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枝

作品数:26 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英语
  • 3篇种族
  • 3篇威廉·福克纳
  • 3篇福克纳
  • 2篇异化
  • 2篇主题
  • 2篇威廉斯
  • 2篇美国文学
  • 2篇纳西·威廉斯
  • 2篇南方淑女
  • 2篇荒野
  • 2篇翻译
  • 2篇父亲
  • 2篇残缺
  • 1篇杜波依斯
  • 1篇对读
  • 1篇信徒
  • 1篇信息价值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结构

机构

  • 24篇湖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6篇刘国枝
  • 2篇刘卫
  • 2篇王娜
  • 2篇李佳莲
  • 2篇胡雪飞
  • 1篇张安德
  • 1篇郑庆庆
  • 1篇李祥

传媒

  • 7篇湖北大学学报...
  • 4篇四川外语学院...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湖北成人教育...
  • 1篇沈阳教育学院...
  • 1篇上海科技翻译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文学中的荒野老人和父亲情结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通过对美国文学中荒野老人形象的研究,试图揭示美利坚民族建构父亲形象、确立自我身份的民族文化心理。《大草原》中的纳蒂·班波、《红字》中的齐灵窝斯、《去吧,摩西》中的山姆·法泽斯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出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北美荒野上的老人,其中班波与齐灵窝斯互为反证,前者是民族父亲,后者是被摧毁的旧式父亲;法泽斯因为在人种上的包容而充实了荒野老人的内涵,圣地亚哥则因为疆域上的宽泛而拓展了荒野老人的外延。这些荒野老人对位于各自所处时代的历史现实,他们是美利坚民族心理中父亲情结的投射,作家通过对源自旧大陆的专制父亲的贬抑和对本土父亲的颂扬,展现了美利坚民族寻求和确立自身身份的历程。
刘国枝王娜
关键词:父亲情结民族身份
第五个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父亲照片的意义被引量:5
1998年
戏剧《玻璃动物园》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故事发生时,家庭成员之一的父亲早已失踪,只是在舞台背景的中央悬挂着他的一幅照片。但这位以照片作替身的人物在剧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该照片的象征意义作一探讨。
刘国枝刘卫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照片
哈帕·李与美国南方文学传统被引量:12
2002年
从属于美国文学的美国南方文学在其渊源及创作特色上自成一脉,形成了有别于美国其他地区主流文学的传统。通过解读《百舌鸟之死》所呈现出来的浓厚的南方地域色彩,所揭示的种族关系、孤独、平等和正义等普遍南方性的主题,以及作者将道德上的严肃性与调侃式的幽默相结合的写作风格,探讨哈帕·李对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刘国枝
关键词:南方文学种族关系
汉语对外来词的语义改造被引量:2
2003年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国门的洞开,一种新奇的语言形式———网语以及夹杂着浓郁异域风情的外来词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视野,冲击着人们习以为常、相对稳定的汉语表达,于是“捍卫祖国语言纯洁”的口号被再度提起。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网语及外来词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语言的纯洁性”问题呢?王先霈先生主持的国家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下文学语言的生产、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对这些问题作了集中研究,这里选取的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
刘国枝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文化蕴涵语义转移
自然人性的光辉——《八月之光》中琳娜的原始性存在被引量:4
2005年
小说《八月之光》中的琳娜是一个饱含原始性的隐喻符号。福克纳通过对意象来源进行解释,对琳娜的生活环境、服饰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描绘,从静态层面上塑造了琳娜的原始性存在;通过琳娜的杰弗逊寻夫之行,福克纳把琳娜的自然人性与南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异化人性进行对比,从动态层面上刻画了琳娜的原始性存在。《八月之光》中的琳娜展现了自然人性的光辉,她的原始性存在不仅体现了作者保守主义的创作思想,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南方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刘国枝李佳莲
关键词:异化南方社会八月之光
论《红字》中荒野的象征与原型被引量:28
2004年
纳撒尼尔·霍桑于 1 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红字》以其丰富的隐义和微妙的表现手法引起了一个多世纪的关注与评论。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森林与荒野”意象被作者赋予了善恶对立的二元意义。本文试图在分析这一意象象征意义的基础上 ,从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两方面挖掘其“荒野”意象的原型 ,并分析宗教意识对它的深刻影响。
刘国枝郑庆庆
关键词:《红字》荒野纳撒尼尔·霍桑善恶殖民地时期
苏里泰:一场孤独的游戏——对《人鼠之间》主题的三重解读被引量:5
2004年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透辟地阐述了人类的孤独这一亘久而普遍的主题,至今仍能引发人们沉重的社会与道德思考。本文拟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残缺、两性的隔膜以及种族的疏离这三个层面,对其主题进行解读。
刘国枝胡雪飞
关键词:孤独残缺种族疏离
上帝的信徒与叛逆——试论辛格的宗教意识及其创作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通过对艾·巴·辛格作品的分析,指出这位犹太作家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侧重论述了辛格对宗教信仰的矛盾与徘徊过程。
刘国枝刘卫
关键词:宗教信徒叛逆
澳式幽默与澳洲俚语被引量:2
2000年
澳洲俚语虽然产生于英式英语,但因其成长土壤的不同,又与英式英语中的俚语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对澳大利亚人来说,澳州俚语是他们随和洒脱、幽默机智的民族性格的最好写照。本文试从澳洲俚语中的委婉语、比喻和夸张三个方面对澳式幽默与澳洲俚语的关系作一探讨。
张安德刘国枝
关键词:俚语幽默委婉比喻夸张
斯基普之死与布里克之生——兼析《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主题被引量:8
2000年
本文对田纳西·威廉斯在《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所反映的生与死的主题进行了论述 。
刘国枝
关键词:同性恋谎言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