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飞

作品数:31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质
  • 8篇锆石
  • 7篇滇西
  • 6篇同位素
  • 6篇成矿
  • 5篇滇西北
  • 5篇滇西北衙
  • 5篇杂岩
  • 5篇矿床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多金属
  • 4篇多金属矿
  • 4篇多金属矿床
  • 4篇年代学
  • 4篇金多金属矿
  • 4篇金多金属矿床
  • 4篇金属矿
  • 4篇金属矿床
  • 3篇地质意义

机构

  • 25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成都地质矿产...
  • 4篇四川省地质矿...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四川省科源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 1篇中铁东方国际...
  • 1篇彝良驰宏矿业...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 31篇任飞
  • 13篇尹福光
  • 9篇王鹏
  • 7篇崔晓庄
  • 7篇潘桂棠
  • 7篇王冬兵
  • 7篇任光明
  • 6篇牛浩斌
  • 6篇李俊
  • 5篇庞维华
  • 5篇丁俊
  • 4篇彭智敏
  • 4篇罗亮
  • 3篇邓奇
  • 3篇邹光富
  • 3篇王立全
  • 3篇唐渊
  • 3篇徐长昊
  • 3篇王保弟
  • 2篇孙志明

传媒

  • 6篇沉积与特提斯...
  • 6篇地球科学
  • 5篇地质通报
  • 3篇矿床地质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洱源县军马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滇西洱源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丽江拗陷盆地南侧。在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地层的宏观特征(颜色、原生沉积构造)、物质组分、岩石结构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3类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河道充填、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及辨状河道、洪泛平原、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6个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军马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垂向上表现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的退积型沉积特征,表明在早三叠世青天堡时期盐源-丽江盆地发生了大规模海侵,盆地水体加深,军马场地区经历了由陆相到海相的沉积演化序列。
周业鑫王剑邹光富王鹏任飞董黎阳李俊宁括步
关键词:下三叠统
洋板块地质与川藏铁路工程地质关键区带被引量:53
2020年
首先解构了川藏铁路廊带不同区段工程地质差异性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简述了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意义,指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贯穿的7条洋壳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岩带),伴随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均转化为新构造活动带、活动地震带、高地热活动带及地质灾害频发带,是川藏铁路攻坚克难的关键区带,也是认识理解不同地质背景区段构造岩石组合、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有序或无序结构,并制约不同岩土力学特征和特殊不良地质体行为的切入口,是高质量高标准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关键.
潘桂棠任飞尹福光王立全王保弟王冬兵安显银唐渊刘函王启宇庞维华徐波
关键词:工程地质
扬子陆块西南缘早前寒武纪撮科杂岩记录的多期岩浆-变质事件被引量:14
2020年
撮科杂岩是最近在滇中地区发现的早前寒武纪基底杂岩,对深入探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4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新数据.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 845±33 Ma,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1.7~4.6)和相对年轻的亏损地幔二阶段(TDM2)模式年龄(2.97~3.12 Ga),表明其形成于新生地壳的重熔.变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 401±15 Ma和2 320±16 Ma,显示负的锆石εHf(t)值(-6.2^-0.8)和明显老的TDM2模式年龄(2.90~3.11 Ga),指示其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斜长黑云碎粒岩的变质锆石的年龄为1 948±16 Ma,结合已有变质年龄揭示一期1.96~1.95 Ga区域变质作用.扬子陆块西南缘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并保留了与Nuna超大陆聚合有关的多期构造-岩浆事件的记录.
崔晓庄任光明孙志明王鹏刘石磊邓奇任飞庞维华
关键词:太古代古元古代扬子陆块地质年代学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作用:来自年代学与沉积学的新证据被引量:5
2020年
华南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存在紧密联系,但仍缺乏精细刻画.对扬子西缘澄江组开展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澄江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为新元古代(870~780 Ma),少数为前新元古代(2850~1010 Ma),最显著的峰值为820 Ma,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4.5±5.4 Ma.结合已发表年龄数据,将澄江组沉积时限进一步限定为800~720 Ma.物源分析揭示澄江组的新元古代碎屑锆石剥蚀自邻近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前新元古代锆石可能来自于邻近新元古代岩体的剥蚀或地层的沉积再循环.扬子西缘新元古代中期沉积盆地具有由冲积扇相逐渐过渡为前扇三角洲相的沉积演化序列,最终形成了具有裂谷充填特征的"楔状地层".这种沉积超覆演化过程在整个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普遍存在,指示在800 Ma左右华南全面进入裂谷盆地成熟阶段.
刘石磊崔晓庄汪长林任光明王鹏庞维华任飞
关键词:碎屑锆石物源分析裂谷盆地地质年代学沉积学
西藏尼木整装勘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被引量:6
2015年
尼木铜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冈底斯陆块西段北缘,南邻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为冈底斯铜(钼)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在该区内已发现了冲江、厅宫、白荣-岗江大型铜钼矿床,以及总训铜钼矿、彭岗铜矿、那露果铅多金属矿等一批铜、钼多金属矿床(点)和化探异常区,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本文通过综合研究。
邹光富柏万灵张庆松毛英郑立波任飞高永娟
关键词:铜矿化成矿规律矿床类型冈底斯成矿地质条件
滇西双江县清平地区斜长角闪岩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昌宁-孟连洋演化的制约被引量:3
2021年
近年,昌宁-孟连结合带已获得了大量早古生代残余洋壳年龄及与之对应的弧岩浆记录,但晚古生代大洋演化相关的记录较少,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制约了对昌宁-孟连洋演化的认识。通过对双江县清平地区2件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42±3 Ma、410±6 Ma、365±6 Ma,其中410±6 Ma为继承年龄,其余代表岩浆结晶年龄。斜长角闪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_(2)含量为47.28%~48.18%,平均为47.90%,K_(2)O/Na_(2)O值小于1,具有富钠贫钾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高场强元素Nb、Ta无明显的亏损,Ti、Zr呈弱的负异常,总体特征具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的性质。(^(87)Sr/^(86)Sr)t=0.705288~0.705750,(^(143)Nd/^(144)Nd)t=0.512373~0.512424,ε_(Nd)(t)值为4.01~5.00,平均值4.72。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斜长角闪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型地幔(EMII)并具DUPAL异常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清平地区在442~365 Ma发育洋盆,表明昌宁-孟连结合带经历了原-古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
彭智敏关俊雷付于真胡金锋张璋王国芝任飞张向飞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SR-ND-PB同位素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被引量:26
2017年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任飞潘桂棠尹福光常梦瑶肖庆辉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西南三江
扬子陆块西缘中元古代菜子园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0
2017年
对扬子陆块西缘会理关河—通安地区菜子园蛇绿混杂岩进行了厘定。菜子园蛇绿混杂岩主要以强烈剪切变形的基质和洋板构造岩块混杂堆积为特征。基质主要有变质粉砂岩、板岩、硅质板岩、片岩、千枚岩等。洋板构造岩块由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硅质岩、大理岩等组成,部分地区玄武岩保留枕状构造,各岩块之间为构造接触关系。菜子园蛇绿混杂岩中桃树湾辉长岩和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类似N-MORB(正常洋中脊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于N-MOR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高场强元素,极低的Nb/U(9.74)、Nb/Th(3.02)和V/Ti(0.1)平均值,具典型MORB-like玄武岩(前弧玄武岩-FAB)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可能形成于洋内弧环境。桃树湾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辉长岩的年龄为1375±7Ma(MSWD=1.2,n=21),可能代表菜子园-通安洋洋壳初始俯冲的时间。菜子园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对重新认识通安群(通安组)的属性,研究扬子陆块西缘古—中元古代地层系统、地质演化、岩浆作用、构造定位,重新划分扬子陆块基底大地构造单元,以及探索全球Columbia超大陆裂解到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演化过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任光明庞维华潘桂棠王立全孙志明尹福光崔晓庄王冬兵邓奇任飞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
黔东南地区平略组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约束黔东南地区下江群平略组沉积年龄及厘定其地层对比关系,本次研究对采自黔东南地区下江群平略组中部的凝灰岩夹层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752.2±4.2 Ma(N=18,MSWD=0.13),指示平略组中部凝灰岩夹层形成时间。结合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平略组最大沉积年龄可能为760 Ma,而不是745 Ma。结合区域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平略组可与丹洲群拱洞组中上部、板溪群五强溪组中下部、休宁组中上部进行对比。平略组普遍发育的重力流沉积构造,可能是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构造转换的沉积响应,暗示华南裂谷沉积盆地演化可能与幕式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刘石磊崔晓庄汪长林任光明任飞陈风霖
关键词: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
再造西南“三江”造山带洋陆转换过程中的构造与古地理被引量:3
2022年
西南“三江”造山带包含消失的特提斯大洋及两侧大陆边缘“弧盆系”。采用大地构造相和盆地分析原理,对“三江”造山带中的沉积地质体进行岩相刻画、复原古地理、再造古构造、推演洋陆转化。在中二叠世之前,特提斯大洋持续扩张,冈瓦纳、欧亚2个大陆边缘拉张裂离,形成裂离地块(陆缘海台)与陆缘裂陷盆地,构成“多岛洋”构造-地理格局。中二叠世,特提斯大洋板块开始向北俯冲消减,欧亚大陆边缘的东大山—临沧一线形成增生前锋弧,前锋弧靠陆一侧转为弧后拉张环境,继续保持“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特提斯大洋板块继续向北俯冲消减,金沙江-哀牢山和澜沧江弧后盆地洋壳也分别向西、向东俯冲于昌都-思茅地块之下,使其转为双向弧后盆地;而中咱-中甸地块、甘孜-理塘洋还保持拉张环境。晚三叠世,特提斯洋、澜沧江和金沙江-哀牢山弧后盆地洋壳继续俯冲,直到关闭;昌都-思茅地块转为弧后双向前陆盆地,中咱-中甸地块转为周缘前陆盆地;中咱-中甸地块东部受甘孜-理塘弧后洋盆的俯冲,形成弧-盆系。晚三叠世,特提斯大洋板块开始向南西俯冲,形成冈底斯-腾冲陆缘岛弧。保山地块东部在晚三叠世早期为陆缘岛弧,晚期转为弧后前陆盆;西部形成周缘前陆盆地。这样,在大洋板块俯冲阶段形成冈瓦纳、欧亚2个大陆边缘与裂离地块上的2个级别的“多弧盆”构造-地理格局。
尹福光罗亮任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