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诚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表面活性
  • 4篇超临界
  • 3篇微乳液
  • 3篇活性剂
  • 3篇表面活性剂
  • 2篇溶剂
  • 2篇胶束
  • 2篇共溶剂
  • 2篇超临界流体
  • 1篇丁醇
  • 1篇新证据
  • 1篇氧化碳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酯
  • 1篇增溶作用
  • 1篇正丁醇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设计法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山东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11篇刘俊诚
  • 8篇韩布兴
  • 5篇何俊
  • 4篇杨冠英
  • 4篇李宏平
  • 4篇张建玲
  • 4篇牟天成
  • 4篇李干佐
  • 4篇姜涛
  • 4篇刘志敏
  • 3篇张小岗
  • 3篇刘军
  • 3篇王正武
  • 2篇侯震山
  • 2篇廖莉玲
  • 2篇赵国英
  • 2篇关大任
  • 2篇张锐
  • 1篇娄安境
  • 1篇牟建海

传媒

  • 7篇第四届全国超...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Chines...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9篇2002
  • 2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近)临界CO2中乙酸乙酯和丁醇之间酯交换反应研究
本文研究了在压缩CO2中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之间酯交换反应的平衡常数随压力等因素的变化,反应温度为329.95K.反应过程处于不同相态区,包括高压液相区、高压气相区和近临界区.在所测的相图范目自,平衡常数与反应体系在相图中所...
郜亮李宏平刘军韩布兴姜涛常雁红侯震山刘志敏何俊赵国英刘俊诚
关键词:酯交换反应乙酸乙酯正丁醇
文献传递
不含氟表面活性剂Ls-54在超临界CO2中形成反相微乳液及其对生物大分子增溶作用
本文测定了表面活性剂Ls-54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虽然它是不含氟、不含硅的表面活性剂,但在SC CO2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另外,CO2/Ls-54/H2O体系的相态研究结果表明:Ls-5...
刘俊诚张建玲韩布兴牟天成李干佐郜亮李宏平刘军
关键词:超临界CO2微乳液生物大分子小角X射线散射
文献传递
共溶剂增强超临界流体中溶质的溶解度机理的新证据和观点
本文研究了两种极性共溶剂,CHCLF2和丙酮对1,4-萘醌在超临界(SC)CO2中溶解度和溶解焓的影响.在有共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虽然溶解度增强明显,溶解过程放热却变得更小.这表明,加共溶剂能增加溶解度主要是由于溶液熵的增...
张小岗李宏平刘军刘俊诚牟天成韩布兴侯震山张建玲刘志敏姜涛何俊杨冠英
关键词:量热计共溶剂溶解焓超临界流体
文献传递
模糊变换—正交设计法在配方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1年
正交实验测定了以皂荚素为主要原料的液体餐具洗涤剂的去污力、刺激性、黏度、泡沫及成本等 5个指标。对各指标 (y)的实验结果采用公式 :ri=(yi-ymin) /(ymax-ymin)或ri=(ymax-yi) /(ymax-ymin)进行评分 ,再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然后通过模糊变换方法将多指标转换为单指标 (综合评分 )后并进行优化。最后得到成本低、去污力强 。
王正武李干佐刘俊诚牟建海廖莉玲
关键词: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正交设计
络合-超临界CO2萃取固体基质中铜离子的研究
本文利用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络合铜离子结合超临界流体技术进行萃取固体基质中铜离子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体系压力、温度以及CO2用量对铜离子萃取效率的影响,另外,为了增加铜离子的革取效率,三种不同极性的改性剂(甲醇,二氯甲烷和...
刘俊诚韩布兴张建跨牟天威崔兆杰李干佐
关键词:铜离子改性剂超临界流体萃取
文献传递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20
2002年
综述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 (SFC)中 ,能形成微乳液的表面活性剂 (SAA)的结构特性 ,助SAA对SFC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以及SFC微乳液的研究现状。同时 ,介绍了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傅立叶 -红外光谱、小角中子散射和小角X光散射等近代测试方法 ,及其在SFC微乳液形成及其结构特性研究中的应用。另对SFC微乳液在化学反应、生物活性物质及金属离子萃取。
刘俊诚李干佐韩布兴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表面活性剂SFCSAA
超临界乙烷-共溶剂体系等容热容测定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在309.45K温度下,在不同的相态区,测定了纯乙烷,乙烷-乙醇,乙烷-丙酮的等容摩尔热容,并研究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在混合物的临界点附近氢键、四偶极-偶极分子间相互作用随不同因素的变化.我们发现固...
牟天成张建敏赵国英杨冠英张小岗韩布兴刘俊诚李宏平何俊姜涛刘志敏张锐
关键词:分子间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非理想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20
2001年
在Rubingh与Rosen提出非理想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条件基础上 ,利用相分离模型和正规溶液理论 ,导出了体系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效条件 βs- βm<0 ,及最佳摩尔分数α1 、最低表面张力γ cmc12 和γ cmc处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12 。通过作三条γ~logc曲线或两条γ~logc曲线加上一个cmc值的方法 ,对C12 NMe3Br~C12 SO4 Na、C12 NMe3Br~C8SO4 N两种复配体系进行验证 。
王正武李干佐刘俊诚关大任娄安境
形成反胶束的新方法:利用压缩CO2促使共聚物反胶束的形成
本文首次报道利用压缩CO2使高分子形成反胶束这一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40.0℃时,在没有压缩CO2的情况下,嵌段聚合物(EO)3-(PO)62(EO)27(P104)在对二甲苯溶液中不能形成反胶束溶液.而在压缩CO2...
张锐杨冠英赵怀周刘军何俊韩布兴张建玲刘俊诚牟天成李宏平刘东霞
关键词:反胶束嵌段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文献传递
二维晶格模型研究皂荚素二元体系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被引量:6
2002年
利用二维晶格模型和相分离模型,由正规溶液理论首先推导出了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m)与混合胶束中组分A的超额化学位(μmE,A)的关系式:μmE,A=εmgN0(1-xA)2.然后导出εm与混合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m)的关系:εm=gRTβm/N0.用该结论对皂荚素(GS)与十二烷基磺酸钠(C12H25-SO3Na)、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12H25(OC2H4)3SO4Na]、全氟辛酸钠(C7F15CO2Na)、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C12H25(EO)9OH]、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C8H17Ph(EO)10OH]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16H33NMe3Br)等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研究和计算表明: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混合胶束,εm均为负值,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王正武李干佐刘俊诚关大任廖莉玲娄安境
关键词:表面活性混合胶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