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

作品数:46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内镜
  • 9篇肿瘤
  • 9篇结肠
  • 9篇肠镜
  • 8篇直肠
  • 7篇食管
  • 7篇结肠镜
  • 7篇结直肠
  • 5篇食管胃
  • 5篇曲张
  • 5篇静脉
  • 5篇静脉曲张
  • 5篇病理
  • 4篇食管和胃静脉...
  • 4篇胃静脉曲张
  • 4篇息肉
  • 4篇小肠
  • 4篇临床病理
  • 4篇镜检
  • 4篇和胃

机构

  • 46篇北京世纪坛医...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46篇刘红
  • 26篇吴静
  • 25篇王沧海
  • 13篇魏南
  • 13篇王亚丹
  • 12篇刘揆亮
  • 11篇宿慧
  • 11篇郭春梅
  • 10篇林香春
  • 9篇吴静
  • 8篇林琳
  • 6篇蔺武
  • 4篇李莉
  • 4篇台卫平
  • 3篇姜国俊
  • 3篇姜国俊
  • 2篇黎晓琴
  • 2篇高炳霞
  • 2篇刘芳勋
  • 1篇沈文彬

传媒

  • 6篇中国内镜杂志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2014中华...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老年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卫生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3中华...

年份

  • 2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肠镜检查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肠镜检查床,涉及胃肠镜辅助医用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患者做胃肠镜检查时需要跷二郎腿,左脚支撑时间长后会支撑不住,向下滑从而影响操作的技术问题。该肠镜检查床包括床板组件以及脚部支撑件,床板组件...
王亚丹赵书博刘红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拟诊小肠出血并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小肠出血的病因。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拟诊小肠出血并首次行CE检查的全部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E发现、临床诊断和病因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1例(1.1%)患者发生CE滞留情况。患者年龄14~94岁,平均年龄(59.7±19.4)岁,男性58例(62.4%),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者37例(39.8%),住院患者87例(93.5%)。显性出血者较隐匿性出血者住院比例更高、血红蛋白浓度更低(P<0.05)。CE检出小肠炎性反应最多(53/93),小肠血管疾病次之(18/93)。74.2%(69/93)患者明确小肠出血原因,包括:NSAIDs相关性小肠病26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14例、克罗恩病5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5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5例、门脉高压性小肠病4例、肠道寄生虫病4例、Meckel's憩室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1例和小肠恶性血管球瘤1例。显性和隐匿性出血者分别有75.0%(51/68)和72.0%(18/25)患者明确了出血原因(P=0.769)。结论CE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小肠炎性反应特别是NSAIDs相关性小肠病是本中心引起小肠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
林琳吴静吴静刘揆亮刘红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出血小肠疾病病因
累及消化系统的42例白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累及消化系统的白塞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8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以消化系统为主要表现的白塞病患者42例。结果42例白塞病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0.4±15.9)岁(17~84岁),中位病程(9.8±8.0)年,90.5%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在其他症状之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78.6%),其次为腹泻、吞咽疼痛、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下表现以溃疡为主,部位以回肠末段、回盲部、升结肠最常见。5例布加综合征中2例下腔静脉血栓,3例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血栓。32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8例提示血管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85.7%的患者症状好转,3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因:合并穿孔2例,合并肠梗阻1例。结论白塞病患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消化系统表现多样,以腹痛腹胀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内镜下表现有一定特点,有消化道症状者应积极完善内镜检查,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布加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白塞病的认识。
崔建芳王亚丹刘红王玉华张国华王沧海吴静
关键词:白塞病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镜随访的配对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异时性进展期腺瘤(MAA)的发生率。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并进行3年结肠镜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患者在术后6~36个月内完成≥2次结肠镜随访,且2次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6个月。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期、病理学特征,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术前癌胚抗原、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基线结肠镜检查结果,MAA检出情况等资料。根据年龄(±2岁)、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同一节段)和肿瘤分期将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灶数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配对。计算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MAA的累积发生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1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配对。配对后,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36例(78个癌灶),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78例(78个癌灶)。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组患者1、2、3年MAA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1%(4/36)、22.2%(8/36)、33.3%(12/36),散发性结直肠癌组患者1、2、3年MAA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8%(3/78)、12.8%(10/78)、20.5%(16/78)。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与MAA的3年累积发生率增高相关(HR=4.163,95%置信区间1.032~4.721,P=0.047)。指数病变位于左侧结肠时,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发生MAA的风险增加(HR=7.186,95%置信区间1.602~20.787,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结肠镜检出同时性进展期腺瘤是MA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3.175,95%置信区间1.411~7.142,P=0.005)。结论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进展期腺瘤患者应强化结肠镜随访。
郭春梅刘红王亚丹孟明明王沧海宿慧吴静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散发性结直肠癌
内镜下呈憩室样表现的十二指肠间质瘤一例
2016年
患者女,51岁,主因“间断上腹痛2年余,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2年余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痛,以中上腹及左上腹明显,为持续性剧烈胀痛,伴面色苍白,无纳差、消瘦,无呕血、黑便,无头晕、乏力等。查血红蛋白为69g/L,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
何杨梅刘揆亮吴静刘红王沧海林香春
关键词:十二指肠间质瘤憩室内镜胃肠镜检查油腻食物面色苍白
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实时诊断能力。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4位内镜医师(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各1位、副主任医师2位)对5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107枚息肉样病变的组织学类型进行了NICE分类预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使用卡方检验探讨4位医师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差异。结果107枚息肉经病理确诊肿瘤性息肉49枚、非肿瘤性息肉58枚,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40/49)、70.0%(40/58)、74.8%(80/107)、70.0%(40/58)和81.6%(40/49),且不同医师判断卡方检验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医师的资质要求不是很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王沧海林香春吴静魏南姜国俊刘红刘揆亮宿慧
关键词:息肉结肠直肠
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标签的肝细胞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 通过对TCGA测序数据库的挖掘,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ainoma, HCC)预后相关铁死亡基因并构建Signature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从TCGA数据库获取HCC测序数据,采用R语言进行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性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K-M生存分析。基于time ROC分析及LASSO Cox回归,构建Signature预后模型。利用时间依赖ROC曲线与AUC对预后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初步筛选得到21个差异表达的铁死亡相关基因,经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和K-M生存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7个预后相关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基于上述预后相关铁死亡差异性基因集进行Signature预后模型的构建,lambda.min=0.0317,Risk score=0.118×FANCD2+0.1514×SLC1A5+0.1632×SLC7A11。利用时间依赖ROC曲线与AUC对预后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年预测效能AUC=0.773,3年AUC=0.667,5年AUC=0.658。结论 通过对TCGA测序数据库的挖掘,筛选并构建基于FANCD2、SLC1A5、SLC7A11三个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HCC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王静丁鹏鹏李莉王亚丹郭春梅林琳王沧海刘红
关键词:肝细胞癌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老年AP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68.8±6.9)岁]102例和非老年组[<60岁,(46.7±4.4)岁]2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后住院时间及死亡率。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比例及重症胰腺炎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其次为高脂血症,酒精及肿瘤,其中老年组胆源性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0.6%vs 49.8%),高脂血症比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11.8%vs 20.2%),酒精性比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6.9%vs 19.2%),肿瘤性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9%vs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方面,老年组腹痛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组(84.4%vs 95.4%),黄疸比例高于非老年组(66.7%vs 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5.6)vs(11.7±4.6)d,P>0.05],但老年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9%vs 1.4%,P<0.05)。结论老年AP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病死率高。老年AP患者应警惕胆源性及肿瘤性原因。
台卫平张能维朱斌高宏陈炜刘红王沧海宿慧刘揆亮吴静
关键词:胰腺炎病因学死亡率
血清淀粉酶及肝损伤相关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酶及肝损伤相关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AP患者112例,根据病情状况分为轻症AP(MAP)组(n=62)、中度重症AP(MSAP)组(n=36)、重症AP(SAP)组(n=14),入院时均检测血清淀粉酶、肝损伤相关指标[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析各指标评估SAP的效能。结果 三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MAP组>MASP组>SAP组,ALT、AST、TBil:MAP组0.05;AL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负相关(r=-0.446,P<0.05);ALT、AST、TBil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r=0.757,0.588,0.584,P<0.05);肝损伤指标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19~0.993),敏感度、特异度均为92.86%,预测效能较单项指标提高。结论 血清淀粉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无关,ALB、ALT、AST、TBil水平均与AP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预测SAP。
张丽娇黎晓琴刘红王蕊
关键词:血清淀粉酶肝损伤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
医护联合教学模式在消化内镜护士岗位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探讨医护联合模式下的培训方法在消化内镜护士岗位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30名内镜护士为研究样本展开研究,并将纳入样本平均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培训方案分别为医护联合模式、传统培训法。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样本的培训满意度,并通过专业技能、健康教育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内镜护士的岗位能力。基于医护联合模式的培训法对内镜护士岗位能力提升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护理技能、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士的护理对象肠道准备评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士的医、患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联合培训策略明显有助于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对内镜护士岗位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王洋刘俐惠黎晓琴赵书博刘红
关键词:消化内镜护士培训岗位能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