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宜汉

作品数:96 被引量:42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冶金工程
  • 30篇金属学及工艺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0篇惰性阳极
  • 21篇镍铁
  • 21篇金属
  • 19篇陶瓷
  • 19篇镍铁尖晶石
  • 19篇合金
  • 16篇金属陶瓷
  • 16篇NIFE
  • 10篇电解
  • 10篇泡沫铝
  • 10篇NIFE2O...
  • 9篇熔体
  • 8篇电导
  • 8篇电导率
  • 8篇复合材料
  • 8篇复合材
  • 7篇阳极
  • 7篇熔体发泡法
  • 7篇显微结构
  • 7篇显微组织

机构

  • 95篇东北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辽宁城市建设...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96篇刘宜汉
  • 84篇姚广春
  • 24篇席锦会
  • 14篇张晓明
  • 10篇罗洪杰
  • 10篇张淑婷
  • 7篇李兵
  • 7篇张磊
  • 7篇李红斌
  • 6篇杜金晶
  • 6篇罗天骄
  • 6篇吴林丽
  • 6篇焦万丽
  • 5篇张啸
  • 5篇郭志强
  • 5篇韩变华
  • 5篇王永
  • 4篇苑洁明
  • 4篇张志刚
  • 4篇孙挺

传媒

  • 13篇功能材料
  • 12篇东北大学学报...
  • 6篇材料导报
  • 6篇过程工程学报
  • 5篇铸造
  • 5篇2004年有...
  • 5篇2006北京...
  • 4篇轻金属
  • 4篇材料与冶金学...
  • 3篇硅酸盐学报
  • 3篇材料保护
  • 3篇有色矿冶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有色金属(冶...
  • 2篇中国陶瓷工业
  • 2篇表面技术
  • 2篇中国材料科技...
  • 2篇第十届全国博...
  • 1篇稀土
  • 1篇电镀与精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2篇2006
  • 13篇2005
  • 17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型镍铁复合氧化物粉体的工艺与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对于溶液共沉淀法制备镍铁尖晶石前躯粉体的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以Fe(NO3)3和Ni(NO3)2的混合溶液为反应物,以碳酸钠为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反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在共沉淀过程中影响共沉淀粒度诸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沉淀剂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并通过反应温度和沉淀剂浓度对产率的影响试验,最终得到共沉淀反应沉淀的最佳条件.对于所制得的镍铁尖晶石陶瓷粉体检测结果表明:溶液共沉淀法得到的镍铁尖晶石前躯体粉末具有纯度高、粒度细的特点,并且制备出的镍铁尖晶石陶瓷材料的强度显著提高.
刘宜汉魏巍姜亚男赵明李晶
关键词:镍铁尖晶石复合氧化物陶瓷粉体
超轻Mg-Li-Zn系变形镁合金冷轧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被引量:18
2005年
研究了超轻变形镁合金Mg-5%~22%Li-2%Zn的冷轧性能、热处理特性以及机械性能.合金的密度为1.209~1.617g/cm3.在室温条件下β相合金(16%和22%Li)具有非常良好的延展性,压下极限可达到90%以上.研究了Mg-Li-Zn系变形镁合金铸锭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均匀化退火后的组织性能.对均匀化后的合金锭进行了冷轧,轧后板材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研究了其再结晶行为及组织性能.结果表明,Mg-9%Li-2%Zn-2%Ca合金在573K温度下均匀化退火12h后合金铸锭组织均匀,有利于冷轧开坯变形;而Mg-9%Li-2%Zn合金523K温度下均匀化退火24h后组织较好.冷轧合金板材在573K温度退火1h可发生完全再结晶,生成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
李红斌姚广春吉海滨刘宜汉
关键词:均匀化冷轧显微组织
镁锂合金表面两步法化学镀镍工艺(英文)被引量:11
2011年
首先,将预处理后的合金样品在碱式碳酸镍溶液中进行预镀,目的是在镁锂合金表面形成一层Ni-P合金薄膜;然后,在硫酸镍溶液中进行二次镀覆,获得具有保护作用的镀层。对获得的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和抗腐蚀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在镁锂合金表面形成平整、光亮、致密的镀层,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镀层中磷含量达到13.56%(质量分数),镀层的维氏硬度约为HV549。极化曲线测试表明,Ni-P镀层的腐蚀电位升高至-0.249V(vsSCE),并有一个很宽的钝化区,这种现象显示该镀层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罗洪杰宋滨娜刘宜汉姚广春
关键词:镁锂合金化学镀NI-P镀层抗腐蚀性能
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找到制备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的合理方法,采用一次烧结和两次烧结这两种制备方法制备惰性阳极材料,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制备的材料的密度、电导率、腐蚀率、抗弯强度以及抗热震性等性能。通过比较发现两次烧结制备出的材料性能较好。两次烧结得到的阳极试样中金属银能够较好的沿着陶瓷颗粒的轮廓分布,而形成了联通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使得导电电子形成连通的通路,从而提高试样的电导率,还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两次烧结得到的试样密度要高于一次烧结得到的试样,这对提高试样的抗腐蚀性和电导率有利。
席锦会谢英杰姚广春刘宜汉
关键词:金属陶瓷惰性阳极
SiC晶须增强NiFe_2O_4基惰性阳极材料烧结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为改善铝电解惰性阳极用NiFe2O4 尖晶石材料存在的不足,首次采用固态合成法制备了NiFe2O4/SiCw 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由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体积密度、气孔率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DTA分析证明了低于1200℃时NiFe2O4 与SiC的热力学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180℃时试样微观结构最为均匀致密,当烧结时间>6h时密度和气孔率的变化趋于稳定, NiFe2O4/SiCw 复合材料最佳的烧结工艺为1180℃×6h。
张淑婷姚广春刘宜汉
关键词:铝电解惰性阳极显微结构
粉煤灰颗粒HF酸表面改性处理被引量:11
2004年
粉煤灰颗粒表面由于在收集、贮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吸附,使颗粒与颗粒相互聚集,分散性差。作复合材料增强相时,颗粒的分散性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经HF酸处理后,HF酸与粉煤灰表面上的OH-发生反应,降低了表面的极性,粉煤灰颗粒的分散性提高。SEM结果表明,随着HF酸浓度的增加,表面侵蚀加剧。XRD分析结果表明,莫来石、SiO2、Fe2O3的特征峰强度都随着HF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低浓度HF酸只溶解粉煤灰中的玻璃相,而主要的莫来石、石英、磁铁矿等晶体相是不能溶解的,结果使玻璃相含量减少,而晶体相含量相对增加,所以特征峰相对强度增加。
吴林丽姚广春刘宜汉张晓明
关键词:粉煤灰酸处理HF表面改性SEM
铝土矿浮选尾矿制取铝硅铁合金时团块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形成的铝土矿浮选尾矿为原料、以煤和石油焦为还原剂,以纸浆干粉为黏结剂,通过混合和压制的方式制取可用于还原熔炼的团块状物料.重点检测了团块的抗压强度和比电阻.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种类的煤制备的团块在抗压强度和比电阻上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纸浆干粉含量的增加团块的抗压强度增大,但比电阻迅速减小;还原剂配比发生变化对团块抗压强度和比电阻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罗洪杰刘宜汉姚广春孙挺
关键词:抗压强度比电阻团块浮选尾矿铝硅铁合金
铝合金换向电流法氧化发色工艺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采用周期换向电流法对含铜较高的铝合金进行电解氧化发色。分别对温度与氧化电流密度等影响氧化膜生长速度与质量的工艺条件做了分析研究 ,取得了实用的工艺操作规程。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周期换向电流法可以在硫酸溶液中对较难氧化着色的铝铜合金进行氧化发色 ,得到黄 -黄绿 -绿 -黑绿 -黑系列颜色的氧化膜。
刘宜汉于晓中苑洁明
关键词:铝合金阳极氧化电流法
添加物对镍铁尖晶石惰性阳极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为了改善镍铁尖晶石陶瓷的抗热震性、抗弯强度等性能,尝试在合成镍铁尖晶石的过程中添加微量添加剂MnO2,TiO2,V2O5,采用粉末冶金法在1200℃下烧结6h,制备掺杂的镍铁尖晶石惰性阳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和添加量对材料烧结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对材料抗热震性、抗弯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烧结,提高制品的密度·添加MnO2能够细化晶粒,且粒径分布均匀;而TiO2和V2O5使晶粒变大,且大小分布不均匀·因此只有添加MnO2才能够改善制品的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
席锦会姚广春刘宜汉
关键词:镍铁尖晶石惰性阳极抗热震性抗弯强度
硫酸盐酸性镀液中碳纤维电镀铜被引量:14
2006年
针对在硫酸铜酸性镀铜液中碳纤维电镀出现的镀层粗糙、“黑心”等问题,研究了纤维预处理、镀液成分和电解规范对镀层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碳纤维电镀铜工艺.预处理采用空气高温氧化和硝酸粗化氧化,SEM和XPS分析显示,预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并且存在大量亲水性含氧官能团.讨论了镀液中游离硫酸浓度、有机添加剂及Cl-等对镀铜层质量的影响,并采用SEM,XRD等方法考察了镀层质量.结果表明,在CuSO460g/L,H2SO4180g/L镀液中加入适量2-巯基苯并咪唑、乙撑硫脲和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等添加剂,控制Cl-含量20~60mg/L,以及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在碳纤维表面得到均匀、平整、与纤维结合紧密的镀铜层.
曹卓坤刘宜汉姚广春
关键词:润湿性电镀镀铜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