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谊婷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对比剂肾病
  • 6篇肾病
  • 6篇介入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反应蛋白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血管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高敏
  • 3篇高敏C反应蛋...
  • 2篇动脉介入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药物
  • 2篇造影

机构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心血管...
  • 1篇宜宾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何谊婷
  • 7篇谭宁
  • 6篇叶飘
  • 5篇刘勇
  • 5篇刘远辉
  • 2篇冉鹏
  • 2篇李华龙
  • 2篇杨大浩
  • 2篇何松坚
  • 2篇刘勇
  • 2篇刘远辉
  • 2篇谭宁
  • 1篇陈世群
  • 1篇何鹏程
  • 1篇周颖玲
  • 1篇陈纪言
  • 1篇蒋磊
  • 1篇黄水金
  • 1篇黄水金
  • 1篇罗建芳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肌酐相对正常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肌酐相对正常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入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术且肌酐相对正常(≤1.5mg/dl,1mg/dl=88.4μmol/L)患者972例,观察此类患者CIN的发生率、临床危险因素及院内死亡率。CIN的诊断标准为:接触对比剂后48~72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0.5mg/dl(>44.2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并排除其他诱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结果 972例患者中,CIN发生率为13.9%。CIN(+)组与CIN(-)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年龄>75岁(χ2=28.91,P=0.005)、女性(χ2=5.500,P=0.019)、低蛋白血症(χ2=11.953,P=0.002)、LVEF<45%(χ2=4.103,P=0.043)、急诊PCI(χ2=39.874,P<0.001)、使用利尿剂(χ2=23.654,P<0.001)、MehranCIN积分(t=-2.419,P=0.01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酐相对正常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急诊PCI、使用利尿剂、术后低血压(分别是OR=2.3,95%CI1.4~3.8,P=0.001;OR=2.8,95%CI1.8~4.2,P<0.001;OR=1.8,95%CI1.1~2.8,P=0.016;OR=2.5,95%CI1.1~5.6,P=0.025)。CIN(+)组比CIN(-)组院内死亡率显著增加(5.1%比0.3%,χ2=17.590,P<0.001)。结论术前肌酐相对正常患者行PCI术后仍可能发生CIN,且增加其死亡率;这些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急诊PCI、使用利尿剂、术后低血压;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予充分的肾脏保护预防措施。
刘远辉谭宁叶飘刘勇何谊婷冉鹏
关键词:肾病低血压
高敏C反应蛋白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
2012年
对比剂肾病(CIN)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于预防,多年来临床上一直在探讨如何寻找简易、有效、快速的筛查预测方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其可以预测CIN发生,有望成为CIN的一种新的诊断及预测因子,降低hs-CRP水平可能对CIN有潜在的防治作用,但仍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刘远辉刘勇何谊婷叶飘谭宁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对比剂肾病他汀类药物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诊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何谊婷刘远辉谭宁刘勇陈纪言周颖玲黄水金何鹏程杨大浩叶飘
冠状动脉杂交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杂交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PCI处理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杂交术组(n=53)和PCI组(n=49),治疗目标为达到最大限度完全血运重建。术后1、3、6、9、12个月及两年随访,术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靶血管通畅率及SYNTAX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状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评价两组患者两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生存率。结果冠状动脉杂交术组造影剂用量低于PCI组(P<0.001),两组IABP支持、监护室时间、LCX及RCA置入支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杂交术组平均住院时间、总支架长度及术后hs-CRP峰值低于PCI组,冠状动脉杂交术组造影剂肾病、急性心衰、复发心绞痛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也低于PCI组(P<0.05),两组院内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2.4年,平均16.2±11.3个月。随访期间冠状动脉杂交术组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急性心衰及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PCI组(分别是1.9%比8.2%、1.9%比8.2%、3.8%比12.2%、5.7%比14.3%,P<0.05),两组脑血管意外、主要出血事件及死亡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杂交术组两年总死亡率为3.8%,PCI组为4.1%。冠状动脉杂交术组术后1年靶血管通畅率为94.1%,高于PCI组的85.1%,SYNTAX评分低于PCI组(P<0.05)。结论与PCI术相比,冠状动脉杂交术可以减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治疗后中远期不良事件,且手术安全性高。
何松坚谭宁何谊婷刘远辉李华龙
关键词: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446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HUA组(205例)和非HUA组(241例)。HUA定义为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及女性血尿酸>357 μmol/L;CIN定义为接触对比剂后48~72 h内,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44.2 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损害。前瞻性观察两组患者的CIN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UA与CIN的相关性。 结果 在446例患者中,74例(16.6%)患者发生CIN, HUA组的CIN发生率高于非HUA组[23.9%(49/446)比10.4%(25/446),P=0.000]。发生CIN患者的病死率高于未发生CIN的患者[14.9%(11/74) 比 1.3%(5/372),P=0.000]。与非HUA组比较,HUA组肾脏替代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需要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低血压的比例较高(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OR=1.9,95%CI:1.1~3.5,P=0.037)、年龄〉75岁(OR=3.2,95%CI:1.8~5.7,P=0.000)、急诊PCI(OR=2.9,95%CI:1.6~5.1,P=0.000)和贫血(OR=2.1,95%CI:1.2~3.8,P=0.012)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HUA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远辉谭宁刘勇叶飘何谊婷冉鹏蒋磊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造影剂肾病
外周球囊封堵术处理介入术中股动脉穿孔致腹膜后血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外周球囊封堵术处理介入术中股动脉穿孔致腹膜后血肿(RPH)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2 492例术中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发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RPH 24例,13例患者采取外周球囊封堵术设为球囊封堵组,另11例患者采取了外科血管修补术处理,设为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以及止血效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动脉穿孔致RP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发现PCI治疗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RPH发生率约为0.96%。PCI中股动脉穿孔致RPH的独立预测因素有3个,包括女性(OR=8.94,95%CI:3.75~21.98,P〈0.01)、股动脉溃疡(OR=6.43,P〈0.05)及多次穿刺(〉3次)(OR=7.39,95%CI:2.74~13.76,P〈0.01);球囊封堵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止血抢救成功率均为100%;平均处理穿孔时间分别为(76.8±34.6)min及(88.5±3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度贫血(Hgb〈60g/L)分别为3例(23.1%)及2例(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各有1例(7.7%vs.9.1%,P〉0.05);两组均无穿刺侧下肢血运障碍以及死亡患者。结论 对于股动脉穿孔致进展型的RPH,外周球囊封堵术可较快、较好封堵止血,术后不良事件少,安全性及有效性好。
何松坚谭宁罗建芳刘勇何谊婷李华龙
关键词:腹膜后血肿
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导致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始动因素。血小板在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非常重要。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已是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石。然而,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肠道溃疡或出血、
谭宁何谊婷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过程不稳定型心绞痛抗血小板治疗
高敏C反应蛋白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人选22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hs—CRP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患者分为4组:Q1组(hs—CRP〈6.26mg/L),Q2组(hs—CRP6.26~14.44mg/L),Q3组(hs—CRP14.45~33.08mg/L),Q4组(hs—CRP〉33.08mg/L)。比较4组之间的基线资料、CIN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对比剂肾病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48~72h血肌酐值比基线值升高超过5mg/L。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hs—CtlP与CIN风险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中,21(9.8%)例患者发生C1N。Q1、Q2、Q3和Q4组的CIN发生率分别为1.8%(1/55)、1.8%(1/55)、14.5%(8/55)和20.0%(11/55)(趋势检验,P〈0.01);院内病死率、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均〉0.05)。ROE曲线显示:hs—CRP界值为16.85mg/L时,其预测CIN的敏感度为81.O%,特异度为61.8%,曲线下面积0.748。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CIN发病率显著相关(OR=6.88,95%C1:2.23~21.21,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贫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左心室射血分数〈4(1%、年龄〉75岁、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史后,hs—CRP〉16.85mg/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子(OR=15.91,95%“:3.43~73.85,P〈0.01);年龄〉75岁(OR=7.27,95%叫:1.85~28.63,P〈0.01)及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6.38,95%CI:1.48—27.41,P〈0.05)与CIN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
何谊婷谭宁刘远辉陈世群刘勇黄水金杨大浩叶飘冉鹏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血管成形术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4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人选2011-01至2012—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治疗的患者70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226例)和常规治疗组(474例)。伞部患者入院前3个月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hs—CRP水平均在3mg/L水平以L,PCI术前24h~术后72h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在常规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记录PCI术前及术后48~72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CIN的诊断标准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接触对比剂后48~72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0.5mg/dl(44.2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观察入选患者CIN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透析等)。结果:100例(14.2%)患者发生了对比剂肾病,强化治疗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13.3%VS14.8%,x2=0.278,P=O.59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死亡率(0.4%比0%,x2=0.96,P=O.327)、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0.9%比0.4%,x2=O.834,P=O.770)、再发心肌梗死(1.1%比0.4%,x2=0.682,P=O.409)、急性心力衰竭(2.7%比2.1%,x20.197,P=0.658)等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CIN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强化他汀、术前hs—CRP、年龄〉75岁、糖尿病、基础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急诊PCI、同手术期低血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hs—CRP、急诊PCI、围手术期低血压仍与CIN显著独立相关(分别是OR=1.009,95%CI1.003—1
叶飘谭宁刘勇刘远辉何谊婷冉鹏李华龙蒋磊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肾病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