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小R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目前已鉴定出8000余种miRNA,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病毒,在人类miRNA的种类也超过800种,调控着近1/3的基因表达。miRNA不仅在造血、细胞增殖与凋亡、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显示miRNA还参与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
- 刘蕊孙凌云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微小RNAMIRNA小分子RNA机体免疫系统组织分化
- 白细胞介素-21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细胞的活化增殖及抗体分泌
- 本实验旨在探索白细胞介素(IL)-21是否能够调节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RA与健康人血清中IL-21的水平,评估血清IL-21水平与RA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 刘蕊吴倩李霞孙凌云
- 白细胞介素-21及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白细胞介素(IL)-21及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11例SLE患者外周血,将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PBMCs)按10s个,孔置入96孔培养板,分对照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IL)-21组及rIL-21±地塞米松组(rIL-21浓度为200ng/μl、地塞米松浓度为1×10-6mol/L)体外分别培养24、72h;另分离20例SLE患者PBMCs,分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浓度分别为0.5×10-7、1×10-6mol/L)体外培养24h。收集细胞以CD4、PD1、CXCR5流式检测Tfh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中抗核抗体的表达。配对t检验行2组间差异比较。结果与对照组[24h(4.3±1.2)%,72h(5.6±4.0)%]相比,体外培养24h(5.9±2.4)%及72h后(8.0±5.6)%rIL-21组Tfh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和3.05,P=0.007和0.012);与rIL-21组相比,培养24h(4.2±1.3)%及72h(6.2±4.4)%后rIL-21±地塞米松组Tfh细胞的百分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和2.78,P=0.001和0.019);地塞米松显著降低T0n细胞的百分比,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对照组(4.0±1.2)%,低浓度地塞米松组(3.3±1.2)%,高浓度地塞米松(2.9±1.0)%,低浓度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03);高浓度地塞米松组与低浓度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6)。各组上清中抗核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1能够增加SLE患者Tfh细胞比例,而地塞米松对Tfh细胞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且可对抗IL-21诱导的Tfh细胞增殖。
- 陈京京王丹丹刘蕊李霞冯学兵孙凌云
- 关键词:地塞米松白细胞介素21滤泡辅助性T细胞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1(IL-2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7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及3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21水平,并分析血清IL-21水平与RA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IL-21水平为86.5(64.1~130.1)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5.0(40.0~9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57.5,P=0.006);类风湿因子(RF)三个亚型IgM、IgA、IgG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组RA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其自身抗体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0、0.382、0.370、0.372;P均<0.05)。RA患者RF(IgM、IgA)、CCP抗体阳性组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82.2(57.0~126.1)pg/ml]和76.9(52.0~201.4)pg/ml,U=176.5,P=0.024;95.4(62.1~144.6)pg/ml和70.6(43.0~110.8)pg/ml,U=282.5,P=0.016;82.9(51.0~145.1)pg/ml和76.5(63.4~144.6)pg/ml,U=333.0,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触痛关节数(TEN28)及肿胀关节数(SW28)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2、0.200;P均<0.05),但IL-21与DAS28评分、C-反应蛋白、血沉、年龄、病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21在RA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与RF、抗CCP抗体密切相关,提示IL-21可能是RA发病机制的环节之一。
- 吴倩刘蕊陆智敏周士亮陈京京李霞孙凌云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类风湿因子白细胞介素-21抗CCP抗体
-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与其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 2014年
-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NF-1ike ligand 1 aberrance,TL1A)也称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TNFSF)成员15的一个免疫分子。它有2种受体,死亡受体3(death receptor 3,DR3)和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近年来研究显示,TL1A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调节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病、炎性肠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重点阐述TL1A结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 周敏刘蕊李霞孙凌云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自身免疫病死亡受体生长抑制因子免疫细胞功能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1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滤泡辅助T细胞(Tfh)及B细胞表面IL-21受体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21与RA自身抗体产生及疾病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
- 刘蕊吴倩孙凌云李霞
- 文献传递
-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产生及分化的调节作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n17产生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植物血凝素(PHA)和TL1A刺激,或磁珠分选RA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在诱导其向n17分化同时加入TL1A,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7百分率;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s中CD4+ DR3+T细胞比例亦用FCM检测。采用t检验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L1A可上调RA患者外周血Th17比例[(7.5±2.3)%与(5.2±1.5)%,t=2.647,P〈0.05],并可显著诱导初始T细胞向n17分化[(37.7±1.9)%与(29.5±2.0)%,t=6.455,P〈0.05];RA患者外周血CD4+ DR3+T细胞百分率[(0.56±0.8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13±0.04)%,P〈0.05];PHA刺激可明显增加RA患者外周血CD4+DR3+T细胞比例[(4.51±1.36)%与(1.11±0.29)%,t=2.915,P〈0.05],但对健康对照组CD4+DR3+T细胞比例无影响[(0.199±0.104)%与(0.072±0.029)%,t=1.644,P=-0.1988]。结论TL1A可促进RA患者外周血Th17产生和分化;TL1A可能是通过与DR3结合介导这一作用。
- 周敏刘蕊李霞孙凌云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TH17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SLE患者、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3+γδ8+T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法检测6例活动期SLE患者及6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3+T细胞及γδ+T细胞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2例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3.0±1.8)%]较非活动期[(5.3±3.0)%]及健康对照组[(6.8±2.8)%]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071和-5.913,P均〈0.01);活动期SLE患者78T细胞绝对数[(1.7±1.6)×10^7/L]明显低于非活动期[(5.3±3.6)×10^7/L](t=-3.292,P〈0.01),且两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0.1±5.0)×10^7/L](t值分别为-7.247和-2.905,P均〈0.01)。活动期SLE患者78T细胞绝对数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365,P=0.047)。SLE患者外周血中78T细胞百分率(r=-0.336,P=0.030)及绝对数(r=-0.410,P=0.007)均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负相关,γδT细胞绝对数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409,P=-0.007)。此外,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SLE患者CD3+T细胞凋亡率(t值分别为2.886和2.952,P均〈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数量下降,与病情活动相关;γδT细胞数量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增加有关。
- 陆智敏李霞王丹丹苏定雷周士亮吴倩刘蕊孙凌云
- 关键词: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