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秉毅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哲学
  • 6篇哲学观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哲学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毛泽东
  • 2篇黑格尔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依靠人民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哲学传统
  • 1篇哲学革命
  • 1篇哲学家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中国话
  • 1篇中国话语
  • 1篇人民

机构

  • 16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6篇刘秉毅
  • 2篇汪信砚

传媒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晋阳学刊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毛泽东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2016年
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要把握马克思关于哲学本身的思想。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研究,我们需要明确"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观"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直接相关,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为了充实和发展我们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内在缠绕,因而需要研究者深入发掘哲学观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作为原理教科书的观点,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但需要以"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作为补充。
刘秉毅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试论作为社会进步评价单一尺度的人的尺度被引量:2
2010年
人的尺度所强调的是,社会进步要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尺度在根本上符合社会进步概念的人文意蕴,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兼容所谓的生产力尺度的要求。即使二者有不一致之处,这些区别也只能作为"生产力尺度"不适用于社会进步评价的例证。而同时认可二者的双重尺度观也会导致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因此,人的尺度有可能也有必要作为社会进步评价的单一尺度。
刘秉毅
关键词:社会进步生产力
马克思的哲学观
刘秉毅
关键词:哲学观
价值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被引量:2
2008年
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是价值哲学中一对难解的理论范畴。尽管人们希望为多元主义进行辩护以使其摆脱相对主义的漩涡,但理性由于其自身的有限性,注定无法胜任这一项工作。似乎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人们才能够真正使二者各得其所。
刘秉毅
关键词:价值多元主义价值相对主义
习近平的人民主体论
2022年
习近平的人民主体论是群众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站稳人民立场,确立“一切为了人民”的观念。这既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群众深怀敬畏之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二是摆正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这既需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为人民主人翁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也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三是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既需要在共享的覆盖面上做到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也需要在共享的内容上做到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
刘秉毅
关键词:人民主体论依靠人民人民共享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兼论马克思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
2016年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的:哲学与现实的同一性原则激发了马克思的宗教、政治批判,而包含在这一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研究又反过来促使他明确了哲学的世界化诉求;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意图使哲学贴近现实的一次尝试,这一尝试虽不完全成功,但却启发他重新提出了哲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要求以"非哲学"的方式发展哲学,而马克思也正是在把"纯哲学"转化为历史观、特别是转化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彻底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所有幻想。至于有研究者否认马克思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则是由于他们错误地将马克思的理论意图理解为了对具体经验现实的无条件的开放。
刘秉毅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4年
2014年6月6-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社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学术报刊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了倡导在学术研究中植根中国实践、直面中国问题、持守中国立场、弘扬中国价值的“东湖倡议书”。
刘秉毅
关键词: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
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被引量:5
2021年
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中的认识论概念所关注的不是“认识何以可能”,也不是“人的认识活动本身”,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因此,毛泽东通过这一命题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为了总结和概括自己一贯坚持的哲学观。为了证明这一命题不是毛泽东即兴而发,我们可以在其思想语境中找到两种可能的论证思路。通过这一命题,我们发现,“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核心关切,而这一关切在20世纪30-7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也有体现。
刘秉毅
关键词:毛泽东哲学观认识论
论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基本原则——基于哲学与现实关系问题的视角被引量:1
2016年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主义中理性与现实同一的原则,相信哲学是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的思想力量。但与此同时,他又明确反对哲学仅仅满足于思想内部的'现实感',而主张哲学在尊重现实权威、充分向现实世界开放的前提下,真正地'改变世界'。据此,我们便可以将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基本原则概括如下:其一,哲学以社会历史现实为基础;其二,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其三,哲学的功能体现为改造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先导;其四,哲学家应当成为现实变革运动的参与者和反思者。
刘秉毅
关键词:哲学观
哲学与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被引量:2
2013年
黑格尔在哲学中将自由理解为精神的本质,理解为思维内部主体与实体的同一。因此,在他看来,哲学只要通过一种真理的教化过程就可以使自由实现。与此不同,马克思哲学则还原了自由的现实意义,认为人的自由解放只有通过改变世界才能够实现。而这也就要求哲学摆脱其原有的理论样式,成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尽管马克思在哲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超越了黑格尔,但他们二人都自觉地保持着哲学与自由的直接关联。就这一点而言,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有助于哲学的自由关切的实现。
刘秉毅
关键词:哲学黑格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