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三

作品数:12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学习者
  • 3篇互动
  • 2篇知识
  • 2篇知识点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网络
  • 2篇控件
  • 2篇交互式教学
  • 2篇教学
  • 2篇关联图
  • 2篇编辑控件
  • 2篇大数据
  • 1篇电脑
  • 1篇电脑显示
  • 1篇电脑显示器
  • 1篇读物
  • 1篇引用网络
  • 1篇增强现实技术
  • 1篇智能教育

机构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柏林洪堡大学

作者

  • 11篇刘三
  • 5篇刘智
  • 4篇刘三
  • 2篇何秀玲
  • 2篇陈增照
  • 2篇杨宗凯
  • 2篇戴志诚
  • 1篇丁万
  • 1篇孙建文
  • 1篇舒江波
  • 1篇逄博
  • 1篇李卿
  • 1篇粟柱
  • 1篇杨重阳

传媒

  • 3篇中国电化教育
  • 2篇远程教育杂志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教育信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POCs论坛中学习者的交互模式研究——基于回复网络和引用网络的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SPOCs论坛作为一种支持在线学习的辅助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学习空间。该文以中部某师范大学云课堂平台中一个学期的课程论坛发帖为研究对象,采集学习者在线交互时产生的日志文件、发帖内容等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和Engel创建的新指标体系,同时对论坛发帖中的回复关系和引用关系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两种关系模式下交互模式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在群体水平上,基于引用关系得到的交互数量更多,且引用网络的群体指标值均高于回复网络;在个体水平上,基于个体指标分组的两类网络中的成员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一结果表明SPOCs论坛中学习者之间并不只是存在着同一层级的简单的回复关系,还存在着大量对其他学习者发帖内容的引用关系;相比于回复网络,引用网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习者实际发生的交互关系。
刘三韩雪柴唤友欧阳柏强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交互模式引用网络
SPOC论坛互动中学习者情绪特征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5
2018年
SPOC论坛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反馈载体,往往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业情绪信息,且情绪类型复杂多样。相关研究已表明学习者的在线学业情绪对学习过程及成效具有一定影响。为了深入剖析情绪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该文将困惑纳入在线学业情绪范畴,以华中师范大学云课堂平台中三个学期的课程论坛发帖为研究对象,基于情绪词典的特征匹配及情绪密度计算方法调查学习者情绪的表达特征及群体情绪的演化趋势,验证不同学业成就学习者的情绪差异性及情绪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积极情绪特征词表达学习感受与意见,且积极情绪密度显著高于困惑及消极情绪密度。高、低成就组及中、低成就组间的困惑与消极情绪差异显著。在特定学习进程中,学习者的积极、困惑情绪与学习效果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整体学习进程中,学习者的消极情绪与学习效果呈显著负相关。对论坛中群体情绪的动态追踪可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诉求,并实施精准化的教学干预。
刘智杨重阳彭晛刘三刘三粟柱
基于学生个人大数据的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高校各类教学管理业务系统记录着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行为数据,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类型多样的学生个人大数据环境.该文从学生学籍信息、学习表现、校园生活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构建学生个人大数据行为分析模型,并对学生校园消费数据进行挖掘,探究学生饮食规律和消费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特征:1)在校期间学生就餐总人次和早餐就餐率均呈递减趋势;2)大一新生早餐就餐时间早于全校早餐就餐高峰1 h;3)学生消费水平越稳定、饮食越规律、学习努力程度越高,学生学业表现水平越好;4)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正餐就餐率、早餐就餐率、就餐消费水平等变量有较强的相关性.
舒江波葛雄彭利园胡茜茜刘三
论教育的可计算性被引量:6
2023年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计算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计算成为21世纪的视角,“计算型社会”正在形成,教育科研领域也深受计算的影响,诞生出新的学科研究方向、研究范式和研究思想。研究以此为背景,探索与讨论了教育可计算具备的理论和现实条件,阐明了教育计算在全方位感知教育教学情境、全维度理解教育教学主体、个性化供给教育教学服务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最后,梳理了新技术、新范式和新思想带来的挑战,提出要审慎利用计算和计算主义思想推动教育研究量化工作发展,解决新型伦理问题,实现人文色彩的重赋。
刘三郝晓晗李卿
关键词:可计算性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学习分析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也日趋成熟。其中,社会网络分析已逐渐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云课堂平台上《文学翻译》课程的论坛讨论区进行数据采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在线学习者在互动讨论中形成的社会网络位置信息与学习成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论坛中,学习成效高的学习者趋于同学习成效低的学习者建立交互联系,而学习者的社会网络中心性与学习成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学习成效高的学习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石月凤刘三刘智韩继辉彭晛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物理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情绪感知研究综述被引量:22
2019年
在"人—技"协同进化的教育发展态势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交互环境正面临深刻变革,物理学习空间内的学习支持服务亟待重塑。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采用传感器获取学习者的生理行为数据,结合学习分析技术推测其情绪状态,并以适当的干预机制来提高积极情绪唤醒度,进而助力于个体学业成功。当前,在物理学习空间中,针对学习者情绪感知的主要手段有人工观察法、自我报告法、基于生理信号、语音信号、面部表情信号以及眼动信号的感知方法;应用研究案例包含智能导师系统、虚拟学习同伴、情绪互动支持、自我调节能力评估、学情分析监控等主题。对物理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情绪感知的研究,可为未来学习空间的重塑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参照。
刘智方常丽刘三刘三
关键词:传感器生理信号智能教育
一种多种资源展示的交互式教学导图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种资源展示的交互式教学导图系统,包括:知识关联图编辑模块,用于在编辑界面中绘制表征教学知识点的节点和节点间连接关系,形成知识关联图;资源关联模块,用于对知识关联图中的各节点进行资源关联;对于同一节点关联...
刘三何秀玲杨宗凯陈增照戴志诚
物理空间中的智能学伴系统:感知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技术——访柏林洪堡大学教育技术专家Niels Pinkwart教授被引量:16
2018年
在"人—技"协同进化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物理空间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将面临深刻变革。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与可穿戴技术的涌现,面向物理空间的学习分析技术已应运而生,其中一个研究趋势是利用传感器技术探察个体学习状态,并基于感知数据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适应与自主化学习环境。国际上,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已开始重点布局此项研究,致力于提供个性化学习反馈、推荐和干预等服务以创设移动式的智能学伴系统。如何获取学习者生理数据、合理利用这些数据、推测其学习状态(情绪、认知、注意力等)以及基于这些数据能为学习者提供哪些学习服务已成为研究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传感器的自适应学习分析(Leaning Analytics for Sensor-based Adaptive Learning,LISA)是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资助的一个校企联合研发项目,旨在通过传感器感知个体在物理空间内的学习状态以支持自适应学习和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其核心是构建"移动学习同伴"以帮助学习者开展学习反思和协助教师实时监控。该项目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智能学伴系统能感知哪些信息?提供哪些学习服务?如何评估其效果?未来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Niels Pinkwart教授进行专访。Niels Pinkwart教授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目前担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副主任,洪堡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的"技术增强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研究中心和"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社会"(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Computer Science and Society)实验室主任,德国计算机学会学习分析与e-learning工作组的联席主席。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技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他发表论文超过
刘智刘三刘三
关键词:物理空间
一种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与平面读物相结合的汉字学习方法
本发明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与平面读物相结合的汉字学习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将摄像头对准平面读物,获得真实世界的图像,再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合成之后在电脑显示器上输出。本方法对传统的汉字学习方法进...
刘三逄博丁万
文献传递
群体学习讨论中认知-主题联合建模及其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基于讨论引导方式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23年
群体学习讨论中产生的大量互动话语能够反映学习者的认知等内在心理特征,为教师深度理解学习者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针对当前学习者存在认知迷航但学习主体难计算等关键挑战,对认知和主题进行联合建模,构建了时序认知主题模型(Temporal Cognitive Topic Model,TCTM),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两门课程的讨论区数据,检测和追踪了学习者在不同认知下最关注的主题以及讨论引导方式对认知主题和学习成效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在“Python语言与程序设计”课程中,高学习成效群体在课程前期和中期分享与课程有关的想法,多为“洞察”和“包含”认知;低学习成效群体在课程后期寻求课程主题答案,多为“暂定”和“排除”认知。教师辅助时,学习者“洞察”和“包含”认知下的新想法对学习成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因果”认知下的社交/情绪对学习成效有负向影响。(2)在“心理学与生活”课程中,高学习成效群体在课程前期“洞察”新观点,而低学习成效群体集中在课程后期,且其课程后期对证书的“因果”和“差距”认知多于高学习成效群体。教师发布主题帖时,学习者“洞察”新观点、“暂定”寻求新知识对学习成效有正向影响,但“确定”的社交/情绪对学习成效有负向影响;教师辅助时,弄清证书获取因素对学习成效有正向影响。研究提出的模型和实证分析结果,能够为理解群体学习讨论中隐藏内部心理特征和识别风险学习者提供有效支持。
刘智穆瑞刘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