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茂
- 作品数:29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一期前路手术撬拨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80例报告被引量:11
- 2015年
-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常导致椎体脱位、关节突骨折脱位及绞索,脱位的椎体和骨折块以及破裂的椎间盘对颈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怎样的手术方式能最有效解除颈脊髓压迫并获得坚固固定,一直是临床医师探索的目标。本研究收集10年来4所医院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资料,筛选80例行单纯一期前路撬拨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方式、适应证、疗效及优势。
- 东家茂邢文华贺永雄刘斌贾连顺
-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被引量:1
- 2013年
-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是颈椎外科常规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已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成熟手术。但植入钢板存在于椎体前方和食管后方,
- 包昌盛贺永雄刘斌东家茂王东升玉海刘聪彭云生张连生王永东刘宝江
- 关键词:颈椎病术后并发症内固定系统切迹常规手术减压融合术
-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对膝关节创伤治疗4周后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130例分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浴洗法、蜡疗、运动疗法和中频电疗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按照医嘱在家或间断康复科门诊治疗,无一定规律性。治疗结束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疗效的优良率为34%,两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伤后或术后4个月内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开始康复的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 王永东刘聪毕素清张连生东家茂
- 关键词:创伤膝关节综合康复治疗
- 双节段椎融合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节段椎融合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颈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一个节段不稳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为颈椎双节病变,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伴交感神经症状,病变在C4/5、C5/6节段10例,C3/4,C4/5节段3例,C5/6,C6/7节段5例。对病变双节段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术中对影像学上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均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邻近不稳定节段只做间盘切除处理,不干扰后纵韧带;评估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和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和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随访记录脊髓神经功能和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和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为12个月。JOA评分术前8.8±2.0分,术后1周12.6±2.2分,末次随访13.0±2.2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8.8±2.3分,术后1周1.8±2.0分,末次随访时2.0±1.8分,患者主观满意率84%;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植骨全部融合,颈椎内固定无脱落、断裂,椎间高度维持良好。结论:颈椎前路双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的有效方式。
- 贺永雄刘斌王东升东家茂包昌盛刘聪玉海张连生王永东彭云生刘宝江
-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双节段前路内固定
- 寰枢椎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及注意事项被引量:3
- 2013年
- 由于寰枢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其毗邻重要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对于寰枢椎手术的方式、方法仍在进行不断的探讨、研究和改进.随着手术技术和内植物的更新加强了手术固定的强度和有效性,但因融合也造成颈椎活动度的丢失.因此,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实现优化治疗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 贺永雄刘斌张连生王东升包昌盛东家茂刘聪玉海刘宝江彭云生王永东
- 关键词:个体化手术治疗寰枢椎颈椎活动度手术固定手术技术内植物
- 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
-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采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107例,手术方法是切除破裂间盘和摘除突入椎管内的间盘组...
- 东家茂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前路手术
- 复合外伤21例诊治体会
- 2003年
- 吕进军东家茂
- 关键词:复合外伤
- 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21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近年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于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的诊治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但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较大,常常需要输注异体血,如何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降低异体血输血率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尝试术前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常压引流方式与持续负压引流装置+自体血回输相比较,意在探讨何种处理方式术后出血量少,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张铁贺永雄东家茂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
- 25例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体会
- 2008年
- 目的:探讨开放性粉碎性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桡骨骨折25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非手术组10例,随访4-12月,平均6个月,无1例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 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4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0%。手术组15例。随访5-16月,平均7.5个月,2例外固定架固定病例感染,未发生骨髓炎,经换药好转,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 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9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①手术治疗是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②非手术治疗对部分此类骨折也可达到满意疗效,疗效是否满意关键是要把握好整复标准。
- 东家茂彭云生张连生玉海王东升
- 关键词:桡骨骨折开放性粉碎性固定术
-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法:通过对5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检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早期均表现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意识变化。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早,特异性高是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 彭云生刘聪东家茂
-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