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32 H指数:4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巨大囊泡型脑囊虫1例报告 2005年 患者,男,48岁。因阵发性头痛伴喷射性呕吐1月余于2003年3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侧头痛,呈阵发性,头痛剧烈时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自觉头痛症状缓解,无发热、抽搐等症。曾到当地医院诊治,症状有所缓解。10天前出现构音障碍,不能正确表述复杂整句,反应迟钝并伴有小便失禁。否认有进食米猪肉及牧区居住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语言迟钝, 万刚 张彦芳 刘琥关键词:呕吐 头痛 脑囊虫 入院 构音障碍 改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改良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基底节脑出血17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88例采用传统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B组90例采用改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55.2±3.4)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40.3±3.2)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22.7%(20/88),B组23.3%(21/90),术后病死率A组17.0%(15/88),B组17.8%(16/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并不增加术后病死率及再出血发生率,近期神经功能缺损与远期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传统术式无显著差别。 万刚 黄勇 李爱民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疗效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13年 神经外科疾病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十分常见[1],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从血肿复发、清除率、住院时长、并发症、死亡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疗效和优势。 万刚 刘虓 黄勇 林成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脑出血患者 神经外科疾病 微创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照分析 2005年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万刚 车万民 刘虓 宋志强关键词:重型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对照分析 开颅手术治疗 小骨窗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不同术式对自发性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大小的比较,为脑出血的治疗寻找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1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接受微创脑内血肿外引流术,25例接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将手术前后两组病人血肿周围脑水肿带体积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术后7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小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组对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小,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林成 万刚 朱安林 刘虓 陈锐锋 宋志强 黄勇关键词:脑水肿 自发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酒醉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附45例报告) 1999年 余国春 万刚 韩晓斌关键词:酒醉 颅脑损伤 洗胃 应激性溃疡 合并伤 大脑前动脉A2段和前交通动脉夹角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相关性的影像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测量3D—DSA图像上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夹角大小,探讨该角度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3D—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配套软件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ACoA)的空间角度,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者1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A2-ACoA夹角平均为140.5°±19.76°,对照组平均夹角为114.7°±16.73°,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0.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空间夹角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有相关性。夹角大者易于发生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万刚 李良 鲍圣德 莫大鹏 刘伯山关键词: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血流动力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008年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成为致死和重残的主要因素。在动物实验中发现CVS有“两期反应”,一是SAH后破人脑脊液中的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性刺激所致的急性CVS,持续1~3天,二是持续时间较长,目前机制尚未明了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开始于出血72小时后,在7~10天达到高峰,可持续2~3周或更长。临床上关注的是DCVS,DCVS不同于急性期CVS,病理解剖学观察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形态学上的改变。DCVS一旦发生,往往难于逆转,可造成严重的脑缺血和脑损伤,是引起SAH后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防治DCVS成为改善SAH患者预后的关键。 林成 万刚关键词: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药物治疗 DCVS 缺血性脑损害 脑组织缺血 大脑前动脉A2段和前交通动脉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相关性的影像研究 2008年 目的通过测量3D-DSA图像上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夹角大小,探讨该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3D-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配套软件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ACoA)的空间角度,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者1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A2-ACoA夹角平均为140.5°±19.76°,对照组平均夹角为114.7°±16.73°,统计分析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t=3.928,P〈0.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空间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相关性。夹角大者易于发生前交通动脉瘤。 万刚 鲍圣德关键词: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血流动力学 颅脑损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临床分析 1998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40%~80%,死亡率达30%~50%。我科自1986年3月以来,共收治各类颅脑损伤病人232例,其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均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 万刚 姜炬芳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 病人 发生率 死亡率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