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镇盛

作品数:30 被引量:371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浮游
  • 11篇浮游动物
  • 7篇海域
  • 6篇近海
  • 5篇叶绿素A
  • 5篇植物
  • 5篇邻近海域
  • 5篇近海域
  • 5篇浮游植物
  • 4篇生物量
  • 4篇群落
  • 4篇物量
  • 4篇初级生产力
  • 3篇群落结构
  • 3篇丰度
  • 3篇浮游生物
  • 3篇长江口
  • 3篇沉积物
  • 2篇蛋白
  • 2篇营养化

机构

  • 29篇国家海洋局第...
  • 8篇国家海洋局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0篇刘镇盛
  • 15篇王春生
  • 5篇杨俊毅
  • 4篇王小谷
  • 4篇张东声
  • 4篇蔡昱明
  • 3篇刘诚刚
  • 3篇许学伟
  • 3篇刘子琳
  • 3篇章菁
  • 3篇卢冰
  • 3篇宁修仁
  • 3篇朱根海
  • 2篇杜明敏
  • 2篇陈荣华
  • 2篇倪建宇
  • 2篇张志南
  • 2篇吴敏
  • 2篇江夏薇
  • 2篇冯旭文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8篇东海海洋
  • 4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0
  • 1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乐清湾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动及摄食率被引量:29
2005年
2002年8月、11月、2003年2月和5月,在乐清湾进行了4个航次生物、化学和水文等专业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海上现场实验结果,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生物量、丰度、多样性指数的分布和季节变动及其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乐清湾已鉴定的浮游动物有56属,75种,17类浮游幼体,主要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群,以近岸低盐类群为主, 其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等,半咸水河口类群、暖水性外海种和广布种的种数相对较少.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有明显季节变化.2月份和5月份,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从湾顶向湾口呈逐渐增加趋势;8月份,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与2月份、5月份的分布趋势不同,从湾顶向湾口,生物量和丰度逐渐降低;11月份,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相对均匀.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动态变化与浮游动物种数和丰度的变化一致.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存在摄食压力,且摄食率有季节变化,摄食率的变化在0.15~0.48d-1.
刘镇盛王春生张志南蔡昱明张东声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摄食率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
本文根据2006年7~8月(夏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冬季)、2007年4~5月(春季)和2007年10~12月(秋季)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50个站位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
刘镇盛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桡足类长江口
三门湾沉积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海表温度和浮游动物群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响应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显示三门湾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是其涛动幅度不如东太平洋的强烈。通过比较厄尔尼诺期间(2003/2002年)和非厄尔尼诺期间(2006/2005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在厄尔尼诺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呈现偏高的趋势,三门湾的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数量变化与台湾暖流活动过程中携带的浮游性动物有密切的联系。
张海生宁修仁乐凤凤胡锡钢刘镇盛卢冰
关键词:浮游动物
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2008年大洋环球航次,研究了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中束毛藻丰度的大尺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和热带东南亚海域束毛藻藻丝平均丰度较高,分别为25.2×103和33.3×103m-3,在热带中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平均丰度较低,分别为1.76×103,0.87×103和1.52×103m-3。各海区束毛藻丰度与水温无明显相关关系。总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与束毛藻不同,在太平洋呈西低、东高,在热带东南亚海域较高而在南印度洋较低,从总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看,微微型浮游植物(0.2~2μm)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微型浮游植物(2~20μm),小型浮游植物(〉20μm)所占比重最低。各海区束毛藻对总叶绿素a贡献的比例不同,在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和热带东南亚海域较高,分别占总叶绿素a的7.79%和3.92%,在热带中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占总叶绿素a的比例较低,均低于1%。在亚热带西北太平洋束毛藻固氮占真光层总新氮输入量的比例较高,这是该海域新氮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在热带中太平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束毛藻固氮对真光层新氮的贡献比例则很低。
张东声王春生王小谷刘镇盛高晓辉
关键词:叶绿素A固氮
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分布被引量:12
2005年
通过对2001年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的数量分布的初步调查,共发现了15个类群的小型底栖生物,其平均丰度为34.1个/10 cm2,东太平洋区的东小区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数明显高于其它区域,小型底栖生物量比例随着沉积物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生物量比例为68%~87%的小型底栖生物集中在沉积物0~2 cm层(表层)内.食物是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沉积物类型和底层流对小型底栖生物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杨俊毅王春生刘镇盛高爱根王小谷
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
印度洋南赤道流区水体叶绿素a的分布及粒级结构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2010年4—5月印度洋南赤道流区的综合环境调查资料,对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叶绿素a浓度分布和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水体层化明显,表层水温较高,营养盐浓度较低。调查海区东部测站的数据显示该区域可能受到来自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和南爪哇流的影响,有高温低盐的特点。叶绿素a浓度在该海区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表层叶绿素a浓度在整个调查海区虽然普遍较低(平均为(0.122±0.052)mg/m3),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化特征:印度洋南赤道流区中部,叶绿素a浓度较低,站位间分布均匀;东部叶绿素a浓度相对较高,不同测站叶绿素a浓度差异明显。(2)整个调查区域叶绿素a浓度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结构,其最大值分布在60—80m水层,位于营养盐跃层内。(3)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ico级份的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平均为75%,nano级份的贡献平均为20%,net级份对叶绿素a的贡献最小,平均仅有5%。对比调查和在其它海区的研究,表明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属于典型的低纬度寡营养海区,低的营养盐浓度(特别是NO-3浓度)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周亚东王春生王小谷刘镇盛卢勇刘晓辉
关键词:叶绿素A粒级结构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及季节变化被引量:7
2017年
2006年7月—2007年12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9°30′N^32°30′N,120°00′E^127°30′E)布设150个观测站位,进行了4个季节生物、化学和物理海洋学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结果及现场环境参数的测定数据,对浮游动物群落生物量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双生水母(Diphyeschamissonis)、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bedoti)和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是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化学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除此以外,其它环境因子在不同季节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春季,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夏季,温度、溶解氧和叶绿素α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秋季,盐度、溶解氧和悬浮颗粒物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冬季,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影响不明显。
李晓慧刘镇盛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动物生物量环境因子
一种低温酯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酯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获得新的酯酶基因,发现了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优良的酶学特性,催化水解温度范围为10~50℃,水解的pH值为6.0~9.0。在0~20℃条...
许学伟吴敏江夏薇王春生杨俊毅刘镇盛
文献传递
一种低温酯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酯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获得新的酯酶基因,发现了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优良的酶学特性,催化水解温度范围为10~50℃,水解的pH值为6.0~9.0。在0~20℃条...
许学伟吴敏江夏薇王春生杨俊毅刘镇盛
秦山Ⅲ期核电站工程邻近水域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0年
根据 1 995年 1 0月至 1 996年 7月秦山 期核电站邻近水域生态调查资料 ,对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调查水域叶绿素 a含量低 ,表层叶绿素 a平均含量为 0 .2 93mg/m3,底层叶绿素 a平均含量为 0 .2 2 2 mg/m3。叶绿素 a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秋季最高 ,其它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与该水域过去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叶绿素 a的含量有明显下降。
刘镇盛朱碧英
关键词:叶绿素A含量海域生态环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