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丽彬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合金
  • 3篇镀层
  • 3篇镀铬
  • 3篇镀硬铬
  • 3篇硬铬
  • 3篇铝合金
  • 2篇断面
  • 2篇钝化
  • 2篇耐蚀
  • 2篇浸锌
  • 2篇晶态
  • 2篇非晶
  • 2篇非晶态
  • 2篇表观
  • 1篇电镀
  • 1篇钝化膜
  • 1篇耐蚀性
  • 1篇结合能
  • 1篇铬酸
  • 1篇铬酸盐

机构

  • 5篇天津大学

作者

  • 5篇任丽彬
  • 5篇姚素薇
  • 3篇张卫国
  • 2篇赵水林
  • 2篇郭鹤桐

传媒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应用化学
  • 1篇中国腐蚀与防...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铝合金上镀硬铬的表观及断面剖析
通过采用二次浸锌法和磷酸阳极氧化法,在铝合金上镀铬,得到了结合力良好、外观平整光滑的镀铬层,并对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背散射电子像,观察了二次浸锌法和磷酸阳极氧化法所得铬镀层的表面形貌及...
任丽彬张卫国姚素薇
关键词:铝合金镀铬
文献传递
非晶态Fe-W镀层铬酸盐钝化膜耐蚀机理探讨被引量:6
1996年
Fe-W非晶镀层经铬酸盐钝化处理,可获得具有装饰效果的含Cr钝化膜。经测定,孔蚀电位较钝化前正移1.68V,明显改善了抗CI-腐蚀的能力。AES与XPS的分析结果表明:钝化膜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为Fe(CrO4)3·Cr2(CrO4)3/Cr2(Cr2O7)3·Fe(OH)3/FeOOH·WO3·nH2O等化合物,内层由Cr2O3,CrO3,CrOOH,FeO,Fe2O3及WO3组成。钝化膜厚度约为60nm。该双层饨化膜有效地阻止了Cl-对基体金属的腐蚀。
姚素薇赵水林任丽彬郭鹤桐
关键词:钝化膜结合能铬酸盐非晶镀层
非晶态Fe-W合金镀层的表面改性被引量:9
1995年
将Fe-W非晶态镀层在铬酸盐钝化液中进行化学钝化与电化学钝化,使之形成含铬钝化膜。阳极极化曲线说明,钝化后镀层的孔蚀电位向正向移动了约1.68V;Fe-W非晶镀层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近1h表面发生严重腐蚀,而经钝化处理的镀层浸泡1个月,表面无变化,仍具有金属光泽。
姚素薇赵水林任丽彬郭鹤桐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镀层钝化耐蚀性改性
铝合金上直接镀硬铬被引量:2
1999年
通过盐酸浸蚀法实现了铝合金上直接镀硬铬。研究了盐酸浓度、酸浸蚀时间以及缓蚀剂等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确定了铝合金上镀硬铬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了外观和结合力均良好的硬铬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背散射电子像,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基体与铬镀层的表面及断面形貌。
姚素薇任丽彬张卫国吴楷杉山孝雄
关键词:铝合金电镀镀铬镀层
铝合金上镀硬铬的表观及断面剖析被引量:6
1999年
通过采用二次浸锌法和磷酸阳极氧化法,在铝合金上镀铬,得到了结合力良好、外观平整光滑的镀铬层,并对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背散射电子像,观察了二次浸锌法和磷酸阳极氧化法所得铬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断面形貌。
任丽彬张卫国姚素薇
关键词:铝合金镀铬浸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