患者的5a生存率(5year probability event-free survival,5-PEFS)。随访以患者死亡或至2012年2月截止,随访时间为(46.3±29.2)个月。结果共有202例202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筛板及筛板前侵犯所占比例最大(40.6%),5-PEFS也最高(96.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和视神经断端侵犯者5-PEFS分别是82.5%和4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接受治疗的患者5-PEFS(91.6%)有高于未治疗者(66.7%)的趋势(P=0.09);视神经断端侵犯者接受治疗与未治疗的5-PEFS分别是50.0%和0(P〈0.01),单纯脉络膜侵犯患者5-PEFS是93.8%,巩膜侵犯患者接受和未接受辅助化疗的5-PEFS分别是57.1%和77.8%(P〉0.05)。2例眼眶侵犯患者均死亡,4例患者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复发,从眼球摘除术到眼眶复发的时间是5—15个月,平均为9.8个月。结论Rb眼球摘除术后病理检查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和辅助治疗有指导意义;眼球摘除术后2a,尤其1a内是Rb复发的高发期,这期间所有患者需要密切随诊。
罗鑫叶慧菁丁运刚杜毅杨华胜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眼球摘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