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长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腺炎
  • 3篇胆道
  • 3篇脾脏
  • 3篇急性胰腺炎
  • 2篇胆囊
  • 2篇炎症
  • 2篇生理学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手术
  • 1篇胆道损伤
  • 1篇胆道造影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切除

机构

  • 11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蚌埠市中医院
  • 1篇安徽省利辛县...

作者

  • 12篇何长林
  • 3篇鲁正
  • 3篇刘金新
  • 3篇朱言亮
  • 3篇骆杰
  • 2篇刘付宝
  • 1篇董柱
  • 1篇顾琴龙
  • 1篇崔培元
  • 1篇李宗狂
  • 1篇章仁道
  • 1篇刘瑞林
  • 1篇刘会春
  • 1篇解方哲
  • 1篇谢群
  • 1篇吴允明
  • 1篇刘生光
  • 1篇刘牧林
  • 1篇高学敏

传媒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全国外科学术...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2
  • 1篇198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癌的积极外科处理
2001年
何长林李宗狂
关键词:胆囊癌外科手术GC疗效
扩大乏特氏乳头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2000年
目的 介绍扩大乏特氏乳头切除术 (extendedresectionofVaterpapilla ,ERVP) ,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1993~ 1995年间 ,按以下标准选择 12例Vater壶腹部肿瘤行ERVP :(1)术前检查无远处转移征象。 (2 )术中探查无肝脏以及腹腔转移 ,胰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活检阴性。 (3)肿瘤直径≤ 2cm ,术中病理报告为腺癌或者腺瘤 ,并且切缘阴性。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2例ERVP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 ,平均手术时间 2h 2 0min ,平均输血 433ml,平均住院时间 15 .8d。 10例Vater壶腹部腺癌中 ,5例平均存活 42个月 (36~ 6 2个月 ) ;5例无瘤健存 2 0~ 6 4个月 ,有 2例Vater壶腹部腺瘤已分别存活 42个月和 36个月。结论 ERVP手术易掌握 ,创伤小 ,并发症少 ,死亡率低 ,但其切除范围局限 ,根治不彻底 ,建议用于老年、高危、壶腹部腺癌直径≤
何长林吴允明崔培元骆杰
关键词:腺癌
具有相对探查指征的胆总管术中处理对策
2002年
目的 :探讨具有相对探查指征的胆总管术中处理方法 ,提高胆总管切开探查的准确性。方法 :对 112例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 2 8例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 2 7例 ;常规切开胆总管探查 5 7例。结果 :胆道造影 2 8例中 ,有 4例胆总管结石 ,3例肝胰壶腹括约肌狭窄 ,2 1例阴性 ;胆道镜检查 2 7例 ,发现 17例胆总管结石且均经胆囊管取石成功 ,10例阴性 ;两种检查阴性率 5 6 .4 % (31/ 5 5 ) ,胆总管未切开 4 8例 ,术后平均 9天出院。常规探查 5 7例中 ,均予切开胆总管 ,36例阴性 ,阴性率 6 3.2 % ,且术中留置T型管外引流 ,平均 15天出院。结论 :对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的患者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 ,或纤维胆道镜检查 ,可避免切开许多不该切开的胆总管 ,降低胆总管切开探查阴性率 ,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刘付宝何长林刘会春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总管胆道造影胆道镜
脾脏及其Tuftsin对移植性小鼠宫颈癌(U[*v27*])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顾琴龙何长林谢群
关键词:肿瘤移植小家鼠肿瘤免疫疗法肿瘤动物模型
一氧化氮预防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小鼠实验性腹膜创伤后腹膜粘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 80只 ,预实验组 8只小鼠采用改良Mazuji方法制作实验性手术创伤模型 ,检验该方法致腹膜粘连之效果。实验组 72只小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 ,按上述方法制作实验性手术创伤 ,分别于关腹前、术后连续 3天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液 (Ⅰ )、L 精氨酸生理盐水液 (Ⅱ )和NG 硝基精氨酸甲酯生理盐水液 (Ⅲ )。术后 3(a)、7(b)、1 4 (c)天各组分别随机取 8只小鼠自眼球后采血测定血清NO值 ;采用Nair分级标准记录粘连得分和切取粘连肠管组织测定羟脯氨酸 (OHP)值两项指标来评价粘连严重程度。结果 :预实验组 :术后 2周处死小鼠 ,粘连发生率 1 0 0 % ,均为中、重度粘连 (3~ 4级 ) ,平均粘连得分 3.5 0± 0 .5 3。实验组 (1 )粘连严重程度 :术后第 3天各组间粘连得分及组织OHP值很低且几乎相等 (P >0 .0 5 ) ,第 7、1 4天Ⅰ、Ⅲ组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1 ) ;a亚组平均粘连得分及OHP值最低 ,c亚组最高 ,b亚组其次 (P <0 .0 1 )。且在b、c亚组平均粘连得分与OHP值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1 )。 (2 )血清NO值 :Ⅱ组明显高于Ⅰ、Ⅲ组 (P <0 .0 1 ) ,且Ⅰ、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组间比较a、b、c亚组NO值差异均无显?
刘付宝刘生光何长林刘瑞林
关键词:一氧化氮创伤腹膜
肝段切除治疗伴有肝硬变的肝癌
1998年
目的:对伴有肝硬变的肝癌,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术式。方法:收集肝段切除组38例,半肝切除组40例,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肝段切除组和半肝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15例(P<0.05),手术死亡为0和8例(P<0.05),平均输血量为421±321ml和630±299ml(P<0.05),平均手术时间为150±27min和200±29min(P<0.01)。术后存活5年为8例和9例(P>0.05)。
何长林骆杰高学敏毛贤畅苏辉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变肝切除术
胆道手术中迷走神经阻滞术的应用被引量:10
1992年
本文报告4例胆道术中心跳骤停者。4例术前EKG均有异常,4例均为硬膜外麻醉,心跳骤停均发生子探查显露胆囊时。2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为探讨胆道手术对心血管的影响及有效预防措施,本组前瞻性研究发现,胆道结石患者的心功能异常,在胆道疾病未纠正前,尤其急性炎症期很难纠正,而手术刺激又难避免。迷走神经阻滞术可有效预防胆道术中的心跳骤停。
何长林章仁道蒋劲
关键词:胆道手术心跳骤停胆心综合征
大鼠急性胰腺炎反应中脾脏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脾脏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P)病程中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AP组,脾切除组,脾切除+AP组。手术后2 4h检测各组血清TNF α,IL 1β,IL 6及IL 1 0水平,术后2d测肠细菌移位率,并取末段回肠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受损情况。结果 脾切除+AP组TNF α,IL 1β,IL 6及IL 1 0值分别为3. 0 6±3. 6 1, 1 6. 4 6±5. 5 2, 19. 90±6. 8 9, 6. 9 4±3. 9 3;AP组的测得值分别为1 9. 9 3±2. 3 8, 4 2. 7 9±4. 3 1, 2 0. 1 9±3. 3 5, 3 9. 2 8±1 2. 6 9。脾切除+AP组TNF α,IL 1β及IL 1 0的值显著低于AP组(P < 0. 0 5 ),脾切除+AP组细菌移位率为4 0%显著低于AP组9 3. 3% (P< 0. 0 5 )。脾切除+AP组肠黏膜上皮仅轻微水肿,肠黏膜基本完整,而AP组肠黏膜上皮水肿明显,绒毛坏死,上皮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菌移位。结论 脾脏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可明显促进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脾脏切除后可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肠黏膜受损减轻,细菌移位率下降。
鲁正朱言亮何长林刘金新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空肠营养30例分析
1998年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术后空肠营养的使用体会。方法:ASP58例,分为营养组(30例)和补液组(28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营养组术后血清白蛋白、RBC恢复较快;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营养组62.4d,补液组73.2d;术后并发症:营养组10例,补液组18例(P<0.05);病死率营养组16.7%(5例),补液组32.1%(9例)(P>0.05)。结论:ASP术后空肠营养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重要措施之一。
何长林骆杰解方哲
关键词:胰腺炎肠饲营养需要量空肠营养
脾脏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脾脏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胰胆管内注入3%牛磺胆酸钠(0.7ml/kg)及胰蛋白酶(3000u/kg)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脾切除组,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组。分别观察各组血清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测细菌移位率,取末段回肠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肠黏膜受损情况。结果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TNFα,IL1β,IL6及IL10的测得值分别为3.06±3.61,16.46±5.52,19.90±6.89,6.94±3.93,急性胰腺炎组的测得值分别为19.93±2.38,42.79±4.31,20.19±3.35,39.28±12.69,其中TNFα,IL1β及IL10的值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与急性胰腺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细菌移位率为40%,急性胰腺炎组细菌移位率为93.3%,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从病理学检查结果看,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仅轻微水肿,肠黏膜屏障基本完整,而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水肿明显,绒毛坏死,上皮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菌移位。结论脾脏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可以明显促进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脾脏切除后可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肠黏膜屏障受损减轻,细菌移位率下降。
鲁正朱言亮何长林刘金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脾脏炎性细胞浸润急性炎症反应牛磺胆酸钠细胞变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