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面向创业教育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隐性知识。在创业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内在包含着创业教育,承担着创业教育的基础功能。面向创业教育,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夯实基础:编写、挖掘思政教材中的创业教育内容;第二,突出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三,抓住关键:提升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第四,明确核心:创新教学方式。
- 王明安刘旭芳
-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精神创业能力隐性知识
- 基于生态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被引量:2
- 2014年
-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 刘旭芳王明安
-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生态文化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及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培育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突出问题导向、提高学习兴趣、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主要特点,因此,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般包括确定研究选题、组建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接受反馈与成绩评定等五个环节,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效果明显,可作为该类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加以推广。
- 王明安刘旭芳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实效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教育内容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明确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之一,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教育的目的是给大学生普及一般的、基础的生态知识,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厘清高校思政课生态教育的内容是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
- 王明安刘旭芳
- 关键词:生态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野下的城市生态道德建设
- 生态危机是当今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建设就是要人类遵守共同的道德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仁爱原则、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为此我们要超越"...
- 王明安刘旭芳
- 关键词:城市生态道德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文献传递
-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探索被引量:1
- 2012年
- 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理性生态人"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实施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挖掘现有思政教材内容、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教育等。
- 刘旭芳王明安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 城市生态文化培育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以常德市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城市是生态危机的重灾区,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危机,人类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为生态城市建设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丰富和发展城市生态文化内容,明确和落实城市生态文化培育对象,完善城市生态文化培育途径以及把生态文化培育贯穿于城市发展全过程。常德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具备坚实的基础,但城市生态文化培育依然在路上,需结合本地特点采取合理对策。
- 王明安刘旭芳
- 关键词:生态文化生态城市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野下的城市生态道德建设被引量:2
- 2012年
- 生态危机是当今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建设就是要人类遵守共同的道德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仁爱原则、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为此,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境、资源有价观念;要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 王明安刘旭芳
- 关键词:城市生态道德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