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 H指数:5 供职机构: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2022年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38例)、B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C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住院天数,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A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B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B组(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术前,术后72 h 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24 h(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FVC、FEV_(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FVC、FEV_(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_(1)低于A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_(1)低于B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 FVC、FEV_(1)分别低于本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 陈国标 周建平 杜巍 叶志彬 卢星照 胡伟成 刘鑫关键词:肺楔形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影响血管造影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管造影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对比剂肾病(CIN)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造影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22例(22.00%)出现急性肾损伤;两组在年龄、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术前肌酐水平、术前运用心血管药物及肾功能情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术前运用心血管药物及肾功能不全均是血管造影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造影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与年龄、合并症、术前运用心血管药物及肾功能不全等均密切相关,临床应进行术前危险性预判并进行针对性防治。 袁野 刘鑫 景兴慧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急性肾损伤 肺淋巴管肌瘤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8年 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 yomatosis,PLAM) 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多以肺部囊性破坏、呼吸困难、气胸反复发作、乳糜性漏液、淋巴结肿大为特点。通常为进展型,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尤其在30岁左右,男性发病罕见。1986年刘亦庸等首次在国内对PLAM进行了临床报道。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 leiomyomatosis,LAM)定义为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性疾病。由于PLAM属于罕见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的精确性,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 PLAM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赵杰 李杰 刘鑫 黄龙 李元勋 伍火志关键词:肺淋巴管肌瘤病 平滑肌增生 乳糜胸 气胸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其应用范围和功能不断扩展,使图像资料得到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1],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图像资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PACS构建和不断完善教学数据库是值得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陈昆涛 杨林 何健垣 刘建民 黄博豪 刘鑫 张代军关键词: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医学影像学教学 数据库 教学工作者 有效管理 图像资料 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Egr-1和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后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处理(IPostC)组,每组8只。在体鼠I/R损伤模型制备完成后,阻断左肺门,终止血供及通气,造成左肺缺血,达预定时间后松开阻断带恢复血供及通气形成再灌注损伤。sham组只游离左侧肺门、套阻断带但不阻断,等待3 h后直接取标本;I/R组缺血1 h后再灌注2 h;IPostC组缺血1 h后给予重复3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后处理,继以恢复血供行再灌注1.5 h。3组实验结束后均留取左侧肺组织,制成10%的组织匀浆,用于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Egr-1 mRNA及IL-1βmRNA的表达量。结果:3组间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肺组织中Egr-1 mRNA、IL-1βmRNA的表达量、MPO的活性及W/D值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加重。IPostC组肺组织中Egr-1 mR-NA及IL-1βmRNA的表达量、MPO的活性及W/D值与I/R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后处理能够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gr-1和IL-1β的表达有关。 伍火志 袁江 王理想 刘鑫 黄清华关键词: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 后处理 白细胞介素1Β 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接诊的肺癌患者65例,并将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比较引流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8.57±1.34)d、引流时间为(2.59±1.06)d、住院时间为(8.41±1.92)d、拔管时间为(4.69±1.32)d,比对照组的(15.42±2.48)d、(5.37±1.52)d、(16.83±4.57)d以及(5.54±1.23)d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1.24±3.16)分,比对照组的(82.43±4.85)分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胸腔镜微创手术对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进行施治,有助于促进术后切口愈合,缩短引流时间,改善肺功能。 刘鑫 李杰 伍火志关键词:肺癌 肺功能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8月共为3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施行VATS,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复发的预防等进行总结探讨。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6d,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安全性高,可以取代自发性气胸的开胸手术治疗。 李杰 刘鑫 伍火志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电视胸腔镜 艾司洛尔作为停搏液对离体猪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作为停搏液对离体猪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Langen-dorff猪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健康家养猪18头,雌雄不拘。随机分为KHB组(KHB液组)、ST组(St.ThomasⅡ停搏液)、ES组(艾司洛尔组),每组6只。开胸立即取出心脏,置于Langendorff灌注装置上,用充氧的KHB液平衡灌注20min后,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停搏液[艾司洛尔1mmol/L+(95%O2+5%CO2)和St.ThomasⅡ]液灌注,每隔10min灌注一次,灌注压为75mmHg(1mmHg=0.133Kpa),温度37°C,时间为60min。停止停搏液灌注后,即恢复KHB再灌注60min。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KHB灌注20min和KHB再灌注30min后记录心率(HR)。在KHB灌注20min、停搏液灌注30min、60min和KHB再灌注30min后留取5ml的灌注液检测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KHB液再灌注60min后切取两小块心肌组织分别用于测湿干重比和测定ATP含量。结果KHB灌注20min时各组之间比较,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0min后,KHB组的心率明显低于ST组和ES组(P<0.05)。ES组心肌含水量、CK-MB、cTnI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明显低于KHB组(P<0.05);而冠状动脉流量(CF)、心肌组织中ATP含量均显著高于KHB组(P<0.05)。ES组与St.ThomasⅡ组相比,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作为停搏液对离体猪心有良好的保护。 伍火志 袁茂溪 罗常进 刘鑫 袁江关键词:艾司洛尔 停搏液 心肌保护 猪心 含氧艾司洛尔停搏液对在体兔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在已完成的含氧艾司洛尔停搏液对离体猪心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兔的体外循环模型,探讨含氧艾司洛尔作为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兔的体外循环模型。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KHB组、St.ThomasⅡ组、含氧艾司洛尔组(Esmolol组),每组6只。体外循环建立后,阻断主动脉根部,每隔10 min于主动脉根部灌注10ml停搏液(Esmolol 3 mol.L-1,或St.ThomasⅡ液),60 min后停体外循环,并行循环120 min。术中持续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各组分别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实验结束前5 min取5 ml血液离心留取血清作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cTnI)。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心肌湿干重比(W/D)与心肌中ATP的含量。结果18只家兔顺利建立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及实验结束前5 min,Esmolol组和St.ThomasⅡ组体外循环结束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与KHB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氧艾司洛尔组的心肌湿干重比(W/D)、CK-MB和cTnI与KH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心肌ATP的含量却明显高于KHB组(P<0.05)。含氧艾司洛尔组与含氧St.ThomasⅡ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氧艾司洛尔停搏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心脏停搏液的选择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伍火志 袁茂溪 罗常进 刘鑫关键词:艾司洛尔 停搏液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刘建民 杨林 刘鑫 江山岳关键词:肝外胆管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