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继华

作品数:62 被引量:538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油松
  • 9篇性状
  • 9篇植物
  • 8篇阔叶
  • 8篇功能性状
  • 7篇松林
  • 5篇叶片
  • 5篇幼苗
  • 5篇阔叶林
  • 4篇氮沉降
  • 4篇叶片性状
  • 4篇油松林
  • 4篇树种
  • 4篇天然油松林
  • 4篇气候
  • 4篇群落
  • 4篇主要树种
  • 4篇物量
  • 4篇小麦
  • 4篇阔叶红松

机构

  • 4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廊坊市农业局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国网北京经济...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61篇侯继华
  • 14篇何念鹏
  • 8篇张春雨
  • 8篇赵秀海
  • 7篇赵俊兰
  • 7篇周艳华
  • 7篇李颖
  • 7篇王瑞华
  • 6篇魏丽萍
  • 6篇杨松
  • 6篇张彪
  • 6篇张凯
  • 5篇姜力
  • 5篇王晓洁
  • 5篇姚婧
  • 4篇蒋思思
  • 4篇武月梅
  • 4篇杜宗清
  • 3篇安其东
  • 2篇任一星

传媒

  • 13篇生态学报
  • 8篇河北农业科技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教育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Journa...
  • 2篇2006年全...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河北农业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气候变暖背景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温度敏感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温度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的温度敏感性的重要手段,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作为典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重要的碳汇,研究其生产力对环境温度的响应,对提升中国森林植被碳循环模拟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对象,收集长白山通量站2003—2011年共9年的观测数据,通过进行整合分析,量化了生态系统碳循环的3个关键过程: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响应曲线,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子对其最适温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总初级生产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温度响应均表现为一条峰值曲线,并存在最适温,GPP的最适温(tGPP)与NEP的最适温(tNEP)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年际尺度上,一年中最高空气温度的改变是引起tGPP和tNEP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年均温和夏季温度对tGPP和tNEP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当最高温度升高1℃时,tGPP和tNEP分别增加0.41和0.66℃。降水、光和有效辐射、饱和蒸汽压差等环境因子对tGPP和tNEP无显著影响,但夏季降水能够降低温度对tGPP的影响。【结论】通过上述研究说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及净生产力存在温度适应现象,当研究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模型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温度适应,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和反馈。
石旭霞侯继华王冰雪王安志吴家兵张雷明苏文牛书丽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碳循环温度敏感性气候因子
中国不同地带性森林乔木叶片热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反映植物生命活动变化规律最敏感的器官,其性状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1]。热值(CV)是植物相对稳定的一个性质,即指单位质量干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值(KJ·g-1),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多种生理活动密切有关,
宋广艳何念鹏侯继华
关键词:乔木生活型叶片性状
高油大豆冀黄13栽培技术
2007年
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即种子清选、晒种、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6公斤药剂拌种。二是施足底肥。一般每亩底施优质粗肥2~3立方米,特别是土质瘠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同时配施化肥,二铵15公斤,尿素5~7.5公斤,钾肥5公斤。三是平整土地、足墒下种。
侯继华王瑞华
关键词:高油大豆辛硫磷乳油种子处理种子清选药剂拌种平整土地
森林生态系统性状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基于中国东部样带的整合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性状(Trait)或功能性状(Functional trait)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和进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可量度的特征,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或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功能性状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物种水平的植物叶片和根性状的研究领域;然而,自然生态系统是复杂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自身的多种性状间及其不同生物间性状的相互作用是广泛存在的,因此需要跨学科、系统性、集成式地调查和研究。以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性状的综合测定;基于其核心的研究结论并适当整合NSTEC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希望能给性状研究提供新的调查模式和分析思路。沿NSTEC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3700km样带选取了9个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在群落结构调查基础上对群落内所有植物种类(总计1177物种)开展了系统性的性状测定(叶-枝-干-根多元素含量,叶片形态性状-气孔性状-解剖性状-叶绿素含量-多元素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细根形态性状-解剖性状-多元素含量等),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土壤有机质结构与组成、土壤碳氮周转及其温度敏感性等参数。基于上述数据,不仅按传统途径系统性地探讨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多种性状的纬度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科学地将器官水平测定性状推导至天然森林群落水平"科学难题,并从多个性状角度建立了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性状与功能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性状网络"和"生态系统性状"概念,以其更好地用于揭示自然界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验证和发展生态学理论、探讨多种性状间协同(权衡)的生态系统生产力优化机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希望通过解
何念鹏张佳慧刘聪聪徐丽陈智刘远王瑞丽赵宁徐志伟田静田静王情李颖李颖侯继华
关键词:样带生态系统性状影响因素生物地理学
冰雪灾害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幼苗更新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雪灾林隙与非林隙条件下幼苗的组成、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冰雪灾害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幼苗更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的个体密度在林隙内外差别不大;(2)乔木幼苗在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非林隙,灌木幼苗在非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林隙;(3)主要乔木树种的幼苗对林隙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4)整体上,幼苗在中度干扰林隙中的物种多样性最高;(5)幼苗密度、幼苗种类与受灾程度相关性都不显著。
毛双燕侯继华赵秀海何俊范娟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冰雪灾害幼苗更新林隙
绿色红小豆生产技术被引量:1
2007年
周艳华侯继华
关键词:生产技术红小豆农业生态环境环境质量标准空气清新绿色食品
油松叶功能性状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26
2017年
植物叶功能性状能够直接或间接反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这种适应策略会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目前已有大量关于植物叶功能性状与环境间关系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使用性状平均值代替物种,忽略了性状的种内变化。油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其叶功能性状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的理解种内功能性状与环境间的关系。于2014年6—9月对辽宁、内蒙、北京、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等地天然油松进行采样并对其重要的8个叶功能性状的分布特征及主控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各叶性状值存在较大的种内变异系数(4.82%—25.85%),除1年生叶碳含量(LCC)油松各叶功能性状值在不同研究地点间差异显著(P<0.05);2)油松叶长(LL)、叶厚(LT)、比叶面积(SLA)、气孔密度(SD)、叶氮含量(LNC)存在较弱的经度格局,LT、SD、LNC存在较弱的纬度格局(0.05
张凯侯继华何念鹏
关键词:油松主控因素通径分析
吉林西部草原地区蚂蚁种类及分布被引量:20
2002年
在吉林西部草原地区蚂蚁是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 ,数量巨大 ,但种类少 ,仅发现 3亚科 9属 1 4种。放牧场、撂荒地、农田、人工林、乡间土路、院落 6种生境中分布最多的蚂蚁是红林蚁和铺道蚁 ,撂荒地和人工林的蚂蚁种类和巢口密度最大。在割草场分布的蚂蚁主要是玉米毛蚁、黄墩蚁和铺道蚁 ,它们均修建明显的地上蚁丘 ,蚁丘呈环带状分布 ,即主要分布在草地与碱斑的交界处 ,并且从草场边缘向中心 ,蚁丘的数量逐渐减少。利用拥挤度指数对蚁丘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 ,表明蚁丘呈聚集分布 。
侯继华周道玮姜世成
关键词:蚂蚁
功能多样性的预测准度受所选择的植物性状数量制约被引量:4
2021年
植物功能多样性(Functional diversity)是将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结构相结合而推导的整合参数,为人们揭示植物适应策略、植物性状间关系以及植物性状与功能间关系等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新技术手段。然而,至今人们还不清楚功能多样性参数与所选取性状数量的关系,即它是否存在性状数量的依赖性?这些信息对正确使用功能多样性参数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中国东部森林样带9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规范化测定的366个乔木物种和34种功能性状,对7个广泛使用的功能多样性参数的数量依赖性进行了检验,它们分别是功能丰富度参数(functional attribute diversity, FAD;modified FAD, MFAD;convex hull hypervolume, FRic)、功能均匀度参数(functional evenness, FEve)、功能离散度参数(functional divergence, FDiv;functional dispersion, FDis;quadratic entropy, RaoQ)。分析结果表明:功能丰富度参数均随着所选择性状数量增加而增加,但功能离散度的各个参数对性状数量变化表现出不一致趋势。整体而言,虽然FAD、MFAD、FRic、RaoQ随着性状数量变化而变化,但它们是可预测的,可比较的。实验结果证明所选择的性状数量强烈地影响功能多样性参数,大部分参数随着性状数量变化是可预测的,证实了功能性状参数是具有重要潜力的技术手段(特定地点研究和不同研究间的比较),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性状数量选择的影响。
张自浩侯继华何念鹏
关键词:性状丰富度均匀度离散度可预测性
廊坊市积极创新推广方式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2005年
王瑞华武月梅姜力赵俊兰兰凤梅侯继华周艳华杜宗清张彪安其东
关键词: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发展科技知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