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枝

作品数:26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英语
  • 3篇种族
  • 3篇威廉·福克纳
  • 3篇福克纳
  • 2篇异化
  • 2篇主题
  • 2篇威廉斯
  • 2篇美国文学
  • 2篇纳西·威廉斯
  • 2篇南方淑女
  • 2篇荒野
  • 2篇翻译
  • 2篇父亲
  • 2篇残缺
  • 1篇杜波依斯
  • 1篇对读
  • 1篇信徒
  • 1篇信息价值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结构

机构

  • 24篇湖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6篇刘国枝
  • 2篇刘卫
  • 2篇王娜
  • 2篇李佳莲
  • 2篇胡雪飞
  • 1篇张安德
  • 1篇郑庆庆
  • 1篇李祥

传媒

  • 7篇湖北大学学报...
  • 4篇四川外语学院...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湖北成人教育...
  • 1篇沈阳教育学院...
  • 1篇上海科技翻译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翻译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文学中的荒野老人和父亲情结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通过对美国文学中荒野老人形象的研究,试图揭示美利坚民族建构父亲形象、确立自我身份的民族文化心理。《大草原》中的纳蒂·班波、《红字》中的齐灵窝斯、《去吧,摩西》中的山姆·法泽斯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出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北美荒野上的老人,其中班波与齐灵窝斯互为反证,前者是民族父亲,后者是被摧毁的旧式父亲;法泽斯因为在人种上的包容而充实了荒野老人的内涵,圣地亚哥则因为疆域上的宽泛而拓展了荒野老人的外延。这些荒野老人对位于各自所处时代的历史现实,他们是美利坚民族心理中父亲情结的投射,作家通过对源自旧大陆的专制父亲的贬抑和对本土父亲的颂扬,展现了美利坚民族寻求和确立自身身份的历程。
刘国枝王娜
关键词:父亲情结民族身份
第五个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父亲照片的意义被引量:5
1998年
戏剧《玻璃动物园》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故事发生时,家庭成员之一的父亲早已失踪,只是在舞台背景的中央悬挂着他的一幅照片。但这位以照片作替身的人物在剧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该照片的象征意义作一探讨。
刘国枝刘卫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照片
汉语对外来词的语义改造被引量:2
2003年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国门的洞开,一种新奇的语言形式———网语以及夹杂着浓郁异域风情的外来词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视野,冲击着人们习以为常、相对稳定的汉语表达,于是“捍卫祖国语言纯洁”的口号被再度提起。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网语及外来词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语言的纯洁性”问题呢?王先霈先生主持的国家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下文学语言的生产、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对这些问题作了集中研究,这里选取的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
刘国枝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文化蕴涵语义转移
自然人性的光辉——《八月之光》中琳娜的原始性存在被引量:4
2005年
小说《八月之光》中的琳娜是一个饱含原始性的隐喻符号。福克纳通过对意象来源进行解释,对琳娜的生活环境、服饰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描绘,从静态层面上塑造了琳娜的原始性存在;通过琳娜的杰弗逊寻夫之行,福克纳把琳娜的自然人性与南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异化人性进行对比,从动态层面上刻画了琳娜的原始性存在。《八月之光》中的琳娜展现了自然人性的光辉,她的原始性存在不仅体现了作者保守主义的创作思想,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南方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刘国枝李佳莲
关键词:异化南方社会八月之光
恶棍英雄的审美意义——黑格尔的"情境说"对读解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启示
2004年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一向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本文依据黑格尔的"情境说",将希斯克利夫放在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环境中进行动态的考察,并认为,希斯克利夫固然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棍,他的复仇从根本上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在整个复仇过程中,他还显示出高贵性和坚定性等古希腊悲剧英雄所具有的英雄品质,正是这种合理性和英雄品质使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形象焕发出特殊的光彩,赋予他深长隽永的审美意义。
刘国枝
关键词:黑格尔希斯克利夫
话语的徒劳——对《苹果酒屋的规则》的一种解读
2004年
在当代美国作家约翰·欧文的长篇小说《苹果酒屋的规则》中,"规则"既是作品的主题话语,也是作为社会强势群体的白人的权力话语。但是,由于自身在话语构成和意义指向上的游移,以及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以沉默和否定为策略所进行的抵抗,"规则"却挣脱了自己的权力所指而蜕变成空洞的符号,述说着话语的徒劳,而作品的主人公荷马正是在对这种话语与权力关系的解读与清理中探寻着自己的人生规则。
刘国枝
关键词:话语权力
威廉·福克纳荒野旅行小说的原型模式
萨克文·伯科维奇指出,美国文学自始至终表现出对于“美国”和“美国人”身份的双重焦点的强烈关注,它一方面将美国奉为“明天之国”,另一方面又对“美国人”的界定深感迷惑和焦虑。这种关注早在移民始祖的新大陆荒野之旅所蕴蓄的“选民...
刘国枝
关键词:美国文学威廉·福克纳
谬译还是妙译?被引量:3
1998年
由崔刚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广告英语》中选登了这样一则英文广告:Yourbodyisbeautiful.It'syourjeansthatareoutofproportion.Eventhemostbeautifulbodycan...
刘国枝
关键词:牛仔裤广告翻译广告语言广告英语《魂断蓝桥》信息价值
论《红字》中荒野的象征与原型被引量:29
2004年
纳撒尼尔·霍桑于 1 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红字》以其丰富的隐义和微妙的表现手法引起了一个多世纪的关注与评论。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森林与荒野”意象被作者赋予了善恶对立的二元意义。本文试图在分析这一意象象征意义的基础上 ,从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两方面挖掘其“荒野”意象的原型 ,并分析宗教意识对它的深刻影响。
刘国枝郑庆庆
关键词:《红字》荒野纳撒尼尔·霍桑善恶殖民地时期
苏里泰:一场孤独的游戏——对《人鼠之间》主题的三重解读被引量:5
2004年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透辟地阐述了人类的孤独这一亘久而普遍的主题,至今仍能引发人们沉重的社会与道德思考。本文拟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残缺、两性的隔膜以及种族的疏离这三个层面,对其主题进行解读。
刘国枝胡雪飞
关键词:孤独残缺种族疏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