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来 作品数:30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药专项基金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浅谈我校留学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实践和体会 2008年 留学生教育作为我校一个全新的教育层次,是对我校现有的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层次教育的补充。我校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招收几届留学生。目前我们教研室承担着巴基斯坦留学生的病理学教学任务。通过连续几年的病理学全英式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与经验。笔者针对留学生实验课教学谈一些体会。 齐妍 何永来 李锋 常彬 庞丽娟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课 留学生 PCV和CPAP法肺复张治疗ARDS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压力控制法(PCV)和持续气道正压法(CPAP)肺复张对ARD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RDS患者随机分为PCV和CPAP肺复张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复张前、复张后5 min、30 min及1 h的PaO2/FiO2、Cs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肺复张后两组患者PaO2/FiO2、Cdyn均上升(P<0.05),两种复张方法对氧合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Cdyn在肺复张后5 min、30 min较CPAP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肺复张后5 min、30 min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中心静脉压上升,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均于肺复张后1 h恢复(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和PCV法肺复张均能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和Cdyn,其中,PCV对Cdyn改善更为明显。两种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 李晓峰 尤伟艳 匡重申 何永来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呼吸系统顺应性 ICU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2011年 近年来,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技术在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与传统气管切开术(ST)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田培刚 朱桂云 何永来关键词:传统气管切开术 ANP及KIM-1在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心钠肽(ANP)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2—01~2012—09在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0、2、6、24、48h采集血液及尿液标本,用ELISA法分别检测ANP和KIM-1。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发生AKI,分为脓毒症AKI组、脓毒症非AKI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ICU住院期间28例患者发生AKI,AKI发生率46.67%。AKI组血ANP在2、6、24、48h和尿KIM-1在6、24、48h高于非AKI组(P〈0.05);2h血ANP和6h尿KIM-1与确诊AKI时24h血清肌酐(sCr)呈正相关(r=0.959,P=0.000;r=0.938,P=0.000)。2h血ANP和6h尿KIM-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10.772~0.957)和0.923(95%C10.854~0.992)。结论血ANP和尿KIM-1较sCr更早出现升高,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脓毒症是否发生AKI。 徐慧玲 程青虹 李建华 田培刚 何永来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血症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血症患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9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早期胰岛素干预治疗后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控制A组(4.4~6.1mmol/L)、血糖控制B组(6.2~8.3mmol/L)、血糖控制C组(8.4~10.0mmol/L)各30例。入住ICU后给予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各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7d应用ELISA法检测IL-6、IL-10水平。观察各时间点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28d病死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以及IL-6/IL-10比值、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血糖控制A组血清IL-6、IL-10、IL-6/IL-10比值、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2.21±1.53)ng/L、(62.47±11.04)ng/L、0.40±0.09、(12.07±3.55)分,血糖控制B组分别为(25.64±2.34)ng/L、(54.36±12.51)ng/L、0.44±0.14、(15.94±6.87)分,血糖控制C组分别为(32.63±4.08)ng/L、(48.14±10.33)ng/L、0.67±0.13、(15.56±7.53)分;3组IL-10均高于治疗前[血糖控制A组为(45.83±9.89)ng/L,血糖控制B组为(41.52±8.18)ng/L,血糖控制C组为(41.46±8.73)ng/L](P〈0.05),血糖控制A、血糖控制B组血清IL-6、IL-6/IL-10比值低于治疗前[血糖控制A组:(32.07±2.39)ng/L、0.74±0.15,血糖控制B组:(31.56±2.32)ng/L、0.75±0.21](P〈0.05),且治疗后7d,血糖控制A组IL-6、IL-6/IL-10低于血糖控制C组,IL-10高于血糖控制C组,而血糖控制A组治疗后APACHEII评分低于治疗前[(21.29±5.75)分]和血糖控制B、血糖控制C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MODS发生率(30.00%)、病死率(26.67%)低于血糖控制B组(43.33%、30.00%)和血糖控制C组(43.33%、33.33%),� 刘超 程青虹 张霞 林笑女 何永来 田培刚关键词:脓毒血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尼古丁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败血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HMGB-1血清浓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败血症大鼠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尼古丁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等炎症因子,比较浓度变化情况。Kaplan-Meier法对各组大鼠存活率经行分析,比较不同剂量尼古丁,不同时间点给药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浓度在模型建立后即开始增高,空白对照及生理盐水组较其它3组增高明显(p<0.05),在建模后第2天达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各组HMGB-1浓度在模型建立后第2天开始显著增高,尼古丁组及假手术组较其它3组增加缓慢(p<0.05),到第5天达最高值后均开始下降。尼古丁的最佳作用浓度为200ug/kg体重,最佳给药时间为模型建立后24h。与其它四组相比,尼古丁能显著降低败血症大鼠的血清HMGB-1浓度(p<0.05),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尼古丁组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古丁能显著降低败血症大鼠血清HMGB-1浓度,提高败血症大鼠的存活率,对败血症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张君 许航 何永来 徐文静 王勇 陆环 谢建新关键词:HMGB-1 尼古丁 存活率 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与软组织肉瘤的研究进展 2008年 齐妍 何永来 李锋 常彬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S 软组织肉瘤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HO-1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UTI组。除假手术组外,另两组脓毒症模型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法制造。术后0、12、24 h UTI组静脉注射UTI 5万U/kg,脓毒症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收集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通过收集Western印迹法HO-1蛋白活性水平测定结果和Realtime PCR收集HO-1mRNA水平的变化测定结果。结果术后6、12、24 h,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HO-1蛋白表达脓毒症组较假手术组均增多,UTI组较脓毒症组表达减少(P<0.05);UTI组、脓毒症组HO-1 mRNA的表达在术后6、12、24 h均多于假手术组(P<0.05),与蛋白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UTI可对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有关。 赵利 程青虹 曾建琼 何永来 张忠双 张海俊关键词:脓毒症 乌司他丁 血红素氧合酶-1 伴融合基因表达的上皮样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2014年 目的 探讨具有上皮分化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 结合文献对3例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RT-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38~70岁,肿瘤大小6 ~ 15 cm,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实性肿块.例1为存在PAX3-FKHR融合基因的腺泡状横纹肌肉瘤.镜下在束状或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背景中,可见少量呈巢状或梁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其间还散在细胞核偏位、胞质强嗜酸性的不典型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AE1/3灶性(+),desmin、MyoD1和Myogenin散在(+).例2和例3均为存在SYX-SSX融合基因的滑膜肉瘤,肿瘤细胞形态在梭形细胞背景中,1例可见多量上皮样及多核巨细胞,另1例可见多量透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EMA和vimentin均(+),bcl-2、CD99和AE1/AE3等表达不一致.以上病例均通过融合基因检测证实.结论 应用RT-PCR等分子手段检测特异性标记,为上皮样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 齐妍 何永来 邹泓 庞丽娟 赵瑾 常彬 胡建明 李锋关键词:上皮样细胞 分子病理诊断 融合基因 不同目标血糖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不同目标血糖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肺损伤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及血糖控制A组(4.4~6.1 mmol/L)、B组(6.2-8.3 mmol/L)、C组(8.4-10.0 mmol/L),各8只。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2 h处死,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ESM-1水平,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脓毒症组血清TNF-α、ESM-1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及各血糖控制组(均P〈0.05)。A组较B组和C组TNF-α、ESM-1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B组低于C组(P〈0.05)。肺病理组织损伤评分脓毒症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及各控制组(均P〈0.05),A组较B组和C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与6.2~8.3 mmol/L及8.4-10.0 mmol/L比较,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明显降低血中TNF-α、ESM-1的表达,且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最明显。 朱桂云 程青虹 何永来 李瑞瑞关键词: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