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莉

作品数:12 被引量:1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药物
  • 3篇剖宫产
  • 3篇子宫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用药
  • 2篇预防性
  • 2篇围手术期抗菌...
  • 2篇宫腔
  • 2篇宫腔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心理

机构

  • 12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作者

  • 12篇余莉
  • 6篇陈健华
  • 6篇侯智勇
  • 5篇黎普茜
  • 3篇林颖
  • 3篇王彤
  • 3篇陈树明
  • 3篇李军
  • 3篇王在国
  • 2篇钟慧卿
  • 1篇李清
  • 1篇李莉
  • 1篇张婷
  • 1篇曹雪辉
  • 1篇肖丽娟
  • 1篇梁见弟
  • 1篇蒋敏桥
  • 1篇刘军
  • 1篇卢小玲
  • 1篇李栩萍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与早产胎膜早破及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母血C-反应蛋白(CRP)与早产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8例(69%)在早产临产前出现胎膜早破,其血清CRP水平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vs±3.4vs,9.2±1.3,P<0.05)。31例(36.9%)诊断为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其血清CRP水平高于无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vs±2.6vs,8.5±1.4,P<0.05)。结论:监测孕妇血清CRP的浓度变化,有助于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治。
余莉陈健华
关键词:C-反应蛋白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metriosis,EMs)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35例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20例对照组为因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在我科行子宫切除术,且月经周期正常的子宫内膜中MMP-7和TIMP-1表达情况,检测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7在EMs在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异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45.7%,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40.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在两组所有标本中均有阳性表达。TIMP-1在研究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在位内膜,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7在EMs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MMP-7在位内膜中表达增强,异位内膜TIMP-1表达减弱,是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细胞具有侵袭能力的原因之一。
余莉李莉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7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子宫内膜异位症
针状电极在宫-腹腔镜联合子宫中隔切除术中1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针状电极在宫-腹腔镜联合子宫中隔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18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或自然流产史患者,应用针状电极在宫-腹腔镜联合下行子宫中隔切除术,观察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妊娠情况。结果: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6例术后3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正常,1例轻度宫腔粘连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恢复,1例子宫中隔残留行第二次手术后恢复;7例自然受孕,2例IVF-ET术后妊娠;7例足月分娩,2例妊娠中。结论:针状电极在宫-腹腔镜联合子宫中隔切除术简单、安全,矫正宫腔形态,改善妊娠结局,效果良好,是治疗子宫中隔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陈健华黎普茜余莉蒋敏桥钟慧卿
关键词:针状电极宫腔镜腹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
全子宫切除术对妇女心理状况的影响
2004年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妇女心理状况的变化。方法:因子宫肌瘤而行全子宫切除术60例,剔除术40例,分别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及回答相关问卷。结果:切除子宫组SCL-90得分、功能障碍及被丧失感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高。结论:应严格掌握全子宫切除术的指征。
侯智勇余莉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手术心理卫生
院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依从性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影响医院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规范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选择外科Ⅰ、Ⅱ类切口择期手术病例,以2003年10月~2004年3月出院者210例作为实验组,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合理用药宣传教育,定期检查规范执行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奖惩;以2002年10月~2003年3月出院者212例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考察对规范的依从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规范的依从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培训、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对合理用药规范的依从率,把合理用药工作落在实处。
李军陈树明林颖侯智勇王彤王在国余莉黎普茜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依从性
改良式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 0例需宫颈锥切患者的手术进行了改良,观察手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主要是继发性出血、宫颈粘连、狭窄等。结果:术中平均出血为2 2 .5±5 .2ml,平均手术时间为2 4 .2±4 .9分钟;术后无1例出血病例发生,无宫颈粘连及狭窄病例。结论:改良式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的治疗中是一种更有价值的诊疗方法。
陈健华肖丽娟余莉黎普茜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
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间及方式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间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2008年2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34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34~36周与≥37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为34~36周,剖宫产是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余莉侯智勇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阴道分娩预后
无B超监护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120例疗效分析
陈健华韦励张斌李栩萍梁见弟张婷曹雪辉卢小玲余莉侯智勇李清钟慧卿
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门诊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术明确肌瘤的大小、位置及分型。我院的无B超监护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方法,视野清晰,无须其他仪器监护,均在直视下安全...
关键词: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
二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利弊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并发症。方法:对该院产科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因瘢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的14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手术方式术中粘连程度、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依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余莉陈健华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手术方式术后情况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监测被引量:143
2005年
目的 :制定并实施院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Ⅰ、Ⅱ类切口择期手术病例 ,试验组 (210例)按“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用药 ,对照组 (212例 )按习惯方法用药。结果 :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试验组抗菌药物费用、药品费用、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1)。结论 :在院内制定和实施规范化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方案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 ,降低医疗费用 ,值得推广。
陈树明林颖李军侯智勇王彤王在国余莉黎普茜
关键词:围手术期合理用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