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传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干部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淮猪
  • 10篇苏淮猪
  • 5篇杂交
  • 4篇胴体
  • 3篇选育
  • 3篇瘦肉
  • 2篇新淮猪
  • 2篇育种
  • 2篇杂交二代
  • 2篇世代选育
  • 2篇胴体性状
  • 2篇繁殖
  • 2篇繁殖性
  • 2篇繁殖性能
  • 2篇PCR
  • 1篇单倍型
  • 1篇地方猪
  • 1篇新品系
  • 1篇新品种审定
  • 1篇畜禽

机构

  • 13篇淮安市淮阴种...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淮安市淮阴区...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淮安市淮阴区...
  • 1篇江苏省家禽科...

作者

  • 16篇于传军
  • 9篇黄瑞华
  • 7篇王林云
  • 6篇吴建海
  • 6篇刘红林
  • 6篇周波
  • 4篇韦习会
  • 3篇徐银学
  • 2篇曲亮
  • 2篇陈杰
  • 2篇李开桢
  • 2篇李学斌
  • 2篇黄春玲
  • 1篇颜军
  • 1篇刘振山
  • 1篇王瑞
  • 1篇邱新深
  • 1篇何鑫
  • 1篇赵兴元
  • 1篇何正东

传媒

  • 6篇畜牧与兽医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开发与装...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淮猪瘦肉系培育阶段成果
吴建海王林云刘红林韦习会于传军刘从盈王元刚杨健张庆宏薄洪峰刘文斌李强赵兴元戈俊明
该课题根据动物遗传原理,采用“广选、快稳”改良群体继代选育法,不断进行优选优育。培育出的黑色母本新品系猪根据遗传学原理在F1代自系分离中黑色仔猪只占后代总数的1/4以下,而且后代会不断发生杂毛色。25~90千克日增重65...
关键词:
关键词:新淮猪瘦肉系
苏淮猪的选育方法总结被引量:4
2011年
苏淮猪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有计划培育的猪新品种,是在大白公猪与新淮母猪杂交二代中选择黑猪组建零世代基础群,经7个世代选育形成的。苏淮猪选育按照事前制定并经专家审定的育种方案进行,系谱等档案资料完整,育种群有完整的系谱记录。猪群血统来源相同,分别含有50%大约克和50%新淮猪血统。目前苏淮猪已经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
于传军王钧顺
关键词:淮猪新品种审定畜禽遗传资源杂交二代世代选育
新淮猪瘦肉系生长与胴体性状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新淮猪瘦肉系的培育自1998年10月开始实施,至2004年已获得二世代猪群,其肉猪日增重达617g,比新淮猪增加了81g;达100kg体重日龄为194d,比新淮猪缩短了34d;料重比2.85,比0世代猪下降0.78,每头猪可节省饲料46.8kg;在屠前体重83-90kg情况下,屠宰率达70%-73%,接近新淮猪,平均背膘下降0.86cm,胴体瘦肉率为58.24%,比新淮猪增加8.7个百分点,肌内脂肪含量为2.6%-2.7%。与长白猪杂交后的杂种猪日增重达716.5g,比新淮猪提高86g(+13%),料重比下降0.11,胴体瘦肉率达61%-64%,杜×新瘦系猪的杂交一代肉猪亦有相同趋势。
周波于传军王林云黄瑞华刘红林吴建海韦习会
关键词:生长性状胴体性状
猪沙门氏菌感染诊治相关问题介绍被引量:1
2014年
猪沙门氏菌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仔猪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亦称为猪副伤寒。急性者为败血性病,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这些年,此病于国内各规模化养猪均有见,是严重危害生猪养殖效益的病害之一。文章就此病的流行病学做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就诊治要点进行汇总阐述,为今后科学防控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王金军于文举于传军吴建海
关键词:诊治预防措施
适宜猪背最长肌mRNA差异显示分析的2种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以苏淮白猪为材料提取RNA,比较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与TRIzol试剂法提取RNA的效果。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提取的RNA经纯化之后均能够满足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需要,差别仅在于前者提取的RNA浓度稍高于后者,而后者更简便易行。
李开桢曲亮黄春玲于传军吴建海王均顺黄瑞华
关键词:RNA背最长肌
苏淮猪7个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PCR-RFLP方法,对130头苏淮猪的IGF1、MSTN、MyoG、RYR1、RBP4、PRLR、ESR7个功能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生长、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候选基因均表现了多态性,其中IGF1基因的AB型,RYR1基因的Nn型个体均可作为苏淮猪早期生长的优势基因型;RYR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苏淮猪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表明,IGF1、RYR1基因可望作为猪生长、繁殖方面的遗传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李隐侠徐银学陈杰于传军
关键词:苏淮猪繁殖性能功能基因
H-FABP和HSL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胴体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H-FABP、HSL基因在83头苏淮猪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3个变异位点和HSL基因都存在多态性。H-FABP HinfⅠ位点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1 mm,极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20.16 mm)(P<0.01),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6 mm,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P<0.05)。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69%,极显著高于hh型个体(54.84%)(P<0.01),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69%,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HH-Dd-Aa单倍型背膘最薄(19.73 mm)、瘦肉率最高(60.9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HSL基因G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79 mm,极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20.23 mm)(P<0.01),A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8 mm,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89%,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54.04%)(P<0.01),A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52%,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提示:H-FABP、HSL基因可以作为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猪的辅助选育。
曲亮黄瑞华李开桢邱新深于传军黄春玲王蒙周波王钧顺
关键词:H-FABP基因单倍型苏淮猪胴体性状
浅谈黑猪新品种:苏淮猪产业化开发
2014年
苏淮猪2010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成为江苏省第二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培育新品种猪,并于2012年被农业部列入畜牧类"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及长江流域推广养殖"的国内主推猪品种之一。同时,"淮阴黑猪"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苏淮猪产业化开发,对推动淮阴区乃至整个苏北地区的生猪发展和淮阴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建海于传军
关键词:苏淮猪
苏淮猪的毛色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苏淮猪是通过选用大约克和新淮猪为原始亲本品种 ,在理想杂种的基础上 ,经多世代闭锁繁育培育的新型瘦肉品系。对苏淮猪育种过程中的毛色分离现象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猪的毛色遗传相当复杂 ,不但受到很多基因控制 ,而且各座位间还可能存在互作。但是 ,通过同质选配与严格选择可以分别形成白毛与黑毛 2个类群 。
李学斌于传军吴建海王瑞刘振山黄瑞华王林云刘红林徐银学
关键词:苏淮猪毛色
苏淮猪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黄瑞华张进成于传军周波侯庆文李平华颜军江浩军朱柳燕
该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农业中的畜牧学。该项目通过对“苏淮猪”新品种的培育和技术创新,开发出系列猪育种关键技术和发明创新,培育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猪新品种—苏淮猪,并开展稳步推广应用,为稳定中国猪肉市场供应和养猪业可持续发...
关键词:
关键词:苏淮猪瘦肉型猪杂交选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