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干细胞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骨髓间充质
  • 11篇充质干细胞
  • 10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脊髓
  • 4篇WISTAR...
  • 3篇胸腺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成骨
  • 3篇大鼠骨髓
  • 3篇大鼠骨髓间充...
  • 2篇凋亡
  • 2篇牙槽
  • 2篇牙槽骨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炎
  • 2篇牙周炎治疗
  • 2篇收缩性

机构

  • 19篇吉林大学
  • 5篇吉林大学第二...
  • 5篇解放军第20...
  • 3篇北华大学
  • 3篇延边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长春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刘丽萍
  • 9篇陈玉丙
  • 5篇姜大伟
  • 5篇高德萱
  • 5篇贾全章
  • 5篇徐爽
  • 5篇孙景海
  • 5篇李东君
  • 5篇王风华
  • 4篇程志强
  • 4篇刘国民
  • 4篇罗云纲
  • 3篇齐亚莉
  • 3篇吴传真
  • 3篇张红梅
  • 3篇龚守良
  • 3篇王洪艳
  • 2篇宋祥福
  • 1篇吴宣萱
  • 1篇夏长丽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充质干细胞对辐射诱发胸腺瘤β-catenin和c-myc基因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辐射诱发胸腺瘤过程中β-catenin和c-myc mRNA表达影响,为阐明MSC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C57BL/6小鼠MSCs,X射线照射C57BL/6小鼠建立胸腺淋巴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辐射组及MSCs组,每组6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胸腺β-catenin和c-myc mRNA表达。结果辐射组小鼠胸腺瘤β-catenin mRNA表达量(0.92±0.23)明显高于对照组(0.64±0.21)(P<0.05),MSCs组β-catenin mRNA表达量(0.77±0.24)下降;与对照组(1.48±0.34)比较,辐射组c-myc mRNA表达量(1.61±0.37)上调,MSCs组c-myc mRNA表达量(1.18±0.34)明显低于辐射组(P<0.05)。结论 MSCs可通过抑制β-catenin和c-myc基因异常表达,抑制肿瘤的增殖。
王洪艳齐亚莉刘丽萍宋祥福张红梅陈玉丙龚守良
关键词:电离辐射胸腺瘤
基于DSP的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
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由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分性,使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信息丰富,精度较高,从而在矿藏勘探、钻井、航空和海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接收机用作在...
刘丽萍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DSP数据采集CPLD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脊髓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短期随访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并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造成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应用改良Tarlov评分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在光镜下对损伤脊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对5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损伤原位注射、腰穿、静脉输注的方式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5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移植后7,15,30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恢复。临床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半年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
高德萱贾全章李东君陈玉丙孙景海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功能
具有温控收缩性的壳-核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温控收缩性的壳‑核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将DCM和DMF依次加入到由PTMC和PVP构成的混合物中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百分含量2~5%;将混合溶液搅拌至充分溶解后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使...
罗云纲刘丽萍刘国民程志强夏长丽孙茂蕾焦琨王少如贾汶沅刘昀姜孔昭杨语恒代智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迁徙及模型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分离培养大鼠MSCs,线栓法制备Wester大鼠脑缺血模型,经颈动脉移植DAPI标记的MSCs,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SCs在脑组织内的迁徙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周及第8周,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记忆的功能。结果 MSCs经颈动脉移植后,在24 h即出现在脑损伤区域血管内,第5天在血管周围组织内开始弥散,第10天在损伤区域可见广泛弥散。MSCs治疗后水迷宫试验中,第2周及第6周正常组、模型组、PBS注入组及MSCs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移植MSCs后,MSCs首先出现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区域血管内,然后在周围组织弥散,MSCs移植对脑缺血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刘丽萍那汉荣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学习记忆
洛铂与放疗联合治疗对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洛铂与放疗联合治疗对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单纯放疗组、放疗化疗联合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p53 mRNA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大小均匀。加入洛铂与照射后,细胞生长相对减慢,细胞体积变小,出现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单纯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p5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组p53 mRNA表达均高于单纯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率。
王立威刘丽萍吴宣萱
关键词:洛铂放疗凋亡
移植后的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在脊髓损伤区是否向神经元分化。方法首先用BrdU在体外标记BMSCs,将标记后的BMSCs分别由大鼠尾静脉及脊髓损伤局部移植到大鼠体内,于移植后10天、20天及30天灌杀大鼠,制作脊髓的冰冻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植入的BMSCs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的情况。结果移植术后10天2、0天及30天,损伤脊髓内可见BrdU/NSE双标记的细胞。结论 BMSCs移植后在脊髓损伤区内可见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移植的BMSCs可能分化为神经元。
陈玉丙贾全章李东君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高德萱张红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痴呆大鼠的防治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老年痴呆大鼠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无菌取Wistar乳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代时备用。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BS输入组、BMSCs移植组,β-淀粉样蛋白多肽制备动物模型,BMSCs移植组在制备模型前1d静脉回输BMSCs,制备模型8 w后取海马组织,RT-PCR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ELISA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结果 BMSCs经3次传代后,细胞呈单一的长梭形生长。RT-PCR方法检测BDNF的表达,BMSCs移植组的BDN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ELISA检测NGF的含量,BMSCs移植组的N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防治大鼠老年痴呆。
王思淼刘丽萍王晓斐陈玉丙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老年痴呆
一种负载ZIF-8的Janus电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ZIF‑8的Janus电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牙科修复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ZIF‑8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将上述混合溶液与聚ε‑己内酯溶液等体积混合,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与聚ε‑...
刘国民孙茂蕾罗云纲程志强刘昀贾汶沅焦琨姜孔昭王少如刘丽萍代智慧杨语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脊髓损伤区的迁徙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如何观察其在体内的生存和转归情况,一直是让人困扰的问题。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脊髓损伤区内的迁徙情况。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1周后,经尾静脉移植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L-1)1mL,连续注射2d。对照组未行脊髓损伤,与实验组同一时间同法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别于移植后5,10,15d,制作损伤脊髓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徙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于移植后5d,在脊髓损伤组织血管内出现少量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d后有血管外弥散,15d后有广泛弥散。对照组均未见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大鼠尾静脉移植后,能透过血脊髓屏障向损伤脊髓组织迁徙。
贾全章李东君陈玉丙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高德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徙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WISTAR大鼠血脊髓屏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